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教案醇的教学案例.doc

高中化学教案醇的教学案例.doc

精品文档高中化学教案醇的教学案例篇一:高一化学醇类教学设计篇一:高一化学乙醇教案乙醇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在初中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系统的学习其结构和性质。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高一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力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关于乙醇的结构在初中学生没有接触,让学生在认识乙醇球棍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钠与乙醇反应的探究实验,明确羟基的官能团地位,加深对乙醇结构的认识。

乙醇的催化氧化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没有知识基础;因此,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 / 23精品文档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简式,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2)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

二、教学方法分析本节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观察乙醇的物理性质→回忆乙醇的组成→观察乙醇的球棍模型→描述乙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实验验证: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进一步假设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断键方式→实验验证:乙醇的氧化反应→总结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课后活动三教学过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 / 23精品文档【背景动画】以古代有关酒的诗词导入新课。

【展示】取一瓶无水乙醇,引导学生观察。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易溶于水,特殊的香味等。

【质疑】乙醇与前面学习的有机物(烃)的物理性质有何不同?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角度去考虑性质不同的原因。

【展示】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动手拆插乙醇分子模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乙醇的分子结构,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们熟悉的原子团?【讨论交流】学生分析得出:在乙醇分子中存在—c2h5和—oh。

【质疑】这些原子团还存在于哪些分子中?它们与乙醇在结构上有哪些不同?【讨论交流】分析得出:在c2h6中存在—c2h5,在h2o分子中存在—oh。

【进述】从乙醇的分子结构不难看出:乙醇分子既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氢原子被水分子中羟基取代;也可以看成是水分子中氢原子被乙基取代。

【归纳】烃的衍生物的概念【板书】像乙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 / 23精品文档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提问】除了乙醇还能举一些其它的例子吗?【讨论回答】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硝基苯、溴苯等【质疑】烃的衍生物跟相应的烃是否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讨论回答】不同。

因为取代氢原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就造成二者化学性质的不同。

【板书】官能团:决定有机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本文来自: 蓬勃范文:高中化学教案醇的教学案例) 【提问】请举出其它几种常用的官能团【回答】—x(卤素原子)、—oh 、—no2 、≡【小结】有机物结构较为复杂,但决定有机物性质的主要是官能团,在性质分析判断时,只要抓住官能团这个主要因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板书】一乙醇 1 分子结构化学式:c2h6o 结构:略结构简式:ch3ch2oh 或c2h5oh 【过度】分析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化学键?推测发生反应时,乙醇分子中的哪些化学键可能发生断裂?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 / 23精品文档【讨论交流】在乙醇分子中存在:c—c键,c—o键,o—h键,c—h键。

【学生活动】探究实验1:教材实验32 【提示】在实验前,请学生预测实验中可能的断键位置及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再动手实验、观察、记录、检验生成的气体并总结实验现象。

【展示问题】1:你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乙醇分子可能的断键位置在哪儿?2:描述实验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3:实验中生成了什么气体?4:什么事实可以证明断键的位置是o—h键而不是c—h键或c—c键?(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5:对比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完成教材第69页表格。

由学生解释实验现象,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上述问题。

【学生活动】完成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该反应的类型。

【板书】2 化学性质(1)与钠反应【质疑】1上述实验说明乙醇分子中的o—h键易断裂,那么c—h、c—c键能否断裂?如果可以,请举例。

2燃烧属于什么反应类型?由学生回答并补充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 / 23精品文档(2)氧化反应①燃烧方程式略【过渡】现在我们改变条件,一起完成教材实验33,注意观察铜丝的变化并小心闻液体的气味。

【学生活动】探究实验2:教材实验33。

【展示问题】1:实验中的现象有哪些?2:铜丝变黑是什么变化?又变红是什么变化?你怎样看待铜丝的作用?3:由铜丝的变化可以推知乙醇发生了什么反应?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讲述】在这个反应中,铜丝起催化剂的作用,乙醇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一种新的有机物——乙醛。

乙醛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我们用方程式来表示这个反应的过程:【板书】②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生活短片。

【播放短片】交警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短片【讲解】交通警察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装置中,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当其遇到乙醇时橙色变成绿色,由此可判断司机饮酒超过规定标准。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

【总结】乙醇不仅能燃烧和发生催化氧化,还可以与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 / 23精品文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关于乙酸的性质,我们将在下一节学习。

【小结】本节课通过对我们熟悉的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究,不仅要求我们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要善于从化学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能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主动探究的科学方法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发现奥秘、开拓创新。

【课后活动】1:除了做调味剂和饮料,你知道乙醇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2:查阅相关资料,谈谈酒后驾车的危害有哪些?篇二:乙醇醇类教学设计《乙醇醇类》教学设计钱晨洛阳市十九中一、设计思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生活化教学”、“探究性教学”、“互动对话教学”理念,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从烷烃、卤代烃、醇的结构异同点入手,引出醇的官能团,然后围绕—oh这一官能团,以断键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实验、分析、归纳总结。

最后由乙醇再推广到其它醇类的性质等。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 / 23精品文档教版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中的内容,醇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乙醇的结构预测其性质,使学生初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同时结合实验验证性质,体验研究有机物性质的一般程序。

三、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并且学生已接触过该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科学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2、学习困难或问题:乙醇结构中官能团的作用,羟基在反应过程中对其它键的影响及断键的实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让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得出物质间的联系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

(2)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 / 23精品文档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比较乙烷、溴乙烷和乙醇结构、性质的差异,认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五、重点、难点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方法从生活实际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隐藏的问题,具体分析,达到一种师生和谐、共同学习的良好气氛。

采用边讲边实验探究,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

七、教学手段学案、教案的制作,学生探究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多方面结合。

八、教学环节篇三:高中化学《乙醇》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1.与活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 / 23精品文档泼金属的反应2.发生氧化反应3. 发生消去反应)能力目标: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通过收集乙醇用途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络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分析结构的特点,推断乙醇的化学性质,对学生进行结构是本质,性质是形象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教育;通过分析乙醇在铜催化剂条件下,氧化生成乙醛,铜作为催化剂结论的得出,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美育目标:学生自学发酵法制酒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