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痰药

化痰药

常用配伍:常与温散寒邪,燥湿健脾的药物配伍,以期达到温 化寒痰、湿痰的目的。
使用注意: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
半夏
天南星

夏《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块茎。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 须根.晒干,为生半夏;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
【药 性】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 效】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天南星饮片
本品辛燥而烈能燥湿 散寒、利膈下气、消 痰定眩,涤痰祛风止 痉、生用又能攻坚散
结、解毒消肿。
【应用】
1.湿痰,寒痰证。 湿痰阻肺,咳喘痰多——与半夏相须为用,并配枳实、 橘红,如导痰汤。 热痰咳嗽——配黄芩等,如小黄丸(《保命集》)。
天南星 《神农本草经》
歌曰: 辛苦气温天南星, 燥湿化痰兼驱风, 卒中不语牙关紧, 惊痫抽搐破伤风。
【鉴别用药】
半夏 天南星
主入脾、肺,重在治
辛温有毒,燥湿化痰要 脏腑湿痰,且能止呕。
药,善治湿痰、寒痰,
炮制后又能治热痰、风
痰。
走经络,偏祛风痰而
能解痉止厥,善治风痰证。
附药:胆南星
功效:清热化痰、熄风 定惊。
天南星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risaema erubcscens (Wall.) Schott、异叶天南星A. heterophyllum Bl.或东北天南星A.amurense Maxim.的块茎。用姜汁、 明矾制过用为制南星。
东北天南星
异叶天南星
天南星
天 南 星
【处方名】天南星 南星 制南星
二 清化热痰药
药性特点:本节药物药性多寒凉,有清化热痰之功,部分药 物质润,兼能润燥,部分药物味咸,兼能软坚散结。
适 应 症:清化热痰药主治热痰证,如咳嗽气喘,痰黄质稠 者;若痰稠难咯,唇舌干燥之燥痰证,宜选质润之润燥化痰药; 并适用于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疬等。
常用配伍:常与清热泻火、养阴润肺药配伍,以期达到清化 热痰,清润燥痰的目的。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痰热阻滞致心下痞满——配干姜、黄连、黄芩,如半夏泻心汤; 痰热结胸——配瓜蒌、黄连,如小陷胸汤(《伤寒论》);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 本品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
瘿瘤痰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 痈疽发背、无名肿毒或毒蛇咬伤——生 品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主治:痰热咳嗽、痰热 神昏、惊痫抽搐及中风痰 迷、舌强不语等症。
天南星生品虽有较强的毒性及刺激性,
祛痰、镇静作用却明显强于炮制品,
其原因在于药典法炮制过程中长时间清水浸漂 造成有效成分大量流失.
而在产地,将鲜南星泡入 6% 的白矾水中共热 至沸,停火浸泡4 d,加6%生姜片共煮8 h, 切片干燥后得的制成品,在同等剂量下祛痰、 镇静作用却明显强于生品
四、分类:
根据药性、功能及临床应用的不同,化痰药 可分为温化寒痰药和清化热痰药两类。
一 温化寒痰药
药性特点:本节药物味多辛苦,性多温燥,主归肺、脾、肝经。 有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之功,部分药外用有消肿止痛作用。
适 应 症: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色白、苔腻之 证;以及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肢体麻木、阴疽流注,以及 疮痈肿毒。
【处方名】 清半夏 法半夏 姜半夏 制半夏 生半夏
半夏药材图
半夏(块茎)粉末图
【药 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 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外用消肿止痛。
味辛性温而燥,为 温化脏腑寒痰、湿
痰之要药
味苦降逆和胃, 为止呕要药
辛散温通、燥湿 行气、祛痰散结、
散痈消肿
【应用】 1.湿痰,寒痰证。 本品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
痰之证。
半夏成曲,其作 用类似神曲
【使用注意】 反乌头。
其性温燥,阴虚燥咳,血证,热痰, 燥痰应慎用。
从半夏中提取分离的总生物碱具有止呕、 镇咳、祛痰、降压、降脂作用,对体外肿 瘤细胞的增殖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半夏的麻黄碱具有平喘、止咳等作用Biblioteka 半夏《神农本草经》
歌曰: 半夏辛温燥湿痰, 降逆止呕喘嗽安, 外用散结消痈肿, 内治痰厥头晕眩。
之湿痰。 治 痰 湿 壅 肺 —— 配 陈 皮 、 茯 苓 , 如 二 陈 汤 ( 《 局
方》); 2.呕吐。
半夏味苦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胃热、 寒、虚)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用之。
痰 饮 或 胃 寒 配 生 姜 ----- 如 小 半 夏 汤 ( 《 金 匮 要 略》),
胃热呕吐-----配黄连, 胃阴虚呕吐----配石斛、麦冬,
第十三节
化痰药
三、应用注意:
1、注意配伍:化痰、止咳平喘三者常配伍同用。此外:
①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配伍其他类药物。
②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津液不归正化而聚湿生 痰,故常配健脾燥湿药同用,以标本兼顾。
③痰易阻滞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 配理气药同用,以加强化痰之功。
2、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 血倾向者,宜慎用;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 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邪。
使用注意: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川贝母 浙贝母 瓜 蒌
2.风痰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 风痰眩晕——配半夏、天麻等; 风痰留滞经络,半身不遂——配半夏,川乌、白附子 等,如青州白丸子(《局方》);
3.痈疽肿痛,蛇虫咬伤等 痈疽肿痛、痰核:可研末醋调敷; 毒蛇咬伤:可配雄黄外敷;
【用法用量】煎服,3~l0g,多制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常用配伍:
配苍术、茯苓治湿痰, 配黄芩、瓜蒌治热痰, 配天南星、前胡治风痰, 配白芥子、姜汁治寒痰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
用量制半【 过 【水加成夏用另白出用附用浸水的, 口水取矾泡煎石法药。尝浸生与至煮灰用】外微泡姜半内液2有次至切夏量用无中麻,内片 共干搅适】舌合无煎煮心匀量煎感并干汤透时,时煎心,,。服取加,液时加取出入,取,,,上3出倒另述~入取已1用浸甘0适g草透,量适的水一般宜制 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 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 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 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