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苯的性质和应用
个旧市第二中学何俊
[案例课题]苯的性质和应用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安排在烷烃及其同系物、乙烯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烃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
再来学习苯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
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
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的结构理解苯和乙烯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芳香烃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芳香烃类化合物---苯,由烯烃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烷烃、以及乙烯和苯的性质来学习双键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
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
同时通过分析苯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师](说明)在苯与溴的取代反应中,影响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有①溴应为纯的液态溴,溴水不反应;②要用催化剂。
另外苯分子中的六个氢原子是等同的,在上述条件下,一般是苯分子中的一个氢
[设疑]反应所需的55℃~60℃如何实现?
[问]在往反应容器中添加反应物和催化剂时,顺序有无要
[师]从结构上不难看出,环己烷像烷烃一样饱和,故其化学性质与烷烃相似。
至此,我们可以这样来归纳苯的化学性质:
2.苯的加成反应
教学反
有道是“实践出真知”对于苯的物理性质要靠教师讲述或学生自学印象都不会很深,所以在教学中将苯放入无色试剂瓶中,让同学们亲自观察:实践后得出苯的物理性质,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从能力上也得到发展。
苯的化学性质没有要求做演示实验,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在每一个性质前先给出相关信息,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案例结果]
按照设计的教学设想,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
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够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通过所学知识的回忆,能推导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应该具有相似的性质,通过实验得出与推导结论不同的结论,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尊重实验事
实的基础上去探究推导结论中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全面性;通过比较苯和烷烃、乙烯这两类物质性质的不同,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苯的性质,回忆复习了烷烃、乙烯这两类物质性质。
[案例评析]
1.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确立的三维目标,力求做到: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 严守《教学大纲》、新教材的要求,不搞“一步到位”( 备大纲、备教材 )。
以夯实“双基”知识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优化整合,和谐统一。
适当放缓进度,以高中知识点为切入口,强化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有利于有意义学习。
3.需要改进的地方:(1)由于学生的差异,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处于慌乱之中,无所适从,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虽然让学生讨论,仍然有部分学生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救出来,变成主动的学习。
(2)本节课以学生实验为主,时间安排应紧凑,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实验浪费太多时间,知识点传授太少;再者让学生实验前应作好充分的指导工作,比如:苯量和溴取的多少,滴管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苯的取用方法等,以便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今后的随堂实验应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