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研和工业园区发展经验的启示
2007年5月,玉溪市委、市政府正式组建研和工业园区管委会,承担起玉溪中心城市南部发展工业、建设全市最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的重任。
三年来,研和工业园区攻坚克难,从管理体制创新、招商引资突破、新兴支柱产业培植、园区产业聚集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研和城市化进程,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园区建设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城市化齐头并进的成功之路,跻身全省工业园区先进行列,其经验和启示值得总结推广。
启示一:科学的战略发展定位和正确的产业建设规划,是园区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玉溪市委、市政府“把研和建成新型钢铁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五金集散地”的战略发展定位和研和工业园区“努力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既充分体现了在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中来谋划发展的战略眼光,又充分突出了玉溪自身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特点,符合走低碳道路、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在具体发展运作中,紧紧依托我市“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和中心城区“南北分工”的城市功能定位,有效整合了研和产业、区位、交通等突出优势,坚持了引进和依托大企业、大集团,积极配套和延伸优势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园区战略发展定位准确,规划思路明晰,先形成以钢铁、装备制造为主的支柱企业,围绕这些支柱企业,逐步形成支柱产业,依托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链,最后形成产业集群
发展,建设玉溪最大的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产业优势特色突出。
在此基础上,玉溪市委、市政府对研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发展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组建了强有力的园区管委会,确定了市区合一、园区与镇合一的“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发展”体制,并对园区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
这是园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启示二:优势产业的集聚和支撑,是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工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支柱产业的支撑。
有一定密度的产业规模的支撑,产业价值链越完善、产业规模密度越大,配套能力就越强,相对成本就越低。
研和的发展模式,是玉溪市抓住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机遇,寻求新的体制,及时开发优势资源,先引大企业和大项目入驻,围绕核心企业实施产业链招商,吸引更多的配套企业集聚、裂变,形成新的优势特色产业的路子。
先引进昆钢,做特钢铁,做强石油输油管和高档焊管,打通钒产业,大力发展冷轧薄板及其精深加工,使钢铁及其延伸加工初具规模;围绕云南正成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万台数控机床光机项目,由企业发起成立云南玉溪数控装备联盟体,引进签约14家配套联盟企业,推进玉溪数控产业园的建设;借助园区钢铁延伸的配套优势,建设太标太阳能设备公司100万套太阳能热水器配套项目,发展太阳能光热光电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区位、交通等优势,发挥玉溪在全省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的作用,按照第三方物流目标,构建背靠昆明,面向滇中、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正是这些优势特色产业支柱群的集聚,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提升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