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药概述第一、化痰药的含义1以祛痰或者消痰为主要作用,常用于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2三个不同功效的概念祛痰----对狭义之痰的治疗作用。
消痰----对广义的痰的治疗作用。
化痰----祛痰和消痰两种不同功效的统称。
3了解中医学对痰的认识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的痰,是属于人体的水液代谢失常。
而这种水液停留在人体的局部,进一步的变得比较浓稠或者变得比较稠浊,而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统称为痰。
狭义的痰===一般就是指储存在肺窍里面能影响呼吸畅通,引起咳喘的这样一类痰。
广义的痰===根据中医的理论,狭义的痰一旦形成了以后,“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除了肺窍以外,分散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痰。
痰不管在肺窍或者在其他的部位,都是有形的。
能否看见只是在里在外。
由于中医学痰的个特殊性,所以化痰功效是针对整个痰而言的。
痰在中医学当中既是一个病理产物,又是一个继发的引起其他病证的病因。
第二、化痰药的主治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可以在脏腑,也可以在经络。
因此主治范围非常广泛。
痰的分类湿痰---一般来讲,如果肺窍的痰比较清稀量而且比较多,容易咯出,加上有其他的湿象,比如说舌苔比较腻,身体比较沉重,像这样的一些症状,我们把它叫做湿痰。
寒痰---在湿痰的基础上,痰进一步的清稀如水,加上全身的寒象加重,比如说舌质很淡,舌苔比较薄,畏寒,脉较沉这样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寒痰。
(实际上寒痰和湿痰有共通的,都是量比较多,比较清稀。
只不过寒痰更加清稀,量更加多,更容易咯出,全身的寒象更为明显。
)热痰---从狭义的痰来说,比较粘稠色黄的,加上全身有热象,比如说舌质偏红,口渴,或者舌苔黄腻,或者有其他的热象,心烦这样的一些症状,就称为热痰。
燥痰---从狭义的痰来说,不容易咯出,比较粘滞,兼有口燥咽干,这种痰就称为燥痰。
风痰---在有肝风的同时又有痰多的就叫风痰。
燥痰一般只见于狭义的痰。
风痰一般只见于广义的痰。
寒痰、湿痰、热痰,狭义和广义的痰都可见到,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
因此针对不同的痰证,就需用不同功效的化痰药。
第三、化痰药的性能特点主治不同的痰证,就会有不同的性能特点。
1药性燥湿化痰或者温化寒痰的药,一般药性是温性或者温燥的。
清热化痰,清肺祛痰或者润肺化痰,润燥化痰,一般药性是偏于寒凉或者偏于凉润的。
所以化痰药的药性没有统一的规律性。
掌握药性是偏温、偏寒的,对于临床应用就很重要。
2药味化痰药的药味主要取决于它的真实滋味。
温燥性的化痰药一般都强调它的辛味,清热或者润燥的化痰药,有的是甘味,有的是苦味。
有一些消痰的药,治疗瘿瘤、痰核、瘰疬这一类,是咸味,符合咸能软。
3归经化痰药的主要归经是肺经。
只有其中少数的归经没有肺,比如昆布、海藻、黄药子不治肺窍之痰,主要是治疗广义之痰的。
另外治广义之痰,就看它主要作用哪一类的痰,比如说主要用于癫狂,这一类的它肯定是归心经的,因为痰阻心窍。
治疗风痰的,肝风夹痰那主要是归肝经的。
有的能够治疗痰引起的痞满,恶心,这样主要是归脾胃经的。
4升降浮沉偏于升浮,不是非常典型。
第四个问题,关于配伍应用,主要是寒热虚实。
次要的是补气健脾、活血除湿、息风。
第五、使用注意1因证选药,就是根据不同的痰证,选适合的化痰药。
2三因制宜,治疗燥痰或者热痰,清润的药可以适当的重一点;治疗寒痰,温燥性的药可以用重一点,反之应该用轻一点。
3中病即止,化痰药主要也是属于消和化,也要消而不伤,所以不能过用。
尤其是温燥性的化痰药,本身温燥的性质就比较强,过用会伤津。
4证候禁忌。
温燥性的化痰药对于热痰、燥痰或者有出血倾向的,尤其是咳嗽咳血的一般不宜使用。
偏寒的化痰药,寒证一般又要慎用。
有毒的化痰药孕妇不宜使用。
药物介绍介绍顺序是从温燥到清热作用。
燥湿化痰药半夏天南星科的多年生的一个草本植物。
一、半夏主要的功效1燥湿化痰止咳半夏在临床上温燥性比较强,既能祛痰,又能消痰。
通过温燥之性减少湿痰的生成,湿痰一旦生成了,又能够把痰祛除或者消散。
因为它不但能够燥湿化痰,还有良好的止咳作用,所以是治疗湿痰咳嗽的要药。
治疗湿痰咳嗽,半夏最常配伍的陈皮,就是用来增强燥湿作用。
最有名的就是二陈汤。
治疗寒痰半夏温性不够还要加其他的温里药,比如干姜。
对于半夏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止咳作用很强的药,半夏的止咳作用在《神农本草经》就有明确的记载。
半夏的止咳作用和其他的药有明显的区别,就是止咳嗽上气,就是说半夏能够止咳。
其他的药指的是咳逆上气,强调一个平喘,半夏主要强调是一个止咳药。
现代药理研究半夏有很强的镇咳作用,所以不管从文献的角度,从现代的药理的研究和当代的应用,半夏都是有明显止咳作用的药。
2消肿散结止痛对于这个湿痰在肺窍,它就是祛痰药。
对于湿痰在经络、在肌肉,它可以表现出消痰,促进痰核消散,使经气通畅疼痛缓解,实际上都与半夏的消痰作用有关。
所以半夏可用于瘿瘤、瘰疬或者阴疽的肿痛。
另外半夏本身是一个有毒的药,认为有一定的攻毒作用,。
3消痞散结消除痞闷,治疗一些痞闷的病证或者散结,实际上都是用的半夏的消痰作用。
比如治疗痰气阻结的结胸、梅核气。
为什么会出现痞、结?主要就是因为痰浊阻滞,这个也是广义的痰。
主要取半夏燥湿消痰。
因此半夏通过燥湿祛痰止咳用于湿痰咳嗽,是治湿痰咳嗽的要药。
通过燥湿消痰,达到消肿散结和消痞散结。
4降逆止呕半夏在孙思邈的着作当中,和生姜一样认为是止呕的圣药。
无论什么原因的呕吐,不管寒热虚实都可以配伍使用。
胃寒,配伍温胃止呕的药,生姜、丁香;半夏和生姜在治疗寒饮或者寒痰呕吐方面互相是一个相须相使的关系。
半夏有毒,生姜能杀半夏毒,又是一个相畏相杀的配伍关系。
胃热,配伍清胃止呕的药,芦根、黄连、枇杷叶、竹茹,既能够清胃热又能止呕;胃虚,配伍补气健脾的;饮食积滞,配伍消食的药。
几乎任何呕吐都可以用,但是半夏是一个燥湿化痰药,所以痰湿引起的恶心呕吐是最佳的适应证。
二、半夏的毒性半夏是天南星科的植物,天南星科的植物都是有毒的。
这个毒性主要就是它里面含一种苛辣素,对于皮肤或者人的口腔、咽喉有很强的刺激性。
轻微的就局部发麻、发红、灼热、疼痛,严重的时候可能还会起水泡,比如有时候引起呼吸的困难。
所以一般半夏作为内服要炮制,炮制一般就是加姜或者加明矾。
通过相畏相杀的配伍关系,用明矾或者生姜来杀半夏毒,尤其明矾对降低半夏的毒性比生姜更更可靠。
半夏的毒性,在久煎的过程会逐步降低、减弱的,所以用生半夏来内服,要煎到没有麻味。
三、半夏的使用注意1十八反,不能和乌头一起配伍。
2本身温燥,阴虚有热的,有出血倾向的不能用,这是一个共性。
3半夏治疗热痰咳嗽应该说既能用,又不宜用。
半夏可用于痰量多的热痰。
配伍清热化痰或者清肺热的药。
半夏不宜用燥热并见的热痰。
痰量很少,很粘稠,不易咯出,不但有热象,而且兼有一定的燥象。
天南星天南星是天南星科的代表植物,和半夏属于同科。
天南星也是用的地下的块茎,但是个头比较大,它一般的直径可能都有三公分的左右。
天南星基本的功效1燥湿化痰天南星的温燥的性质和毒烈的性质,就是它的毒性,都强于半夏,但是止咳祛痰的作用并不优于半夏,它可以和半夏一样的,用于湿痰或者寒痰的咳嗽痰多,而且可以配伍在一起使用。
它重要性不如半夏,对于湿痰咳嗽和寒痰咳嗽,因为它的毒烈的性质,温燥的性质更强,但是治疗的效果并不更好,所以它临床的价值相对来说就要低一点。
一般的湿痰咳嗽、寒痰咳嗽,用二陈汤,就用半夏配橘皮就够了。
如果比较重的,顽固的一点,只用二陈汤,只用半夏橘皮还不够,再还要加一点天南星这样的药,使整个方的燥湿化痰的作用更强一些,那么对于比较顽固的湿痰或者寒痰咳嗽,对导痰汤来讲就更加适合,并不是说的天南星的单味药和半夏相比较更适合这个顽痰证。
2消痞作用消痞作用不如半夏,所以对于湿痰引起的痞闷、痞满,往往不用天南星,而是用半夏。
3祛风止痉天南星的优势和半夏相比,主要在于祛风止痉,就是一般说的祛风痰,应用于肝风夹痰,它既有祛痰,或者说有消痰的作用,又能够息风止痉,所以常常用于风痰证。
像中风、破伤风、癫痫这一类。
4消肿散结止痛与消痰和攻毒都有关,这个和半夏一样的,但是一般认为它强于半夏,所以用于痈疽肿痛时天南星比半夏用得多。
由于天南星的毒烈的性质超过了半夏,所以内服仍然是要炮制的,炮制当然也是用明矾、生姜这一类,叫做制南星。
生的一般是外用的。
胆南星(附药)胆南星是天南星加了胆汁,主要是牛的胆汁,牛的胆汁是一个苦寒性很强的药,所以胆南星的性味是偏于苦寒。
1息风止痉主要治疗肝热引起的惊风,小儿惊风,或者其他的一些痉挛抽搐。
2清热化痰主要治疗热痰咳嗽。
因此热痰咳嗽或者肝风内动,一般选用胆南星。
天南星是一个温燥的药物,胆南星是一个苦寒的药物。
所以在临床上,湿痰证、寒痰证的用偏于温燥的天南星;热痰证或者因为热引起的肝风内动一般就用胆南星。
禹白附禹白附是天南星科的植物,药用的部位是块茎,禹白附、半夏、天南星的毒性相似,属于同一类的药。
1燥湿化痰燥湿化痰的作用最弱,比天南星还弱得多,没有止咳作用。
从理论上来讲,可以用于湿痰和寒痰咳嗽。
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临床医生主要选择半夏来治疗寒痰和湿痰的咳嗽证,有时可以选用天南星,很少选禹白附。
2息风止痉和天南星常常配伍在一起,主要用于治疗风痰引起的口眼斜、破伤风或者癫痫。
3解毒散结认为攻毒或者解毒的效果比天南星或者半夏要略强一点,常常治疗毒蛇咬伤,半夏、天南星很少在这方面使用,所以就认为它的攻毒作用明显一些,实际上在疮痈肿痛方面区别不大。
温化寒痰药白芥子白芥子是十字花科的一种草本植物芥菜的种子。
有白芥子、黄芥子,在中药当中主要用白芥子。
当然,黄芥子也可以入药使用的。
白芥子基本功效----化痰1温肺祛痰宣通肺络----治疗狭义的痰白芥子温性比较明显,主治寒痰壅肺引起的咳嗽气喘,重点在于祛痰,可以促进痰浊的咯出。
如三子养亲汤中的一子就是白芥子,用于老年人咳喘痰多。
痰浊阻滞肺窍,肺络不通,白芥子温肺祛痰、宣通肺络,所以可治疗寒痰咳嗽,兼有胸痛(肺络闭阻),通过祛痰,疼痛缓解。
2温经消痰----治疗广义的痰在临床上,主要治疗寒痰阻滞经络引起的一些痈疽和关节的一些疼痛或者局部的麻木。
比如阳和汤里面白芥子就是通过温经消痰,缓解局部疼痛。
由以上可知:白芥子一个方面是作为祛痰药,一个方面作为消痰药,它的温性都比较明显,都用于寒痰证,寒痰咳嗽和寒痰阻滞经络。
白芥子作为祛痰药需要注意,煎煮时间在汤剂当中不要过长,过长了对它的祛痰的效果是有所影响。
白芥子治疗寒痰闭阻经络而出现的一些病证可以局部外敷,可以让皮肤发红,严重的还可以出现水泡,然后达到治疗的效果,把这样的一种方法叫做冷灸。
但是有的人局部用了以后,因为刺激会造成局部皮肤过敏。
皂荚皂荚是一个比较峻猛的祛痰药,所以有的时候咳嗽痰多非常顽固,祛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少量的让他引起比较明显的恶心呕吐,有利于痰的祛除,类似于西药当中的恶心性的祛痰药,由于口服有毒,尤其是,一般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