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制史第九章课件 明代的法律制度

法制史第九章课件 明代的法律制度


明律较唐律的变化: 轻其轻者,重其重者 对于不直接危害威胁封建统治的“典礼及风俗 教化之事”,明律较唐律轻 对直接危害封建统治的“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 等事”,明律较唐律重 (一)加重处罚反逆大罪 (二)严法整饬吏治 (三)刑罚制度的变化
20
(一)加重处罚反逆大罪
“凡谋反及大逆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 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以上不分异姓, 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异同,年十六以上, 不论笃疾废疾者,皆斩;其十五岁以下及母女、妻 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 入官。……知情故纵隐匿者斩。” 加重: (1)对罪犯本人及亲属更重 (2)株连范围扩大 (3)处罚不区分情节

特点:法外用严刑,重典治吏
11
(三)条例的编纂和修订



明代的例: 由典型判例发展到单行条例 (单行刑事法 规) 《问刑条例》 《明律集解附例》《真犯、杂犯死罪条例》 《充军条例》 例、律的关系: 例以辅律,依律以定例
12
(四)《大明会典》

始于明英宗,成书于孝宗弘治十五年 (1502年)180卷,正德、嘉靖、万历三朝相 继重修;仿照《唐六典》编纂体例;以行政法 为主要内容

29
第三节 明代司法制度的发展变化

二、诉讼制度的发展: 1、皇帝进一步控制司法权: (1) 死刑和一切重案的最后裁决权 (2) 亲自审案,任意用刑:(方孝孺案) 2、厂卫干预司法: 厂:东厂、西厂、内行厂(太监) 卫:锦衣卫 侦察缉捕权;审判权与监督审判权;法外施刑权;
30
第三节 明代司法制度的发展变化
16
(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变
省 、府 、县三级制,间或省、州2级或省 、 府 、州、县4级制 省: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隶属中央 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政

•消除了元朝行省所拥有的独立大权,避免了宋朝 地方机构权势过弱的倾向,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推向了新的阶段
17
(三)官吏的管理
13
第二节 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行政立法 二、刑事立法 三、经济立法 四、民事法规


14
一、行政立法

(一)中枢机构设置的改变 (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变 (三)官吏的管理
15
(一)中枢机构设置的改变


1、内阁(图) (1)废丞相 (2)设立内阁: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称内阁 皇帝的秘书处,不能领导六部 内阁权力的增强 2、六部—废丞相后成为中央最高一级行政机关
思考题

1、 简述明代严法整饬吏治和惩治官吏的法律
规定。 2、简述明初立法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3、简述明代特务司法机构。 4、简述明代诉讼制度的特点。 5、论述明代会审制度的发展。



36
32

王鳌《百姓足,孰与不足》(论语•颜渊)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 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君岂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 体之意,以告哀公。 盖谓:公之加赋,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诚能百亩而 彻,恒存节用爱人之心,什一而征,不为厉民自养之计,则民力所出,不困于 征求;民财所有,不尽于聚敛。 间阎之内,乃积乃仓,而所谓仰事俯育者无忧矣。 田野之间,如茨如梁,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 百姓既足,君何为而独贫乎? 吾知 藏诸闾阎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归之府库,而后为吾财也。 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 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 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 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飨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 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 吁!彻法之立,本以为民,而国用之足,乃由于此,何必加赋以求富哉!
21
(二)严法整饬吏治(重典治吏)
1、废除官当、减赎之法 2、严惩官吏渎职与贪赃犯罪 3、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 (1)奸党罪: 明代首创,“左使杀人”、“巧言谏免”、 “结交朋党,紊乱朝政”、‘不执行法律,听从 上司官主使,出入人罪”,“上言宰执大臣美政 才德”,本人不分首从,“皆斩,妻子为奴,财 产入官” (2)严禁内外官交结

8
二、主要立法
(一)《大明律》 (二)《明大诰》 (三)条例的编纂和修订 (四)《大明会典》
9
(一)《大明律》
吴宪元年(1367)—洪武三十年(1397),30年,4次 修订 特点:条例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 (1)篇章结构:30卷,460条,七篇(名例、吏、户、 礼、兵、刑、工),突破唐律体例,首创按照朝廷六 部的政务范围分目的新体例。 [沈家本]:“千数百年之律书,至是面目为之一大变” (2)内容上:精神严于宋律 (3)通行明代不改: “令子孙守之,群臣有稍议更改,即坐以变乱 祖制之罪”
C、制定《宋刑统》 D、编纂条法事类
3、宋朝路一级设置的司法机关称( ) A、提点刑狱司 B、提刑按察使司 C、肃政廉访司 D、行御史台 4、元代中央司法机构有自己的特点,这些机构主要有( ) A、大宗政府 B、大理寺 C、刑部 D、宣政院 E、理藩院
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明初重典治国及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在立法和司法上的表现
33
刑罚种类
死刑方式
量刑幅度(谋反例)
唐律
5种
斩、绞刑
本犯处斩 株连亲属范围:父亲及16 岁以上子,处死刑,其他 免死从流
汉律
明清律
死刑、肉 刑、徒刑、 罚金刑、 耻辱刑 5种之外, 多种刑罚
本犯具五刑或腰斩 族刑、腰 斩、枭首、 诸三族 殊死 斩、绞、 凌迟枭首 等 本犯凌迟株连亲属范围: 父子、祖孙、兄弟及同居 男子年16以上者,不论老 疾,同姓异姓,斩

24
三、经济法规
(一)工商法
(二)财税法

25
(一)工商法
1、匠户匠籍制度 轮班、输班制 对“逃匠”处以严刑 有关手工业立法:政府垄断 2、专卖法: (1)盐的专卖: 《盐法》、《盐引条例》 盐引制 (2)茶的专卖:茶税法、官茶法、茶引法 3、市场管理法:加重商税 官府控制“牙行”、“埠头”(中介),严禁与 “夷人”私自贸易; 严禁偷税漏税: 对外商偷税漏税 的严惩:

26
(二)财税法
1、赋役立法 (1)明初:两税法;黄册(户口册);鱼鳞图册(土地册) (2)一条鞭法:张居正

2、金融立法 《钞法》、《钱法》 通行货币:纸币(宝钞)与铜钱;拒收宝钞:杖刑 严禁私自铸钱 —“伪造宝钞”条;“私铸铜钱条”:
27
四、民事法规

(一)户籍制度:军户、民户、匠户、灶户
三、会审制度的发展
种类 三司会审 时间 参加人 审理案件 审理程序 三法司长官(刑部 重大疑难案件 皇帝定夺 尚书、大理寺卿、 都察院左都御史)
九卿会审 (圆审)
会官审录 朝审 大审 热审 霜降后 每隔五年
六部尚书、通政使、皇帝交付案件; 皇帝定夺 三法司长官 翻供案件
各行政机构官吏 三法司、贵族 司礼监、三法司
第九章 明代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明代立法思想与立法概况 第二节 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 明代司法制度的发展变化
复习旧课
教学目的
本章概述
本章重点
案例
思考题
1
复习:
1、宋代户绝家庭立继承人的方式有( ) )
A、立继 B、祖继 C、嗣继 D、命继
2、宋朝的立法活动呈现出复杂的情形有( A、编例 B、编敕

本章重点


《大明律》与《明大诰》的结构特点 明代法律“重典治吏”与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 明代民商事立法的发展变化 明代司法机构的变化与“厂卫”和“会审”制 度
5
明朝疆域图
6
第一节 明代立法思想与立法概况
一、重典治国的立法思想 二、主要立法


7
一、重典治国的立法思想
重典治国(明初) 原因 1、元朝覆灭的深刻教训 2、“刑罚世轻世重”的传统法律思想 3、明初复杂的社会形势 核心内容:重典治吏

22
严惩官吏渎职与贪赃犯罪 (1)沿用唐律“六赃”罪名,于律首置“六赃 图” (2)专设“受赃”门,列有各种赃罪十一条及 各种处罚 (3)官吏犯法,处罚重于百姓,负有监察职责 的御史等“风宪官”犯赃,加罪二等 (4)官吏赃至六十两以上,枭首示众,剥皮实 草(案例)

23
(三)刑罚制度的变化
1、廷杖制度化 依皇帝旨意,对冒犯皇帝的大臣在殿廷之 上实施杖刑的制度 2、刑罚手段异常残酷 (1)充军:强制犯人到边远地区屯田或充实军伍的 刑罚,此于死刑而重于流刑 充军地点:五等:极远、烟瘴、边远、边卫、沿海和 附近 刑期:终身,永远 枷 号 (2)枷号: (3)其他法外酷刑
1、选拔与任用: 科举制 南北更调之制,不得官本省 注意年龄搭配,形成梯队 2、考核: (1)考满法:对所有官员全面的考核。3年一考, 6年为再考,9年为通考;称职、平常、不称职 (2)考察法:外察(对外官;三年一次)、京 察(对京官,六年一次)

18
明朝的中枢机构设置
19
二、刑事立法


3
本章概述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一个重要王朝。它在继 承唐宋法律传统的同时,针对社会变化,及时进行 法律调整 特点: (1)法律的形式与内容简约 (2)将法律作为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 (3)注意发挥法律对经济的调整作用 (4)诉讼与审判进一步程序化、诉讼化 刑罚残酷、厂卫干预司法,破坏了正常的法律秩序, 使明王朝最终走向覆亡。 4
笞杖刑决罚后释放、 31 徒流罪减等发落
重囚 死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