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2章 个体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2章 个体社会化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2. 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指个体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将承担的社会角 色,为进入社会做各种准备。
3. 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 指个体在成年期以后的社会化。 是在个体实现了基本的社会化的基础 上进行的。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 的,个体将随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 接受新的期待和要求,承担新的责任、 义务和角色。 Socialization through the Life Course
道德社会化的理论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皮亚杰把品德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称为“他律阶段” (heteronomy)。心理学家迪弗瑞斯(DeVries, 1997)指 出,这个阶段的道德是服从的道德,它反映情况皮亚杰所 认为的幼儿和他பைடு நூலகம்的父母之间,通常存在着以赞成或以绝 对服从权威为特征的关系。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2007年10月21日, 几名13岁的以色列男孩 被大人扛在肩上参加成 人礼仪式。参加当天在 耶路撒冷哭墙下举行成 年礼的,都是前不久在 爆炸中失去父母的孩子。 按照犹太教传统,这些 孩子从此便开始被看作 成年人了,成为“负有 责任的男子”。
Socialization through the Life Course
相关链接 他们是怎样学会仇恨的?
据英国媒体报道,伊朗正在利用教科书和儿童 读物对年轻一代灌输仇恨和极端主义思想,书中还 配有许多照片和图画,宣扬血腥暴力,而目标直指 英美等西方国家和以色列。 一本名为“让我们读”的7岁儿童读物中写道 又丑又胖的犹太人被人们赶出了城镇。 这些书中鼓励自杀式爆炸等袭击手 段,并称这是所有人应尽的责任。在一 本8岁儿童的教科书,有男孩发射火箭弹 以及一群孩子拿着AK47冲锋枪的照片, 其中还有些是戴着面纱的女孩。 根据书中的说法,英国应对目前世 界上多数疾病负责。一本名为《伊朗和 世界历史》的书中写道,“英国想尽一切 办法控制印度,从最初的欺骗到后来的 谋杀和屠杀,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书被以色列智库机构——和平影 响监测中心(CMIP)翻译并公布于众。该机构负责人 格罗斯表示,“这种教育体系是在为战争作准备, 宣扬仇恨思想,进行思想控制”。
文化积淀同时也是一个通过个体 民族社会化对民族文化继承与同化的 过程,它体现的是人类或者具体点说 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传统、价值 观等等的传承。文化正是因为有了这 种积淀、传承,才会在每个人的人格 中和每个民族的性格中打下烙印。
社会化的内容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3. 法律社会化 将国家的法律制度与规范内化,使人们能按照法律制 度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Socialization through the Life Course
相关链接 他们是怎样学会仇恨的?
据英国《每日邮报》2005年12月24日报道,记者 在一些伊斯兰极端分子网站上发现了一份长达19分钟 的录像片,影片展示的正是“恐怖大亨”本· 拉登 14岁 的爱子哈姆扎和“基地”武装分子一起围攻巴基斯坦安 全部队的场面。 影片中一个画面显示,一个身穿迷彩服的10多岁 男孩手握一把半自动步枪坐在地上,就好像握着一把 心爱的玩具步枪。然而,这个男孩并不是在玩士兵打 仗的游戏,他的眼神显示,他随时准备为了一个狂热 的目的杀死任何人。这个14岁的男孩名叫哈姆扎· 拉 本· 登———他正是美国“头号通缉犯”、恐怖大亨本· 拉登 的亲生儿子。 这段录像标题名叫“瓦齐里斯坦圣战军”,血红的字 幕写着“庆祝打败异教徒巴基斯坦政府军之战”。录像带 中的拉姆扎稚气未脱却目光深邃,头上扎着一条写有激 进口号的深蓝色布条,穿着一件宽大的成人迷彩服,双手合握一杆卡拉科夫半自动 步枪,蹲坐在地上。 拉姆扎首先面对镜头痛斥巴基斯坦政府,接着呼吁大家为了“圣战”而战。演 讲最后他扬言一定要把父亲的“恐怖大业”进行到底。 演讲之后录像罕见地曝光了一段由拉姆扎领导的“娃娃敢死队”配合“基地” 分子与巴安全部队激烈战斗的场景。
相关链接 不同学者对社会化概念的界定
Wrightman认为,“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或她就受着各式各 样的人或事件的包围,而这些人和事件会塑造他或她对世界的知觉。 个体认识到他或她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吸收进去的过程, 一般地被称为社会化过程”(1977)。 费孝通认为,社会化“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 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 时蓉华认为,“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社 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叫做社会化”。 周晓虹认为,“社会化就是人的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通过这一 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其生存于 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与复杂的刺激能够给予合适、稳定 的反应”。 俞国良认为:“社会化作为一种发展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之间、 群体之间由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个体 获得个性和社会性的过程,它是通过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 的。”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2)个人的社会化的主要功能: 使个人懂得并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使个人懂得并遵从一定的社会规范 使个人懂得并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 二、社会化的类型( Types of Socialization) 1.基本社会化(Primary socialization) 指个体在童年期的社会化,主要是让个体学习生活知 识、语言,培养其认识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感情联 系,确立道德及价值判断的标准。
4.道德社会化 ⑴ 什么是道德社会化? 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 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美国学者R.赫什提出,人的道德性并不是由一些抽象的道 德原则所体现的,它一般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社会化的内容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1)关心他人,愿意帮助并保护他人; 2)能够正确地进 行道德判断; 3)行动。 相关链接: 一位核物理学家的道德境界
Socialization through the Life Course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三、社会化的内容 1.政治社会化 狭义的政治社会化 指的是正式负有教育责任的政治家和政治机构有计划、 有目的地向公民灌输政治上的信息、价值观和政治信念的 过程; 广义的政治社会化 指个人逐渐接受被现在的政 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 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 行为的过程。 社会化的内容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4. 反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 是指年青一代将文化知识传递给年长的一代。(文化 反哺) 5. 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 是个体舍弃过去接受的一套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重 新学习社会所要求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方式的过程。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形式: 主动的再社会化 强制性的再社会化
文化在人生的每一个转弯上,都在调整我们的生活, 不论我们意识到与否,从生到死一直有不断的压力督促 我们,去遵循别人为我们定好的某种行为模式。 ——Kluckhohn, 1949, P.327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仅仅因为他人 的介入,一个人才会被造成这另一性别。 ——西蒙娜.德.波伏瓦(1949)
1960年11月12日,美国《星期六晚邮报》刊登一段故事。L.斯洛汀是一 位核物理学家,曾在美国墨西哥州北部洛斯阿拉莫斯原子弹实验室工作。 1946年的一天,他和同事们一起在实验室里小心翼翼地把些鈈片凑集在一起, 为进行一次连锁反应做准备。忽然,仪表显示连锁反应已经开始,这说明中 子大量产生,放射现象已经出现,对室内的工作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 时,斯洛汀不顾一切,立即用赤裸着的双手将鈈片分开,这实际上等于自杀, 因为他接受了大量的射线。然后,他镇静地嘱咐他的七位同事准确地记住事 故发生时他们的位置,以便确定每个人接受放射的程度。接着,在向有关部 门报告以后,他向同事们表示歉意,并告诉他们将会发生的事:他将死去, 而他的同事们将恢复健康……
皮亚杰把第二个阶段称之为“自律阶段” (autonomy)。皮亚杰认为,自律的道德反映了父母与 獐在早期以赞成或以绝对服从权威为特征的、“服从取向” 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更加合作、更加相互尊重的关系 (DeVries, 1997)。 道德社会化的理论
相关链接 狼孩的故事及其它
心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是无法离开社会生活的,否则其发展就不可能 正常,狼孩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1920 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格达西南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 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儿。这两个女孩,大的大约七、八岁,起名为卡玛 娜,活到了十七岁;小的不到两岁,不到一年后就死在了孤儿院里。卡玛娜 不喜欢穿衣服,给她穿上衣服她就撕下来;用四肢爬行,喜欢白天缩在黑暗 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象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想逃回丛林。她有许多特 征都和狼一样,嗅觉特别灵敏,用鼻子四处嗅闻寻找食物。喜欢吃生肉,而 且吃的时候要把肉扔在地上才吃,不用手拿,也不吃素食。牙齿特别尖利, 耳朵还能抖动。她实物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 巴西有一个名叫鲁查努的三岁的小孩儿,出生后一直被关在一个竹笼子 里,每天和三只狗做伴。这个孩子脸色苍白、不能睁眼,不会站立,不会讲 话,只会爬,发出汪汪的狗叫声,还象狗一样耷拉着舌头。 看来遗传虽然重要,但是人所处的环境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 一个人在长期与文明隔离的情况下,尽管其生理构造是正常的,但是其心理 与行为却完全被环境所同化了,尤其是儿童,和狼在一起成了狼孩,和狗在 一起就学会了汪汪叫。
拿着AK47的女童(左),丑化 以色列人的漫画(上),准备成为殉 教者的男孩(右)。
相关链接
他们是怎样学会仇恨的?
以色列儿童送给黎 巴嫩的礼物:
可爱的以色列儿童知道 炮弹将会炸死许多同年 龄的儿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