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制史第十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第十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

第十章
第一节
明朝的法律制度
明朝的法律概况
一 明朝法制的指导思想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个重要的朝代, 以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代表的最高统治集团,在总 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在吸取元朝亡国的历史教训 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封建社会后期时代特点的法 制思想,并指导了明朝的法制建设 。
1
( 一 )“ 明刑弼教 ”“ 重典治国 ” “ 明刑弼教 ” 一词最早见于 《 尚书 ·大禹 谟 》 中 “ 明 于五刑 , 以 弼五教 ” 之语 , 后 人简称 “ 明刑弼教 ”, 言指德主刑辅 、 刑罚与 教化并行 , 这一直是中国传统法制的指导思想 。 但宋朝以后 , 在德刑关系的认识上有所突破 。 Nhomakorabea11
( 一 ) 中央政权的组织与管理体制 明初 , 仿宋元旧制 , 设中 书省 , 辖六部 , 统揽全国 行政 ; 设都督府管理军事 ; 设御史 台执掌监察 。 中 书 省 、 都督府和御史台统称 “ 三大府 ”。 地方设行中 书省 , 是最高一级地方 行政机构 ; 设行都督府为地方最高军事机关 。 中 书省 、 都督府以及地方行省 、 行都督府长官均握 有比较大的权力 。
12
( 二 ) 地方政权的组织和管理体制 明初 , 地方设行中书省 、 行都督府 。 洪武 十三年在废除丞相的同时 , 废除行中 书省 , 撤 去行省平章政事 、 左右丞等地方高官 , 以 承宣 布政使司 、 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共同组成 省级政权机关 , 称作 “ 三司 ”, 分别管理行政 、 军事和司法 。
3
二 明朝的立法活动 朱元璋在建国之际即着手法制建设 , 一方面 尊唐制 “ 仿古为 治 ”, 另 一方面鉴元制 “ 以 猛治国 ”, 先后制定颁布了具有封建社会后期特 点的 《 大明 律 》《 明 大诰 》 和 《 明会典 》 等法律 。
4
( 一 ) 制颁 《 大明律 》 朱元璋的重典之治是从严密法典和法外用刑两 个方面推行的 , 他非常重视立法 。 洪武年间 , 明太祖进行了颇为频繁的立法活动 ,《 大明 律 》 是这一系 列 立法中最基本的明朝法律 。 《 明 史 ·刑法志 》 概括明初立法活动曰 :“ 盖太祖之于 律令也 , 草创于吴元年 , 更定于洪武六年 , 整 齐于二十二年 , 至三十年始颁示天下 , 日 久而 虑精 , 一代法始定 。”
9
( 四 ) 删修条例 《 大明律 》 颁行后 , 明祖有训 , 不可擅改 , 否则 “ 即坐以变乱祖制之罪 ”。 但是不断发 展的社会生活从而引起的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 , 与一成不变的法典必然发生矛盾 , 以例或条例作 为判案依据则成为自然 。 但到 明 朝 中 后 期 , “ 因 律起例 、 因例生例 …… 庶 几 人 知 律意 。 因循日久,视为具文,由为此使法,任 意轻 重 ”。
13
( 三 ) 官吏管理制度 1. 官吏的选任 明朝官吏的 “ 选举之法 , 大略有四 : 曰 学 校 、 曰 科目 、 曰 荐举 、 曰 铨选 。 2. 官吏的考核 明朝对官吏的考核分为考满与考察两种 。 考 满是对所有官吏的考核 , 无论内 外官 , 任职满 三年为 一考 , 六年再考 , 九年通考 。
7
( 2 ) 以严惩官吏为重点 。 《 明 大诰 》 重典治吏 , 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的 犯罪 : 贪 赃和科敛害民 ; 乱政坏法和渎职 ; 妄报水灾 、 欺隐田 粮和征收税粮不时 ; 违礼犯分和败坏封建 人伦关系 ; 不收不敬 《 大诰 》 或违背 《 大诰 》 禁令 ; 等等 。 据统计 ,《 大诰 》 收有的一 百五十六个案例中 , 涉及官吏犯罪的 为 一百二十 八个 。
2
( 二 )“ 明礼以导民 , 定律以绳顽 ” 朱元璋在重视 “ 重典治国 ” 的同时 , 也认 识到了 “ 礼 ” 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 朕 有天下 , 仿古而治 , 明礼以导民 , 定律以绳顽 ”,“ 使纪纲正而案目举 , 其要在明礼义 , 正 人心 , 厚风俗以 为 本 ”,“ 礼法 , 国 之纪纲 。
10
第二节
明朝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一 行政法律制度 在中国古代行政法律的发展史上 , 明 朝是一 个承上启 下的 重要阶段 , 它以贯彻高度集权思想 为 特征 。 明朝的行政法律以 《 大明 会典 》 为 总 论 , 亦散见于 《 大明律 》《 问 刑条例 》 和 单行的行政律令当 中 。 1402 年 , 明 朝颁布 《 功臣死罪减禄例 》, 接着陆续颁布 《 王府禁 例 》《 宗藩军政条例 》 等 。
14
3. 俸禄与致仕 明朝的俸禄按九品十八级 , 分别支给米 、 钞 、 钱 。 根据洪武二十五年官俸定制 , 正一品每 年 1044 担米 , 从九品每年 60 担米 ,“ 至宪宗朝形成以俸米为主 , 间给墙钞的定制 ”。 中 叶以 后 , 银钱贬值 , 七品 知 县以 米折钞 , 月俸不到银二两 。
8
( 三 ) 汇编 《 明会典 》( 或称 《 大明会 典 》) 自明初太祖废中书省后 , 封建政权体制发生 了 很大变化 , 行政关系 也日 趋复杂 。 明初统治 者为调整封建行政关系相继制定了一些带有行政法 规性质的条例 。 但鉴于 “ 累朝典制 , 散见叠出 未会于一 ”, 难以有效地调整行政关系 , 明 英 宗正统年间 ( 1436 — 1449 年 ) 开始编 纂具有行政法性质的 《 会典 》, 至明 孝宗弘治 十五年 ( 1502 年 ), 书成共一百八十卷 , 但未颁行 。
5
( 二 ) 编纂 《 明大诰 》 《 明大诰 》 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一部特别刑 法 , 包括 《 大诰一编 》 七十四 条 ,《 大诰续 编 》 八十七条 ,《 大诰三编 》 四十三条 ,《 大诰武臣 》 三十二条 , 总 计四 编二百三十六条 。
6
( 1 ) 巧立罪名和酷刑 。 《 明 大诰 》 设 有诡寄田 粮 , 倚法为 奸 , 鱼课扰民 , 黥刺 在逃 , 寰中士大夫不为召 用 等罪名 , 规定了 诸 如 凌迟 、 族诛 、 剥皮 、 弃市 、 墨面文身 、 挑 筋去指 、 抽 肠 刷 洗 、 斩 趾枷 令 、 枷 项 游 历 、阉割为奴、断手、刖足等酷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