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广东物理一轮【第二章第一讲重力弹力摩擦力】

2013年广东物理一轮【第二章第一讲重力弹力摩擦力】


N/kg)
(1)当拉力大小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拉力大小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此后若将拉力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 的摩擦力是多大?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
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多大?
解析: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max)大小为fmax=μN=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2)g值随着 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g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4)不同星球表面g值一般不同.
3.方向: 竖直 向下. 4.重心
(1)定义:为了研究方便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 的点. (2)位置确定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1.重力、弹力(弹性形变、弹性)和胡克定律 2.摩擦力(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
(Ⅰ) (Ⅰ)
3.矢量和标量
4.力的合成与分解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Ⅰ)
(Ⅱ)
本章考查的热点有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力的合成 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单独命题以选择题和实验题为 主,也与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电场、磁场等知识
D.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无关
解析:地球上的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受地球的吸引作用, 故运动或静止的物体均受重力,A错误;某物体在地球 某点处,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一定,与此物体运动
状态无关,B错误,C正确;物体所受重力G=mg,在g
一定时,G由m决定,D错误. 答案:C
3.一个圆球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
[解析]
因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斜向右上方的绳
的拉力作用,因此,合力一定向右,故汽车的加速度水
平向右,但有可能是向左做匀减速运动,故A、B错误; 分析m1的受力可知,只有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右,m1才 能产生向右的加速度,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C
[归纳领悟] 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方法 (1)假设法
(
)
A.被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飞行,除受重力和空气阻
B.由一定距离的磁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 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C.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D.在力的示意图中,长的线段所对应的力不一定比短
的线段所对应的力大
解析:被踢出的球,在空中飞行时,脚对球已无作用力, A错误;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存在,B错误;力的大小可
D正确.
答案:D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人走路时,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前
B.武警战士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 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C.举重运动员举杠铃时先在手上擦一些镁粉是为 了增加手与杠铃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洒些细土,人走上去不易
滑倒,是因为此时人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增大了
点与面接触的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
弹力
杆的弹力
而指向受力物体
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
(2)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弹力的方向: 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符合.可根据物
体的运动状态,先假设一个弹力的方向,由共点力的
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弹力.若所得
结果为正值,其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同,如果为负值,
其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
[题组突破]
1.如图2-1-4所示,一小车的
表面由一光滑水平面和光滑斜 面连接而成,其上放一球,球 与水平面的接触点为a,与斜 面的接触点为b.当小车和球一 起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球在a、b两点处一定都受到支持力 B.球在a点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一定不受支持力 C.球在a点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 力
用测力计测量,天平测物体的质量,C错误;在力的示意
图中,线段的长短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D正确.
答案:D
2.(2011· 济宁模拟)下列关于物体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的物体只有运动时才受到重力
B.同一物体在某处向上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小,向下 抛出后所受重力较大 C.某物体在同一位置时,所受重力与静止还是运动 无关,重力大小是相同的
)
D.弹性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2 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解析:把小球、杆和斜面作为整体受力分析可知,仅
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且二力平衡,故A、B错;对
小球受力分析知,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杆给的竖直 向上的弹力(杆对小球的力不一定沿杆),故C对,D错. 答案:C
[典例启迪]
[例2] (2011· 漳州模拟)如图2- 1-7所示,在车厢内悬线下悬挂一 小球m,当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时,悬线将与竖直方向成某一角度.
[答案] D
[归纳领悟] 弹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 (1)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
体发生形变的那个物体上.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弹力 弹力的方向
弹簧两端的 与弹簧测力计中心轴线相重合,指 弹力 轻绳的弹力 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力
弹力的方向
面与面接触的 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过接触 弹力 面指向受力物体
D.球在a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也不一定受
到支持力
解析:若球与车一起水平匀速运动,则球在b处不受支 持力作用,若球与车一起水平向左匀加速运动,则球在 a处的支持力可能为零,故D正确. 答案:D
2.如图2-1-5所示,轻质弹 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重 G,平衡时小球在A处,今
用力F压小球至B处,使弹
滑动摩擦力 大小:f= μN
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 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 运动趋势的方向 相反 运动的方向 相反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 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 运动趋势 运动
[特别提醒] 接触面处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弹 力与摩擦力的方向总垂直,反之不一定成立.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力外,还受到踢球的脚对它施加的力
四、摩擦力 名称 项目 定义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两相对静止 的物体间的 两相对运动 的物体间的 摩擦力 摩擦力 ①接触面 粗糙 ②接触处有压力
①接触面 粗糙
产生 ②接触处有 压力
条件 ③两物体间有 相对运动 ③两物体间有 相对运动 趋势
名称 项目 大小、 方向 作用 效果
静摩擦力 大小: 0 <f≤ F max
若在汽车底板上还有一个跟其相对静止的物体m1,则关于
汽车A.汽车一定向右做加速运动
B.汽车不可能向左运动 C.m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一定受到 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D.m1除受到重力、底板的支持力作用外,还可能受到 向左的摩擦力作用
[思路点拨] 根据m的受力情况得出汽车的加速度方向, 但不能得出运动方向;m1受到底板的摩擦力的方向可用 “假设法”或“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出.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小球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 (2)杆对小球的弹力不一定沿杆.
[解析] 小车向左匀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 水平向右,设大小为 a,分析小球受力如图, 其中 Fy 为杆对小球的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 力,Fx 为杆对小球的弹力在水平方向的分 Fx 力,竖直方向:Fy=mg;水平方向:Fx=ma,当 tanθ=F y a mg =g时,杆对小球的弹力沿杆向上,此时弹力 F= ;因 cosθ Fx>0,故 F>mg,且方向斜向右上方,不可能与杆垂直.
3.如图2-1-6所示,倾角为30°、 重为80 N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 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 固定在斜面体上,杆的另一端 固定一个重为2 N的小球,小球
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有向左运动的趋势 B.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为80 N C.球对弹性轻杆的作用力为2 N,方向竖直向下
(
相结合,进行综合命题,复习时要弄清弹力、摩擦力产
生的条件,弹力、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掌握整体法、 隔离法,学会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 图解法等求解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一、力的认识 1.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 形变 ——拉伸、压缩和扭转等.
(2)使物体的 运动状态 发生变化——产
系统的重心位置又回到了容器的中心,故B正确,A错; 由于水流出过程,系统的重力减小,故系统对地球的引 力减小,C错误;重力和绳的拉力平衡,故绳的方向始 终过重心且竖直,D错. 答案:B
4.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 15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 m;悬挂20 N重物时,
弹簧长度为0.18 m,则弹簧的原长L0和劲度系数k分别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每一个力都有 与之相联系的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施(受)力物体
同时也是受(施)力物体. (3)矢量性:力既有 大小,又有 方向,力是矢量,力的运 算遵循 平行四边形 定则或 三角形 定则.
二、重力 1.大小:G= mg . 2.g的特点
解析:人走路时向后蹬地,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A正 确;武警战士匀速上攀时,所受的静摩擦力竖直向上, 与重力等大反向,B错误;举重运动员在手上擦一些镁 粉,冰面上洒些细土,目的是增大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从而增大最大静摩擦力,故C、D均正确.
答案:B
6.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 上,如图2-1-2所示,物体与地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 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F.(g取10
答案: (1)5 N (2)10 N 10 N 10 N
[典例启迪] [例1] (2011· 诸城模拟)如图2-1-3所示, 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θ角的曲杆,杆的
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车向
左做匀减速运动.关于杆对小球弹力的大 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