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世同堂》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价值

《四世同堂》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价值

浅论《四世同堂》反面人物形象塑造与社会价值摘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描绘了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一场刻骨铭心的民族屈辱史,一段惶惑偷生、愤起斗争的人民抗战征程。

老舍先生别出心裁的刻画出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祁瑞丰这几个令人咋舌的反面人物形象,读来叫人印象深刻,感慨万千。

我们通过他们在适中的所思所想所为,去体会人间众生百态和世态沧桑炎凉。

关键词:惶惑偷生卖国求荣寡廉鲜耻民族意识
走进《四世同堂》,走进小羊圈胡同:祁家儿孙满堂,钱家守旧闭塞,冠家招摇卖国。

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观念,却共同生活在日寇入侵下的老北平。

面对国家危难,他们有人彷徨,有人惊恐,有人愤慨,有人妥协。

忘不了祁瑞宣一腔爱国热血却无法报国为民的无奈与纠结;忘不了钱默吟老先生惨遭日寇酷刑,而一改往日冷漠深沉,变身革命斗士的决心与勇气。

这些正义的形象,为我们传递着爱国保国的正能量。

冠晓荷,一个外表华丽光滑的如同玻璃珠儿般的人,内心却极度自私自利,在他的脑海里没有民族大义,没有亡国之耻,虽然口中念念有词“国家民族”,但他心中却只有他自己,为了自己的享乐安逸,这位冠先生可以连眼都不眨一下的出卖自己的国家。

在他心里,生命就是生活,而生活就理应奢华舒服。

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不惜代价,不择手段。

在他的眼中,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酒饭,只有金钱才是真的。

如此一个人,在日寇攻进北平之际,
便理所当然、心甘情愿的做了亡国奴。

做亡国奴的生活是生不如死的,但是在冠的眼中却是无限风光与精彩的。

为了自己的“前途”,他慌乱、奔走、探听、勾结、竞争,唯恐落在人后,他把自己幻想成“开国元勋”一样的人物因而在国难之际异常活跃。

为了获得日本人的垂爱与信任,他不惜出卖邻居钱默吟,致使钱家家破人亡,惨不忍睹。

然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对于出卖对于背叛,在冠晓荷看来却没有丝毫悔意,因为他压根就不懂得什么叫良心的谴责,更甚至于他的良心早已丧尽。

说到冠晓荷,就不得不提他那张牙舞爪的太太——大赤包。

如果说冠晓荷是日本人的“良民”,难么大赤包便是指引冠晓荷一步一步向汉奸道路迈进的“思想的坦克车”。

这个女人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惜以自己的女儿作为牺牲品,当自己成功的当上了“所长”便耀武扬威,无恶不作。

她自己像“西太后”一样的神气威风,活像一只雌狮,无处不体现着自己的威严与狡猾。

对于自己的邻里她瞧不上也不屑一顾,对于日本人她却流露出无限敬仰与崇拜。

在大赤包的眼中,只有权、钱、势,人情冷漠,亲疏难测。

生活在丧失了主权的土地上,生命就如一枚漂浮不定的羽毛,无根无据,忐忑惶惑。

任何一个没有强大理想信念的人在这种特殊时期下,难保不“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其中,有人是受过文化熏陶的,比如祁瑞丰;也有人是空挂文人头衔,却毫无文化可言的,比如蓝东阳。

说起蓝东阳,这个名字便极具讽刺意味。

“东阳”,原为“紫阳”,在日军侵占北平之际,这位先生为表自己的一颗赤诚
之心,毅然决然的改紫阳为东阳,誓与前来解救中国的“大日本”结下永世之盟。

看到改名这一细节,真叫人忍俊不禁。

一个名字,三个字,道尽了一个卑微丑恶的灵魂,已经无可救药。

如此病态的想法真实的再现了当时一群无知无耻的中国人病入膏肓的状态。

“无事乱飞是苍蝇的工作,而乱飞是早晚会碰到一只死老鼠或牛粪的”。

蓝东阳就像是一个没有国籍的无事乱飞的苍蝇和臭虫。

只要有人给他饭吃,他可以作任何人的奴才。

蓝东阳是一个苍蝇,生逢好时代,蓝东阳碰上了自己的救世主,日本人可以给他吃,给他喝,给他发表曾经无人问津的“文学作品”。

对于蓝东阳的丑化,老舍先生的心意不仅在于对他丑恶心灵的刻画,更是别出心裁的在蓝东阳的外貌上做足了文章。

“他的身量很矮,脸很瘦,鼻子向左歪着,而右眼向右上方吊着。

这样的左右开弓,他好像老要把自己的脸扯碎了似的。

”这样一张脸,真是叫人难以想象,好像生来就是要做一个汉奸的。

丑恶的面孔下更深藏着一颗无比肮脏的心灵,老舍先生再一次将自己讽刺挖苦的语言功力毫无保留的给了蓝东阳。

如果说蓝东阳的行为是无耻而有野心的,那么祁家老二祁瑞丰简直就是可以用“无聊而没心没肺”来形容。

身为祁家老二,和瑞宣一样都接受过教育,接受过新鲜文化,但是却走上了迷途。

他与冠家夫妇和蓝东阳不一样:首先,他的生活环境就和冠家不同,但是究其原因还是祁瑞丰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坚决,与冠家为友,不听大哥劝告,终成其悲剧。

在整个故事中,他就像是一个小丑,丧失了自己的信念灵魂,盲目的追从于汉奸的队伍。

并且居然恬不知耻的一心想要
说服自己的大哥和自己一并开展追名逐利的大运动。

祁瑞丰的可悲在于他那没有思想的空洞心灵,面对一切事情,他只会逃避,不会争斗和抵抗。

祁瑞丰就是这样一个牺牲品,无谓的牺牲品。

读罢此书,回望中国历史,我们不禁会发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中国会有这么多甘心做走狗的人!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老舍先生想要通过《四世同堂》向我们传递的一个信息。

这错处到底在哪里?老舍先生看来,是历史、文化、时代、教育、环境、政治、社会、民族性、个人的野心……都可以给一些解释,但是什么解释也解释不开这个媚外求荣的羞耻!是的,每一个侵占者都希望得到完全的屈服者和执行者。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深厚的,即便是被短暂的侵略,但是强大的文化是永远都不会被侵蚀掉的,只要我们保住了自己国家博大的文化根基,用精深的理想信念充实自己,那么我们就会永远屹立。

文化的脉络不断,国家就不会亡,人民就不会叛。

读过《四世同堂》,方知人性善恶与民族大义。

于此,获益匪浅,终身受用不尽。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文学院刘成学和孙世友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简介:
杨寒梅,女,山东临沂大学文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三班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