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内阅读(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1、文段选自《燕子》2、这段主要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
3、按课文内容填空:(俊俏)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乌黑发亮)的羽毛(活泼机灵)的燕子(蒙蒙)的细雨(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二)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1、请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黄色、青、绿2、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赶回来了。
3、……有的……有的……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做游戏,有的散步。
4、“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说明什么?答:说明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竞相开放。
5、……像……似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在天空燃烧着。
(三)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描写燕子飞行的动词有:掠过、叫着、飞到、横掠、沾。
这些动词突出了燕子的轻快、机灵。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掠(lüè luè)过沾(zhàn zhān)唧(jījí)唧荡漾(yàng yáng)(四)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马上要破裂似的。
1、第( 2 )句描写荷叶。
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碧绿),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大圆盘),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挨挨挤挤)。
2、作者细致观察了( 3 )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分别是(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马上要破裂似的)。
3、照样子写一写:挨挨挤挤(来来往往)(许许多多)(明明白白)(五)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1、“冒”用得好,好在哪里?突出荷花的美丽和高洁,使荷花突现出来.2、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因为荷花是活生生的真实景色,非常美丽,那么看上去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3、“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因为荷花实在太美丽了,我被荷花陶醉了,忘记了自己在看荷花。
4、理解词语。
挨挨挤挤:形容事物一个挨着一个,十分拥挤的样子。
这里说明荷叶非常多。
5、造句:有的……有的……有的……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跑步,有的跳远,有的跳高。
一……就……我一回家,就做作业。
不是……是……我不是中学生,是一名小学生。
(六)于是,政(zhèn z hèng)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jíjì)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qiàoqiāo)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yīng yìng)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jiān jiàn)岩缝(féng fèng)里,寻找冻僵的燕子。
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列车开动了。
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
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1、文段选自《燕子专列》。
2、用直线画出文中正确的读音。
3、我会填:(料峭的)春寒(弯曲的)山路(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僵的)燕子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4、贝蒂“不在乎”的是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因为她只想着自己能多救些燕子。
5、用“△”标出居民们寻找燕子的动作词。
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
6、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写贝蒂不怕困难,一个人救护了十几只燕子。
7、你喜欢贝蒂这个小姑娘吗?如果你见到她,会对她说什么?答:(1)我喜欢贝蒂这个小姑娘。
(2)我想对她说:“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七)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
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文段选自(画杨桃》)2、指出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
(1)“好——笑!”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2)“不……像”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3、读句子,想想带点词的意思再选择。
(1)老师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审”的意思有:①详细,周密认真;②知道;③一定,果然;④审问。
在句中应选第( ①)种意思。
(2)老师总是和颜悦色的对我们说话。
“悦”的意思有:①高兴、愉快②使愉快。
在句中应选第( ①)种意思。
(3)爸爸对我画画要求很严。
“严”的意思有:①严格②严密。
在句中应选第(①)种意思。
4、想一想“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会变得严肃了?”(结合文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因为老师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所以老师的神情变严肃了。
6、“我”为什么“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因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所以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7、读了这段话,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答:做事要实事求是。
(八)“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
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
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同学沉静地举起了手。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静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1.写近义词。
霎时(瞬间顿时)依然(仍然依旧)寂静无声(鸦雀无声寂然无声)2、老师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举手的人有几个;老师提的第二个问题是:“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举手的人有0个。
3、“沉默”是什么意思?“孩子们沉默着”,为什么沉默呢?(1)“沉默”的意思是不说话。
(2)因为大家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够好,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的生日,而自己都从没想过为他们祝贺,所以孩子们沉默了。
(九)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的生日呢?”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爸爸的身份证!”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在沉默中,这些小家伙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了。
1、这个文段选自课文《可贵的沉默》。
2、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1)瞥:很快地看一下。
(2)赦免:免除刑罚。
本文指孩子们从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3、照样子写词语。
四面八方七嘴八舌七上八下三心二意一心一意一草一木4、为什么老师认为孩子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呢?答:因为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自己不好,而且心里产生了回报父母的爱的朦胧意识。
5、“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与“沉默前的热闹”不一样在哪里?沉默前的热闹是孩子们讨论自己的生日父母如何给自己过;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讨论如何给父母过生日。
所以不一样。
6、老师仅仅是想孩子们知道父母的生日并为他们庆祝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呢?(1)不是。
(2)老师是希望能让学生意识到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自己应该学会回报,学会体贴父母。
7、你认为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1)回报父母亲的爱,享受爱的同时也要爱别人,关心别人。
(2)因为孩子们懂得了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那节课上的沉默不语,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反思的结果。
孩子们在成长,家长欣慰,让老师体验成功的快乐。
(十)输血迫在眉睫。
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有几名受伤的孤儿却可以给她输血。
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迫在眉睫:已经逼到眼睫毛上,小姑娘受了重伤,情形十分紧迫,急需输血。
2、划线部分用三角符号划出动词。
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又放下去”“又举起来”体会到什么?答:阮恒思想斗争非常激烈,但为了救小姑娘,最后下定决心举手。
(十一)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疼吗,阮恒?”医生问道。
阮恒摇摇头。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他又摇了摇头。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1、写近义词。
啜泣(抽泣)持续不断连续不断)竭力(尽力)迅速(快速)掩盖(掩饰)痛苦(苦痛悲伤)制止(阻止)2、在第一段中用“△”标出描写阮恒动作的词,思考他此时在想什么?答:阮恒想:我不能让人看见自己痛苦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