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教育活 动也存在于动物界;人类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 学过程,是对动物界的继承和发展。 评价:第一次提出教育起源问题;从神话转向科学。 但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 社会性。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1869-1947) 观点:他根据原始社会尚无传 授各项知识的教材和相应的教 学方法,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 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为什么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 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首先, 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 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 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 实际社会需要。
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的发展过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教育同生产生活相融合,教育内容主要是生 产和生活经验 教育手段单一,仅仅限于口耳相传 教育权利平等,教育目的一致
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 育学科体系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 的元理论
思考题
教育和教育学的概念 关于教育的起源有哪几种有代表性的 观点?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的关系 简要列举教育学的建立时期的代表性 人物和著作。
4、当代教育的发展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的科学。 一、历史上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学的建立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论语》 基本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 结合、学以致用 墨子: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救世拯民,重视教授生 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 道家: 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评价: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 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把教育 完全的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却是 错误的。因为无意识的模仿是遗传的,是先天的 而不是后天的,即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 的。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 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 集中阐述了他的绅士教育理论。
3.卢梭:《爱弥儿》
主张人的本性是善的,让儿童顺其自然的 发展才是好的教育,集中阐述了卢梭的自 然教育理论。
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 学科的标志。 •最主要的贡献是以心理学为基础论述了教学 过程及其方法。 •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 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 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 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要求深刻地思考和达到道德完善, 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论断,首先发明和使用了以师 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 式教学法,即所谓的苏格拉底法。
问答分为三步: 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 第二步定义 第三步叫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
观点:人的肉体是人的灵魂的影子,灵魂才 是人的本质。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 分构成。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广义上是从事教育的人,狭义上主
要指“教师”。
学习者:学生。教育活动就是学习者在各种
教育活动中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智慧、 才能、思想的过程。
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一
切“中介”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 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5、德国哲学家康德(1724—1804)于1776 年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使教 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开设。

6、杜威与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 中学等口号。 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 出以儿童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以 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的三中心。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观点: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 (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 的意志,使人皈依神或顺从天。
评价:是非科学的,主要是受到当时人类起源问题上 认识水平的局限,从而不能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英.教育家.沛西.能,1870-1944)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
2.古代社会的教育
第一,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态 第二,学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 性 第三,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第四,教育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3、现代教育的发展
第一, 教育的世俗化 第二, 教育的国家化 第三, 教育的法制化 第四,初等教育义务化 第五,学校类型多样化
二、教育学的建立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捷克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 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观点: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主张让一切男女儿童 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
比较详细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提出了 教学的基本原则,还对教师的职业做了很高的 评价。
2.洛克的《教育漫话》
教师是教育影响与学生间的中介
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教师 学生
教育影响
三、教育的基本形态
教育形态即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存在的形 式和状态。
教育的基本形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 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 行的教育活动。教育的最早独立形态是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内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新 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 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在现在教育体系中, 学校教育形态是教育的主体形态,是教育发展的高 级形态。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 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 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六要素说: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 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 四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 育手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本章主要内容:
1.教育的概念与教育的基本要素 2.理解教育的四种起源 3.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 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 途径。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
理性 智慧 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 意志 勇敢 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 情感 节制 受情绪驱动的劳动者 人类要想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需要教育。
亚里士多德
是古希腊哲学与自然科学的集大成 者。 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学校应由 国家管理,所有的人都应受到教育。 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 童进行分阶段的教育,提倡对学生 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 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是孟子 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学记》全文1229字,分为 20小节,每节基本上论述一个问题,系统地总结 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教育史 上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苏格拉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