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群落演替、分类

生态学-群落演替、分类

c.快速演替:几年~几十年。草原弃耕地的 恢复演替,如果弃耕面积不大和种子传播来源 近,几年可完成;负责可达几十年。
B.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分为(教材P297)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按基质性质,分为: a.水生演替 b.旱生演替 D.按引起演替的主导因素,分为(教材P297): a.内因性演替(自发演替):生态系统内自身变化 (如建群种活动)引起。 b.外因性演替(异发演替):生态系统外力(火、 气候、土壤、动物、人为)引发。
B.内蒙古草原的放牧演替(逆向演替)
C.美北卡州一弃耕农田的次生演替(顺向演替)
4.5 演替顶极
●顶极群落(climax community) (或演替顶极 climax ):指生物群落通过顺向演替最终发展 成为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结构稳定的群落。 如上述云杉林就是当地的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并非静止不变,只是种群和群落结构 保持相对稳定,整个群落物质与能量的输出与 输入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演替中的群落和顶极群落特征的比较/或 生态系统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结构和功能 特征的变化
(教材P308,重点掌握!)
●在不同自然区域里,其顶极群落是不同的, 它主要受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等因 素分别控制,相应地出现许多顶极群落。 其中分布面积很广、且与自然带的水热 条件最相适应、稳定的群落叫做气候顶 极、也即通常所称的显域群落或地带性 群落;而其它自然要素占主导控制的顶极 群落则为土壤顶极、地形顶极等。
一般顺序:先锋(pioneer)植物→后来者(植物或 动物)→顶极(climax)群落
多数群落的演替有一定的方向性,但也有一些群 落有周期性的变化,即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 个类型,然后又回到原有的类型,称周期性演 替,如:石楠→石蕊→熊sere):按顺序发生的一系列 群落称演替系列。
E.按群落代谢特征,分为:
a.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 量积累越来越多,如裸岩→地衣→草本→ 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P﹥R
b.异养性演替:出现在有机污染的水体, 由于细菌和真菌分解作用特强,有机物随 演替而减少。群落生产(P) ﹤群落呼吸 (R) 。
4.3 演替系列
(按演替起始条件和基质状况分) 4.3.1原生/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指发
研究群落演替的意义:对于认识群落的性质,预 测群落未来发展趋向,以及合理利用、改造和 保护生物资源等都有重要意义。
4.2 演替的类型
A.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分为: a.世纪演替:延续时间相当长,一般以地质年
代计算。常伴随气候的历史变迁或地段的大 规模塑造而发生,即群落的演化。
b.长期演替:几十~几百年,如森林采伐后的 恢复演替。
第二部分第4章 群落的演替/动态
Chapter 4 Community Succession/Dynamic
本章内容提要
4.1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 4.2演替的类型 4.3演替系列 4.4演替方向 4.5演替顶极 4.4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因素 4.5演替的机制
4.1 演替的基本概念
演替(Succession )是指在一定地段上一个群落被 性质上不同的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现象和过 程。(群落基本性质的改变)
生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生裸地上的群 落演替。基质条件恶劣、演替时间很长。 原生演替可分为发生于干燥地面的旱生演替系 列和发生于水域里的水生演替系列。
●典型旱生原生演替序列(裸岩→森林)为:裸岩 →地衣(壳状→叶状→枝状地衣)群落→苔藓群 落→草本(低草→中草→高草及多年生草本)群
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教材P302-304
4.4 演替方向
●顺向演替:朝着群落结构由简单向复杂,生物 种类由少到多,群落由不稳定向稳定,并逐渐符 合当地主要生态环境条件的演替方向。
●逆向演替:指群落由于受到干扰破坏超过一定 限度后,朝着群落更加简单化、不稳定的方向 发展的演替。
A.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演替序列
采伐迹地→杂草→先锋树种(阳性树种)阶段(小 叶树种阶段)→阴性树种定居阶段(云杉定居 阶段)→阴性树种阶段(云杉恢复阶段)(进展 演替)
动物同样逐渐由水生动物最终演替为陆生 动物。
水 生 演 替 系 列 与 湖 泊 演 化
4.3.2次生演替( Secondary Succession):
指发生在有过植被覆盖和动物生存,后来 由于某种原因原有生物被消灭,环境中 (主要为土壤中)常常还保留着植物种子 或其它繁殖体的次生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但存在:地形顶极、土壤顶极、动物顶极。此学 说不好解释。
关于演替顶极的3种主要理论
(重点掌握!)
A.单元顶极理论(monoclimax theory)(美国植物生态 学家F. E. Clements,1916):在同一个气候区内,只 能有一个顶极群落,而这个顶极群落的特征完全是 由当地的气候决定的,因此又叫气候顶极。在任何 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内,所有的演替系列最终都将趋 向一个顶极群落(只要给它们足够的时间),而这个 区域最终也将被一种单一的植物群落所覆盖。
相应的动物群落演替序列为:螨类出现→螨类等 无脊椎动物繁盛→土表动物、昆虫、蜘蛛等繁 盛→蜗牛、啮齿类等小型哺乳动物的入侵到繁 盛→昆虫减少和鸟类、中小型哺乳类增多→动 物种类最多,大型动物开始定居繁殖。
●水生原生演替系列(湖泊→森林) 开敞水体(裸底阶段)→自由漂浮植物阶 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与挺水植物群 落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陆地中生 或旱生植物群落阶段。
先锋种(pioneer species)和先锋群落(pioneer community):演替过程中,最早定居下来的物种 称先锋种;演替过程中最初形成具在一定结构 和功能的群落称先锋群落。
演替顶极(climax)和顶极群落(climax community):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定 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6个阶段,当群 落达到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时(物种组合稳 定),群落演替渐渐变得缓慢,最后的演替系列 阶段称演替顶极;演替最后阶段的群落称顶极 群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