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优秀教案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优秀教案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据的概念及分类,掌握选择和使用论据的方法。

2、通过对典型论据进行揣摩分析,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论据。

2、难点:处理好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设计】1、复习议论文的概念和文体特点。

2、阅读教材P76尹荣方的《论度量》。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3分钟)通过以往的学习及课后的作文写作,我想同学们对议论文并不陌生。

那么,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的要素是什么?明确: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如果说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那么论据就是支撑灵魂的躯体,由此可见论据的重要性。

这节课我们将对论据的选择和使用进行深入学习。

二、明确论据概念及分类(7分钟)(1)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论据,论据有哪些类型?1、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己论点的理由和依据。

2、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3、道理论据:指的是用来作为论据理论,它们来源于实践,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包括名言警句、科学理论以及成语俗语。

(2)接下来让我们结合书上的具体文章来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6页,快速浏览尹荣方的《论度量》。

看看文章围绕论点运用了哪些论据,概括这些论据并指出哪些是事实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明确:1、引用史搢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同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

2、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

3、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自己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的事例。

4、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5、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

其中1、4是道理论据;2、3、5是事实论据。

三、学习选择论据(15分钟)在实际写作中,不知道同学们对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掌握得如何,接下来,我们结合具体例子看一看在选择论据方面有什么要求。

1、证明论点(1)有同学以“勤能补拙”为话题作了一篇议论文,使用了一下几个论据,请同学们讨论这些论据的选择是否合适?①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

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②姚明作为世界体坛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

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

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

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论据②④合适,①③不合适。

因为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是“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1并不是表明韦钰是“拙”的;3中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不沾边。

这是论据选择时要注意的第一个要求,论据一定要证明论点小结: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

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支撑论点而运用,为证明论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2)请同学们分析下组材料能否证明论点?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

叛军即将攻入长安,唐玄宗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逃往蜀地。

逃亡途中,随行将士越想越气,好好的长安呆不住,弄得到处流亡,受尽辛苦。

于是他们杀死了杨国忠并要处死杨贵妃。

这可把唐玄宗难住了,他怎么舍得杀这个宠爱的妃子呢?但是众怒难犯,唐玄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好狠了狠心,作出了痛苦的选择,叫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别的地方,用带子勒死了她。

于是才出现了马嵬坡上那一幕:杨贵妃泪眼涟涟,唐玄宗掩面不救,一群大雁在空中低飞……——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明确:这个材料写的是“马嵬坡事件”,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论据,但是,读罢这个材料我们感觉到能证明的观点是“选择”或是唐玄宗“忍痛割爱”,而与本文的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毫无关系。

作者牵强附会,非要以此来论证主题,就犯了材料、观点不相符的毛病了。

此类现象在考场作文中颇多,值得同学们注意。

2、真实(1)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倘若不是蒙哥马利将军从失败中作出反省继续努力,又怎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拿破仑呢?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

明确: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

小结:如果所选论据不真实,不但不能使论点得到证明,反而会动摇论点。

一般来说,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的论据。

特别是涉及人格、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确,不能有硬伤。

3、典型(1)下面的论据说服力强吗?有同学在写‚压力与成功‛的话题作文时,为了证明‚善于化压力为动力往往能使我们绝处逢生,取得成功‛这一论点,这样写道:‚我们班有一男生,第一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面对众多高手给自己的压力。

他没有气馁,而是认真苦学,最后期末考试名列前茅。

‛明确:语段中所选事例无从考证,无典型性、代表性可言。

纯属根据临时需要编造出来的,因此也就缺乏说服力。

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小结: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服多的效果。

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

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2)同样是写上述话题,证明同样的论点,同学们欣赏下面语段,说说它的典型性如何?‚大家可能还记得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占旭刚面对强大的对手那句掷地有声的豪言:‘今天就死这儿了!’但他并没有死,他获得了世界冠军。

他是把强大的压力变成了强大的动力。

使自己站立了起来。

站在了冠军的领奖台上。

背水一战的韩信,破釜沉舟的项羽,他们面对的是死神施加的压力,但他们把这种压力变成了战斗的动力,压力使他们成了历史英雄,而我认为,他们本来就是英雄。

如果这样的压力加在一个懦夫身上,也许早就投降或自杀了。

‛明确:语段中选取了三个事例,其中占旭刚属举重名将,奥运冠军,为世人所熟知;韩信、项羽为历史上著名的的英雄豪杰。

这则材料选取体育方面、军事方面的事例,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其典型程度不言而喻,其说服力不容置疑。

4、新颖(1)同学们知道韩寒吗?下面是韩寒在其早期作品《三重门》里的一段议论。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他在这里讽刺的是什么呢?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明确:学生作文论据陈旧。

这是论据选择最容易出现的第四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鲜。

(2)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材料,这段论证虽然语言精练,选材典型,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所选取的三则事例陈旧,难以吸引读者。

你能用其它新颖的论据替换,使文章升格吗?下面以作文‚谈‘韧’的精神‛为例,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人没有一股韧劲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有同学这样写道:‚司马迁受宫刑之后。

写下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试想,他如果不是发愤图强,以身残之躯跋山涉水,遍访民间,博览群书,数十年如一口地搜集整理,笔耕不辍,哪里会有这部巨著的问世!张海迪在身体瘫痪三分之二的情况下,啃外语,钻医学,学文化,成为大家学习的楷模。

她成功的秘决是什么?韧!居里夫人经45个月不分昼夜的辛勤工作,从十几吨的铀矿中提炼出一克纯铀,其坚忍不拔的毅力,令世人叹服。

‛小结: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

正如有的高考语文阅卷考试感慨道:“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屈原一次又一次地跳汨罗江,霸王一次又一次地自刎,而司马迁一次有一次地遭受宫刑。

”(3)下面是我对上则材料的论点“人没有一股韧劲是什么事也干不成的”进行论述时选择的一些较为新颖的论据,请欣赏。

‚当代王选,从1975年开始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他拖着病体。

克服经费紧缺、条件艰苦等困难,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开发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试想如果不发愤图强,潜心研究,哪会有这项伟大的发明问世。

乒坛名将王皓雅典奥运会惜败柳承敏。

指责、非议一时四起,之后多次大赛屈居第二,与冠军无缘,被戏称‘乒坛老二’,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持苦练技术,磨练意志,终于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2007年10月的乒乓球世锦赛上两次以4比0的绝对优势完胜宿敌柳承敏,报雅典一箭之仇。

是‘韧’的精神圆了他的王者之梦。

悲情阿拉法特几十年战斗在争取民族解放和中东和平的战线上。

期间,他被捕过,流六过,被软禁过,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没停止战斗。

其坚忍不拔的战斗精神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敬仰。

‛四、论据的使用(18分钟)有人说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虽然有一定的桎梏,但是仍要舞出我们自己的精彩。

那翩跹的舞步,便是技巧。

接下来,我们共同学习一下论据使用中的技巧,让我们的文章在笔尖起舞。

1、论据的叙述技巧论据在叙述时要力求简明扼要,这是由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及论据的任务决定的。

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该简明扼要,力避繁荣拖沓,以叙代议。

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对材料进行取舍呢?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