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硝酸的性质教学案例设计
分宜中学梅刚
一、案例背景:
硝酸是氮的重要化合物, 而且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

硝酸的化学性质是本
章的重点内容, 硝酸的氧化性是教学难点。

硝酸是继硫酸后的另一种强氧化性
的强酸,所以在教学上以引导学生类比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学习硝酸
的性质。

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它也有自身的一些特性。

通过对硝酸的
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酸性质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硝酸在工业生产中的重
要作用。

该教学案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普通班的学生。

二、情境描述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曾经尝试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起先,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上课时把班级同学分成八个小组, 每组7-8位同学,推选出小组长, 同时宣布小组比赛记分规则。

设置许多问题
情境例如:播出动画“乌云、闪电、雷鸣、大雨, 禾苗茁壮成长”,然后教师要
求学生根据该情境回忆所学内容, 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从而引出本节
课的教学内容。

对硝酸的各方面性质逐一展开探究所有演示实验都改为学生分
组实验, 并增设对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物探究的实验。

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提出
问题让小组抢答, 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但当要求学生对
所做实验提出问题时, 却出现了冷场。

接下来硝酸物理性质的学习,学生分组观察。

由于课前没有强调实验要求, 有的学生开始不按要求进行实验, 课堂秩序
有些混乱。

后来学生做了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后, 大量NO2气体外逸, 教室刺
激性气味很重, 学生注意力分散,。

在引入阶段, 虽进行得比较顺利, 但用了将近20分钟时间。

等物理性质讨论结束后, 教学时间已很仓促。

最后导致教学重点内容无法完成。

所以第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

在后面相同内容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改变原先的探究
方法,将多个探究点改为一个探究点进行教学。

先用硝酸泄漏的新闻事件引出
课题,然后用化学的视角提出问题:1、为什么看到红色烟雾;2、为什么在远处会闻到刺激性气味等。

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就可以对硝酸的物理性质、酸性和
不稳定性进行略微小结,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便于学生记忆,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放在让学生探究硝酸的氧化性上。

教师先按教材演
示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后, 发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试管中出现红棕色,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疑:“课本中描述, 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的NO气体, 为何试管中出现红棕色”学生立即回答, NO气体被试管中空气里的氧气氧化而
生成NO2气体。

教师追问, 如何证实铜与稀硝酸反应开始生成的是无色的NO气
体部分同学答道, 反应前排出试管中的空气,然后重复刚才的实验,教师继续追问, 那么如何排出试管中的空气呢, 请大家设计实验装置。

这时教师给学生
于使当的启发(此时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够), 我们收集气体时可用什么方法
学生马上回答, 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教师继续引导, 用什么气体好呢学生甲首先想到, 用CO2气体。

排水法中是气体把水排出, “那么水能把气体排出吗”这
一次学生乙最先想到, 能, 贮气瓶中气体就是用水压出的。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
按上述思路设计实验装置。

经过几分钟, 有几位同学画出几种实验装置, 部分
同学仍然无从下手。

师生共同评价几套装置优劣后,教师推荐用注射器进行实验。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实验步骤, 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先把细
铜丝放在针筒中, 然后抽取2—3mL稀硝酸,针头用橡皮塞堵住(注意:不可用手)。

观察到无色气体和蓝色溶液后,把注射器竖立针头朝上, 拿掉针头上的橡皮塞, 向外拉注射器, 吸入少量空气。

立即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三、案例结果
两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对比,第二种的教学方法明显优于第一种,不仅
没有出现第一种教学中出现有毒气体逸出或者教学进度偏慢慌乱的局面,而且
整个教学按教材顺序从上到下, 有条不紊, 在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一一传授, 同
时把硝酸的性质与盐酸和硫酸进行比较。

整节课学生也能自始至终积极地配合,踊跃回答问题,同时由于教师所提问题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回答, 使大部分同学
感到有成就感; 实验由几位学生来演示,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

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很容易实现教学目标。

四、案例评析
通过对两次教学中成功与失败的分析, 我认为第一次教学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1、对学生不够了解,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对班级学生来说只是充满好奇
而已, 久而久之,随着好奇感的消失就很难进入状态。

2、学生分组以及小组竞赛规则介绍耽误一些时间。

3、实验前未让学生彻底明确实验的具体步骤, 学生实验不能同步进行, 课堂节奏不好控制, 延误了不少时间。

4、时间分配不合理, 对所有内容都进行探究, 造成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不够。

对于第二种教学本人比较认同,我认为给教学方法既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探
究的现代教学理念, 同时又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落实。

使学生既可以掌握知识又
可以发展能力。

实验的安排和设计也充分考虑到环保问题, 体现绿色化学理
念。

之所以这次教学能成功是由于: 1、总结第一次的失败经验,课前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

2、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内容,实现内容由浅入深、渐入佳境, 使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地去构建自己的意义。

3、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4、探究点设置明确, 既突出重点也突破难点.
虽然第二种教学方法现对于第一种要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经过思考本人觉得硝酸这一节内容还可以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教学时可设计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探讨:1.你通过对硝酸的观察能得到那些信息2.你能找出硝酸与
盐酸、硫酸的区别吗3.硝酸为何保存在棕色瓶中4.通过实验比较浓、稀硝酸与铜反应异同,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O5.硝酸与非金属反应有何规律6.你是如何来认识硝酸的氧化性你能对硝酸还原产物作出判
断吗这些只是构思,还没有进行教学实践,在今后教学实践中才会发现其优缺点。

五、案例启示
随着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探究教学崭露头角。

大部分教师迫于现行高考的升学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 缺乏对探究教学深入研究。

导致探究教学大多流于形式, 停留在表演阶段, 教学效果得不到充分体现, 探究教学难以深入到平常的课堂教学中。

从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探究教学, 一路走来虽然风风雨雨, 但埋藏在学生心里的自主学习种子已开始萌芽, 我们这些园丁应义不容辞倍加呵护, 使他们茁壮成长, 花开遍地, 结成累累硕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