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环境保护规划乡镇环境保护规划一、仙女镇区域背景(一)地理位置仙女镇东与问安镇接壤,南与马家店街道办事处、董市镇交界,西与安福寺镇相连,北与当阳市毗邻,总面积170.67平方千米。
(二)气候条件仙女镇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雨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主要气候指标如下:气温:年平均气温15-16℃,月平均最高气温28-30℃,月平均最低气温2-6℃。
降水量:年降雨量1025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1%左右。
无霜期:无霜期270天以上。
(三)区位优势全镇区位独特,交通便捷。
沪蓉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枝当公路纵贯仙女全境,沪蓉高速公路与京珠高速公路互通,枝江道口在仙女镇境内,汉宜高速铁路枝江火车站设在仙女镇。
距焦柳铁路枝江火车站、三峡国际机场、枝江港码头均不足20分钟车程,距武汉天河机场240公里,构成了水、陆、空、铁“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交通条件极为便利。
(四)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01X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63500万元,同比增长18.03%;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48300万元,增长96.77%;实现财政总收入27069万元,增长20.17%;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36.46万元,增长59.57%;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480元,增长10.68%。
近年来,仙女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
镇内共有中小学6所,教师182人,在校学生1771人。
投资120万元新建的卫生院门诊大楼、投资近200万元的综合文化站已先后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均超过98%,群众满意率超过95%,群众群体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五)条件分析纵观仙女镇的生态乡镇创建形势,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并存,只要全镇共同努力,我镇的创建目标一定能够得以实现。
1、有利条件(1)国家政策导向的优势。
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农业倾斜,各种惠农政策和补贴相继出台。
作为枝江市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即将赢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期。
(2)旅游资源潜力较大。
枝江步步升、仙女农家乐构成了独特的风景,具有非常大的开发潜力。
(3)市委、市政府和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仙女镇环境保护工作。
(4)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
(5)仙女镇工业发展实行“一镇两区”规划布局,主要工业基本全部放在仙女工业园区,园内基本无工业污染。
2、不利条件:(1)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水平不够,现代化、大规模种植没有形成燎原之势,缺乏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
(2)资源条件相对缺乏,特别是矿产资源匮乏,较大程度地限制了乡镇企业发展的门类。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一)仙女镇的功能定位仙女的功能定位:休闲旅游、宜居生态(二)规划目标总体目标:湖北省重要的生态休闲旅游名镇具体目标:按照高速公路以南激活“一方热土”,建“工业新区”;高速公路以北保持“一方净土”,建“生态新区”的思路,大力推进生态休闲旅游名镇建设。
(三)规划指标1、经济社会发展201X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0.20亿元,财政总收入14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5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全镇通村公路通达率、硬化率达到95%以上;农田排灌沟渠硬化率达到7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加大投入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
2、城镇环境目标力争到201X年,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5平方米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
3、乡镇生态环境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标准要求,逐步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创建宜昌市市级生态乡镇。
附送:乡镇环境创优工作总结乡镇环境创优工作总结我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环境创优年工作,教育全镇干部树立公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以转变工作作风为重点,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
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督查考评,有效地推进了我镇环境创优年工作。
按照红县环境创优年工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201X年度环境创优年工作自查如下: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将环境创优年工作落到实处,镇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分管领导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环境创优年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年初有规划,有专职人员,每季研究一次工作,能按时完善各种资料和报表,促进了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目标具体,任务明确针对我镇的具体情况,我镇及时制订和下发了镇环境创优年工作相关文件,提出了环境创优年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明确了考核对象、内容、办法和奖惩措施,营造了好的氛围,以提高各单位、各部门工作效能,促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良好工作局面。
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东风,发挥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把永兴镇的环境创优年工作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健全完善了规章制度,建立了环境创优年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协调运转的良好工作环境,达到了“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制度健全、考核严格、效率提高”的预定目标,圆满完成了上级的工作任务。
三、制度健全,完善措施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和长期性。
要建立环境创优年工作的长效机制,成为全镇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制订了一整套真正有效的具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并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健全、完善和补充,同时保证制度的落实要到位,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为此,永兴镇在原有的制度上,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修订完善了《永兴镇机关管理制度》,使永兴镇的环境创优年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四、成效显著,服务优化201X年度,在有效推行环境创优年工作下,永兴镇的各项建设成效显著,并且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表现在: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机关效能严肃干部纪律和严格依法行政,严格办公电脑上网管理。
制定和完善了请销假制度、干部考勤制度和财务报销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着力纠正干部“走读”现象、上半天班现象、值班时缺班代班现象和吃喝浪费现象,并严格要求所有干部职工对前来办事的老百姓做到“四个一”,即: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把椅子、一杯茶。
接收上级公文和会议通知后及时回执,按要求处理完XX 县效能办交办、转办件,保证上级文件和会议通知精神的及时下达;严格按“三统一”要求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对失效的规范性文件及进清理;明确规定配备给各部门用于工作的电脑,不得在上班时间用于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更不得用于玩电子游戏;加强对各部门电脑传送和u 盘拷贝涉密文件的管理,明确具体责任人,严格追究相关责任。
精简文件,精简会议。
首先,采取多种办法精简文件。
我们严格控制文件印发的规格和数量,做到可发可不发的公文坚决不发,所有上报、下发的文件必须由书记、镇长亲自签发,并严格控制印制份数。
其次,精简会议,改进会风。
坚持少开会、开短会,可以书面交流和现场解决问题的一律不开会,可由分管领导安排,职能部门布置完成的工作,一律不开大会,内容相近而又涉及其他领导分管工作的会议合并套开。
同时,要求做好充分的会前准备,提高议事效率,严格控制会议时间。
通过以上措施,使我镇行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有效提高干部的为民服务能力。
以效能为载体,推进民生工程我镇在落实全镇的环境创优年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着重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重大民生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群众感受到绩效管理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政府积极谋项目,村民自主建村道。
我镇扎实推进村道公路设施建设大会战,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抓通畅工程建设,目前,我镇10个村1个社区的通畅工程都全面完成。
在具体的施工建设中,我镇坚持“一事一议”让村民民主参与,主体自建。
坚持全民参与,齐抓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点建设。
创优环境,营造发展氛围。
一是创优政策环境。
积极主动争取政策支持,对在我镇规划的指定区域内发展花卉苗木产业、蔬菜种植产业的业主给予补贴,增强镇域经济的内在活力。
同时,开展“创业之星”评比活动,每年评比出三名“创业之星”进行表彰奖励,营造招商、安商、亲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二是创优服务环境。
建立机关干部职工绩效考核机制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职工双向选择机制,实行末位淘汰,激发干部职工的干事激情。
积极推行“12345”工作法,实行定时定点服务,开展“服务明星”评比活动,着力提升服务质量。
三是创优人文环境。
加快推进文化强镇,着力挖掘水乡文化、红色文化、翰林文化等特色文化,大力实施“五十百千”工程,积极争创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镇。
打造服务型政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环境创优年工作中,我镇致力于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服务职能,抓实重点项目建设和财政工作,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
自环境创优年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镇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工作重心下移的办法,变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姿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和信访工作,我们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大走访”活动,对矛盾纠纷进行拉网式排查,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各种潜在隐患梳理分类,“定事定人,一人一事”,明确具体包案领导和包案责任人,对相关问题细心研究,跟踪处理。
转变工作作风,以实际行动温暖人。
镇党委、政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沉下去,以实际行动为百姓办事实,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