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trict economy |区域经济MOD RN BUSIN SS现代商业有的工业基础上重视发展金融业、物流业,在已有的服务业基础上通过提高科研水平促进采矿业、制造业的提升。
乌兰巴托受地域限制以第三产业为支柱产业,应控制发展批发零售业和售后服务业等低端产业,大力发展金融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信息产业等前景良好、与世界接轨的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第二产业,促进形成产业集聚优势,高效利用人财物等资源。
在优化各区域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传统产业对蒙古国经济支撑的作用外,还应重视提高对高科技含量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投入,通过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玉溪市地缘经济发展研究方一如玉溪师范学院商学院653100摘要: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机遇下,分析研究玉溪市地缘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构建玉溪市地缘经济发展的战略策略,提升玉溪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主动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战略格局中。
关键词:一带一路;地缘经济;发展研究“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指中国古代汉朝起源于长安、洛阳,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沿线国家、地区的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中国沿海到南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家或地区的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构建新的多国多边区域合作与“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平台,是中国的“第三次”改革开放。
云南是唯一可以同时从陆路沟通东南亚、南亚国家并通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省份,玉溪市则是这陆路通道的经通之地,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地缘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地缘经济”也称作“区域经济”或“地区经济”,是在一定的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地理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与外部关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经济形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尚未形成的状态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地理因素、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互补与竞争的地缘关系,则对地缘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下,分析玉溪市地缘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差距,提出构建客观、强势的玉溪市地缘经济发展策略,全面推进玉溪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主动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战略格局中。
一、玉溪市地缘经济发展的背景条件玉溪市具有“一地四乡”(生命起源地、聂耳故乡、云烟之乡、花灯之乡、高原水乡)和“滇中明珠”的美誉。
提升玉溪市地缘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区域区位优势、产业经济发展优势和适应大环境、大格局引领性发展优势。
(一)地理资源优势,为地缘经济发展具备良好的自然基础条件。
玉溪市属于云南省十六个地州市之一,地处滇中腹地,行政区划下辖八县一区,面积15280平方公里,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农业生产资源丰富,经济作物及特色农产品不断展现,以大红山铁、铜矿为代表的矿产资源丰富,以“高原明珠”抚仙湖为特色的淡水湖泊发育、珍稀鱼种驰名,以红塔山卷烟为品牌的烟草产品享誉中外,以聂耳文化为先导的民族文化资源厚重,区域内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里程达16932公里,铁路交通南北贯通。
(二)区域区位优势,为地缘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辐射。
玉溪市北靠云南省会昆明市,延伸曲靖市;西接楚雄州,延伸大理市;东连红河州,延伸文山州;南通思茅市,延伸西双版纳州;是云南滇中城市群经济圈建设的南轴、昆--玉一体化建设的极地、昆--曼公路、泛亚铁路中线建设的咽喉要道;筹备、在建中的弥(勒)--玉(溪)、石(林)--红(塔区)和新(平)--临(沧)高速公路,将为玉溪形成连接云南铁路“八入境四出境”和公路“七入滇四出境”的网络格局;在云南面向“三亚”、肩挑“两洋”,北上通过成都、西安连接北方丝绸之路,南下经东南亚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云南--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大格局中,玉溪市处于桥头堡腹地和中心枢纽的战略位置,具有“一带一路”主动融入、先行先为的重要作用。
(三)产业经济优势,为地缘经济的发展夯实了必备条件。
201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84亿元,其中较上年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8.5%,第三产业增长7.4%,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8.1%和25.9%;全市完成主要经济指标绝对数占全省比重的9.25%,在各地州市中排名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的16.5%,在全省各地州市中排名第二位;全市农林牧渔业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6%;建筑业快速增发展,具有资质的施工企业168家,建筑工程技术人员1.02万人,一级建造师141人;国内贸易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增长13%;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34%;交通运输实现151亿吨公里;邮电通信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5.3万户、移动通信电话210万户;全市接待旅游20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8.6亿元。
①(四)适应大环境、大格局建设发展的引领支撑优势。
地理资源优势、区域区位优势、产业经济优势,是玉溪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优势条件。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云南--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经济建设的大环境、大格局、大政策的引领支撑中,为玉溪的地缘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提升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为实施“规划布局、调整产业、加快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注入新的机制与活力。
二、玉溪市地缘经济发展现状差距分析[1]文虎.蒙古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困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4).[2]王胜今主编.东北亚地区发展报告(2010-2014年)[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3]于潇.蒙古国经济发展现状评析[J].亚太经济,2008(6).[4]赵儒煜主编.蒙古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草原王国[M ].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3.[5]李晗斌,赵儒煜.蒙古国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 ].东北亚论坛,(5)[6]蒙古国国家统计局蒙古国统计年鉴(3年)[M ]乌兰巴托,DOI:10.14097/ki.5392/2015.22.027E E 80:2009..200-2014.2014.District economy区域经济|M OD R N B USIN S S现代商业处于转型期的玉溪地缘经济发展现状,一方面是各级政府积极调整部署,规划产业发展的结构、规模、持续发展方式;另一方面是传统的产业格局、生产方式和落后的产能滞后了新形势、新经济格局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资源整合、开发、应用与宏观调控布局力度较弱,创新功能不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各县区产业(企业)布局分散、零星,规模小、产能低;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潜能挖掘不足,产业集群化配置、企业集中化设置、资本集聚化运作不足;基地式、专业化生产建设不足;对创新驱动与新技术、信息化、新产业(企业)的建设认识不到位;资本运作、政策支撑不力。
(二)工业投资呈逐年下滑状态,规模以下现有工业企业及农业企业市场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较弱。
就玉溪市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析来看,从2007年的42%下降到2014年的27.4%②,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压力较大;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营销零散,缺乏基地式集群化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不足,缺乏深加工,附加值低。
(三)支柱产业单一,产业链短,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烟草、矿冶是玉溪市的两大支柱产业,2014年,全市烤烟总产量下降9.4%③,而矿产开发及矿产品加工绝大部分属于资源型初级产品;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缺乏基地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处于起步阶段。
(四)针对一带一路大区域大环境大格局的区域规划、合作机制建设程度较低,转型升级与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建立跨境合作经营机制有待加强。
三、玉溪市地缘经济发展策略构建玉溪市地缘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是把握准确定位、调整格局思路、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市场体系、带动投资需求,实施增强经济活力、效率、实力和“走出去”战略。
(一)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集团化程度,促进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牌建设和高原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
玉溪市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从全市宏观规划的高度,布局、调控各县区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打造各具特色的粮食、蔬菜、经济作物、园林水果、野生菌类、畜牧养殖等以县乡为基础的农业农产品生产、集散基地;打造以“家庭农场”为特点的农业农产品生产示范家庭建设;打造以农民“农业生产合作社”为集群、以农业生产“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农产品生产者;打造以“褚橙庄园”为典型的农业庄园建设;创办与农产品相联系的食品、日用生活品新兴产业,创建高原特色农业农产品品牌。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做好农业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生产,提升农产品的区域市场营销力和竞争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在市内外、国内外的推广应用,发展跨国公司合作经营。
(二)加速老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兴工业企业的创新发展,打造省级、市级、县级等多级工业产业园区建设,引领工业企业经济快速发展,建立建材、建筑施工新型支柱产业和配套企业,走迈向区域化、国际化产品品牌发展的道路。
一是多元投资引资,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转型升级和创办新型工业企业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建立卷烟、矿冶及配套产业基地,巩固提升烟草开发及深加工配套企业、矿产开发及深加工配套企业作为玉溪市“两大支柱”产业稳定、优质、高效的发展;三是建立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产业基地,提升“维和制药”、“猫哆哩”本土医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产业发展;四是建立信息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产业(企业)在玉溪的发展;五是建立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加大装备制造业产品品牌、节能环保新能源技术产品的开发应用;六是着力打造市、县级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建设,整合产业行业优势,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七是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树立以创新驱动,实现科技成果的创新、研发、应用与推广;八是大力引导和发展民营经济在大格局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九是积极开拓市外、境外技术合作企业,建立跨境公司,推进技术、设备的应用发展。
(三)打造文化艺术品牌,整合大学文化教育、地方文艺特色,构建区域文化经济。
一是发挥玉溪师范学院、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玉溪开放学院、红塔开放学院等文化教育资源,面向东南亚、南亚开展文化教育与技术培训;二是弘扬聂耳文化艺术精神,发掘玉溪民族文化传承,构建玉溪乃至云南与东南亚国家文化沟通与合作交流。
(四)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打造区域一体化旅游产业,创新旅游文化经济。
发掘玉溪“一地三山四湖”、历史文化景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特色庄园、传统文化村落、休闲旅游小镇等本土资源,整合昆玉一体化旅游精品,打造玉溪--云南--东盟等旅游产业,创新旅游文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