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基础知识题
库3-2-10
问题:
[单选,A型题]影响胎盘药物转运的因素包括()
A.绒毛膜的形成
B.绒毛膜数量的增加
C.胎盘循环的建立
D.胎盘成熟度不同
E.胎儿血管与绒毛膜间的厚度
很多因素都可影响药物的扩散速度,包括胎盘两边的药物浓度差,膜的厚度以及扩散面积,子宫以及脐静脉的血流速度;药物的因素包括分子量的大小(小于500道尔顿),高脂溶性,低蛋白结合率,低离解度。
胎盘成熟度会直接影响胎盘膜的厚度。
问题:
[单选,A型题]10个月的小儿用药剂量为成人的()
A.1/18~1/14
B.1/14~1/7
C.17~1/5
D.1/5~1/4
E.14~13
小儿用药剂量的一种方法是按年龄计算:初生~1个月,1/18~1/14成人量;1个月~6个月,1/14~1/7成人量;6个月~1岁,1/7~1/5成人量;1~2岁,1/5~1/4成人量;2~4岁,1/4~1/3成人量;4~6岁,1/7~25成人量;6~9岁,25~1/2成人量;9~14岁,1/2~23成人量;14~18岁,23~1成人量。
问题:
[单选,A型题]治疗三叉神经痛应首选()
A.去痛片
B.卡马西平
C.阿司匹林
D.地西泮
E.吗啡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
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聚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乎(carbamazepine),主要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一丘脑系统,可抑制三叉神经系统(脊核-丘脑)的病理性多神经源反射。
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好的药物。
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
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
服药24~48小时后即有镇痛效果。
各人对耐受量不同,须不断调整,找出最小维持量。
其次选用苯妥英钠,基于有人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周围癫痫样电发放,苯妥英钠对突触传导明显抑制,亦有人指出可提高痛阈,因而广为临床使用。
开始服100mg,每日2~3次,无效时可每日增加25~50mg,最大量可达400mgd。
其他药物:如氯硝安定、大剂量维生素B1。
神经阻滞药物如可乐定也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
止痛药如对乙酰氢基酚、曲马多、强痛定及吗啡,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疼痛。
出处:辽宁11选5 ;
问题:
[单选,A型题]应用全胃肠外营养时,氮和热量之比应为()
A.1:(50~80)kcal
B.1:(100~120)kcal
C.1:(150~200)kcal
D.1:(210~240)kcal
E.1:250kcal以上
每日人体所需的能量由食物供给。
禁食24小时后,肝糖原即被耗尽,于是体内葡萄糖的来源转由体内蛋白质的糖异生所供给,每日约耗损75g蛋白质。
在禁食早期如果每日从静脉给予葡萄糖能够明显地减少蛋白质的糖异生,节约蛋白质。
此外补给葡萄糖还能防止脂肪分解产生酮症。
长期的肠外营养及高渗性营养液应采用中性静脉插管,24小时连续滴注。
每日营养液要求:供氮0.14~0.16gkg,热量96~134kJkg(24~32kcalkg),氮(g)和热量之比为1:628~837kJ(1:150~200kcal),适量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钾氮比为5mmol:lg,全胃肠外营养液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一般应为1:2。
问题:
[单选,A型题]40岁中年男子在支气管镜检查前服用咪达唑仑,检查结束后,服用氟马西尼恢复正常状态。
氟马西尼属于()
A.抗惊厥类药物
B.苯二氮卓类拮抗药
C.糖皮质激素
D.升压药
E.呼吸兴奋剂
氟马西尼为苯二氮卓类(BDZ)选择性拮抗药。
本品作用于脑BDZ受体,阻滞BDZ受体而并不产生BDZ药物的作用。
问题:
[单选,A型题]下列哪一药物不属于麻醉药品()
A.阿芬太尼
B.地芬诺辛
C.美他佐辛
D.羟考酮
E.硫喷妥钠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依赖性,能成瘾癖的镇痛药品。
该类药包括:阿片类、可待因类、大麻类、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的药品。
麻醉药是指用于麻醉的药物。
根据作用及给药方式的不同,麻醉药可分为全身麻醉药和局部麻醉药两大类。
全身麻醉药被吸收后,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受到广泛抑制,引起意识、感觉和反射消失及骨骼肌松弛,如吸入麻醉药:乙醚、氟烷、一氧化二氮;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氯胺酮、依托咪酯、羟丁酸钠等。
局部麻醉药应用于局部,使局部发生感觉和痛觉消失的效果,如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问题:
[单选,A型题]男,10岁,右足底被铁锈钉刺伤10天,突然出现张口困难,继之出现苦笑面容,角弓反
张,声响及触碰病人可诱发上述症状,病人神志清楚,不发热。
该病人属于()
A.革兰染色阴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
B.革兰染色阴性厌氧拟杆菌引起的脓血症
C.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引起的毒血症
D.革兰染色阳性梭形芽孢杆菌引起的脓毒血症
E.革兰染色阴性变形杆菌引起的菌血症
根据该病人典型的临床表现可诊断为破伤风,破伤风杆菌为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
破伤风为毒血症,破伤风杆菌并不进入血液循环。
治疗包括:①伤口处理,清创消毒,3%双氧水或1:4000高锰酸钾液湿敷。
②抗毒素治疗:破伤风抗毒素(TAT)1万~10万U,一次性静滴,幼儿1500~10000U,一次性静滴;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次3000U肌注,分3等份肌注3个部位。
③抗生素治
疗: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
④控制痉挛:地西泮:成人2~8mgkg,分次静滴,儿童0.5~mgkg,分次静滴;其他如苯巴比妥钠、氯丙嗪、水合氯醛亦可选用。
问题:
[单选,A型题]2010年卫医管发(2010)出台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下列哪个叙述是错误的()
A.处方点评是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价
B.处方点评专家组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
C.二级及以上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D.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E.一个考核周期内10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第二条: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第六条:医院应当根据本医院的性质、功能、任务、科室设置等情况,在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下建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第七条:医院药学部门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第八条: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他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药师以上
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九条:医院药学部门应当会同医疗管理部门,根据医院诊疗科目、科室设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其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第十一条:三级以上医院应当逐步建立健全专项处方点评制度。
专项处方点评是医院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处方点评。
第二十五条: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应当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于开具超常处方的医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理;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