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明朝法律制度
1.明朝的会审制度包括( A.朝审 C.秋审 B.大审 D.热审 ).
)
2.朝审制度始于(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思考题
一、名词 廷杖制度 三司会审 二、问答 1.简述明初的法制指导思想。 2.简述《大诰》的主要特征。 3 .明朝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与突出特点。 4.简述《大明律》的主要特点。 5.论述明代刑罚原则的发展变化。 6.明朝司法机关的变化与会审制度的建立。
第九章明代的法律制度
(1368-1644)
本章重点: 1.明代的立法指导思想。 2.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 3.明代“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刑 法原则。 4.明代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 5.明代的厂卫机构和“会审”制度。
第一节
明代的立法思想与立法活动
一、明初的立法思想 (一)明刑弼教 ——“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二)重典治国 二、主要立法成就 (一)《大明律》 1.制定与颁行 (二)大诰的颁行 2.主要变化
《大明律》的制定与颁行
1.吴元年的草创阶段 2.洪武六年的更定阶段 3.洪武二十二年的整齐阶段 4.洪武三十年的正式颁行阶段
《大明律》的主要变化
1.体例上,突破了唐宋律十二篇的体例传统,首创按六 部的政务范围分目的新体例; 2.形式和内容上,结构更合理,文字更为简明,内容更 充实; 3.定罪判刑上,体现了“世轻世重”,“轻其轻罪, 重其重罪”的原则;
1.婚姻:禁止“中表婚”和“收继婚”;鼓励寡妇“守
(一)所有权
1.土地所有权 不实行均田制,废除了“占田过限”之类的规 定
从法律上确认了田底权、田面权、耕种权or佃
权等各种权利。 2.其他财产所有权 强调先占原则和共有原则:遗失物与埋藏物的归 属方面
第三节 明代司法制度的发展变化
一、司法机关
1.“大诰四编”:“大诰”、“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大 2.大诰的特点 (三)汇编《明会典》 (四)删修条例
《问刑条例》 《充军条例》《真犯、杂犯死罪条例》
“重典治国 ”形成的历史条件 :
1.元朝覆灭的深刻教训 ;
2.“刑罚世轻世重” 的传统法律思想的影响; 3.理学的兴起,尤其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 信条的提出 。
)
B.大理院
C.都察院
D.大理寺
•按照明代的诉讼审级管辖原则,地方司法机构
可以审理( )
A.徒刑
C.杖刑
B.流刑
D.死刑
明朝诉讼制度的特点
(一)军民不同诉 (二)“厂卫”等特务性机关参与司法 : 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 (三)对诉讼的限制: 禁止越诉,禁止诬告,禁止匿名信告人 (四)强化了具体的司法责任 (五)审判制度的发展:唐律的基础上发展
君主专制集权体制不断强化 ; 理学家拼命渲染 “天理”,加强对人性的遏制,儒 家的纲常礼教对人们行为的法外约束力也愈来愈大; “三谋” 大罪和强盗重罪等严重地动摇、冲击着封 建专制统治的政治经济基础。
•与唐律相比较,明律中对下列哪些犯罪行 为的处罚更重?( A. 不孝罪 C. 谋大逆 ) B. 谋反 D. 强盗罪
2.1581年“一条鞭法”:
将各种赋税和徭役合并在一起, 按人丁和地亩 统一收银,然后由政府雇人服役 。
四、民事立法的发展
(一)所有权 (二)契约制度
1.借贷契约 2.租佃契约 3.典卖契约:契约分活契、找贴契和决卖契
(三)婚姻、家庭、继承制度
2.继承
爵位和宗祧继承上,仍实现嫡长子继承制 ; 财产继承局限于直系卑亲属 ,“嫡庶无别,诸子均分” 。
1.首创“奸党罪” 胡蓝之狱:胡惟庸案、蓝玉案 2.严惩贪官污吏; 郭桓案、空印案 4.严设廷杖酷刑 3.严惩失职、渎职行为
(一)“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刑法原则
2.新创充军刑
3.枷号刑
(四)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文字狱”
“轻其所轻、重其所重”的刑法原则
1.内容: 对违反伦常教化的犯罪处刑明显偏轻 ;对直接危 害封建统治、封建君主的犯罪,处刑普遍加重。 2. 原因:
•充军刑创制于( )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
•下列制度中由明太祖时期首创或首用的有(
A.锦衣卫干预司法
C.确立律典的七篇体例
B.实施廷杖
D.规定奸党罪
三、经济法规的发展
(一)强化对传统商业的法律调控 1.首次将“盐法”和“茶法”纳入正式法典 2.商税立法:关税、市税、舶税 3.严行“钱法”“钞法”、禁私铸钱 (二)赋役制度 1. 明初基本上沿用唐宋以来的两税法 ; 户口簿“黄册”、土地簿“鱼鳞图册”;
4.法律语言上,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
5.律首附有《刑罚图》、《丧服图》、《狱具图》等 图表.
大诰的特点:
①巧立罪名和酷刑 ;
②以严刑惩吏为重点。
下列关于《明大诰》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明大诰法律效力
C.其规定的部分罪名是律典上所没有的
(一)中央: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 (二)地方:省、府(州)、县三级 省级:提刑按察使;府县:行政长官兼理;乡设申明亭
(三)军事司法机关:五军都督府
二、诉讼制度的特点 三、会审制度
1.三司会审 2.九卿会审(圆审) 3.会官审录 4.朝审 5.大审 6.热审
•明代的三法司是指(
A.刑部
考察分为“京察”、“大计”两种 内容为八目: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
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
(三)监察制度
都察院 、十三道监察御史 ; 设立“六科给事中 ”; 御史出使巡按地方 。
二、明代刑事立法的发展
(二)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 1.廷杖制度化 (三)重典整饬吏治
D.其对《大明律》规定的罪名的处罚重于《大明律》
明朝在位期间开始编撰《会典》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
C.明英宗
D.明孝宗
第二节 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明代行政立法
二、明代刑事立法的发展
三、经济法规的发展 四、民事立法的发展
一、明代行政立法
(一)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1.中央:皇权专制的内阁和六部 2.地方:省、府、县三级 (二)职官管理制度 1.职官的选任:学校、科举、荐举、铨选四种途径 2.职官的考核:“考满” 、“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