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盛唐气象》是中华书局版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必修本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部分第三课内容,讲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阶段的景象。
课文通过对武则天和唐玄宗“开元盛世”的介绍,展现了盛世的繁荣景象。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贞观之治”,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隋唐是中国最繁荣昌盛的时期,这是中华民族最引以为傲的时期,而“盛唐气象”是这个时期的一个典型代表。
因此,本节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贞观之治”内容,后面是隋唐的各种成就,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这单元的历史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及教师用书与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着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我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统治,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和长安城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
本课应着重于盛唐是如何繁盛的,从武则天和唐玄宗这两个人的统治中寻找罗列繁盛
的表现。
除充分使用教材中的各类图片辅助教学外,我还组织学
生搜集其他资料来证实唐朝盛世的壮观景象,与课题中的“气象”
相吻合,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气氛和效果。
通
过学习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策措施,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两位历
史人物,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
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唐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期,在当时世界上也是位居前列的国家。
唐代文化对当时东亚乃至世界都有影响。
时至今日,许多国家仍称中国人为“唐人”将华人聚居区称之为“唐人街”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七年级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武则天“承上启下”的统治;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的盛世景象。
教学难点:
对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对长安的繁荣的认识
四、说学情
这节课面所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我校的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的课外阅读量较少,历史基础较薄弱,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所以为了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及学习兴趣,我尽量把课文讲的与他们的原有的认识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课件穿插一些视频片段、图片、资料等来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法
1、教法:结合教学重难点及我校的学情我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2、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
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
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播放“武则天登基的视频”,由此发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事件吗”“那对于武则天你们了解多少呢”在美国有一个聚居着华人的地方叫唐人街当地的华人被称为唐人,为什么只称唐人呢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这是最近比较热门的电视剧,视频的播放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发问可以
迅速把学生带入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女皇武则天。
而把“唐人街”及“唐人”概念的提出可以进一步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1)在学习女皇武则天这一项内容时,我主要分两大块来进行:
首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联系刚刚所看得视频,让学生归纳总结“武则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主要政绩有哪些”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从影片中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及动手、动脑能力。
其次,接着播放视频武则天脑中闪过的那些死去的敌人、朋友、亲人的片段,并课件展示武则天的无字碑:通过认识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引出主题“如何评价武则天”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这里注重培养的是让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教师过渡:那么,是谁把唐朝带入鼎盛时期呢(唐玄宗)由于他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2)“开元盛世”
在学习这节内容时,首先同样让学生先阅读课文,从中找出唐玄宗时的几位贤臣——姚崇、宋璟,唐玄宗任用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那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呢这就交由学生归纳这节,然后师生共同来分析它的作用。
(根据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辩论赛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情绪高涨,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既有小组的交流讨论,又有组际的质疑碰撞,课堂上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网络式交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表看法。
而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学生辩论中起引导、点拨作用。
)由此得出,就是在这些改革措施的作用之下,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开元盛世。
(课件把这一过程展示出来)这时,接着追问,开元盛世的出现当然离不开唐玄宗的突出贡献,那还有其他的原因吗这时就需要适时地点拨学生联系前面的内容及提醒他们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还沉浸在唐玄宗的雄才大略的时候,向学生说明这是唐玄宗前期的统治,那他后期的统治如何呢还向前期一样的英明吗进入“安史之乱”的学习。
这在课文中属于阅读部分,简单让学生归纳出他这时的统治如何最终的结局怎么样这个时候就让学生来评价一下唐玄宗——是一位明君还是昏君呢这里因为前面已经带领着他们分析过武则天,所以这仅仅只需要他们依葫芦画瓢就行。
(三)长安的繁荣
课件展示唐长安繁荣的景象,看到这幅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非常繁荣,布置得很有序)那就请大家阅读课文然后结合这幅图归纳一下长安繁荣的表现有哪些它的这种景象奠定了它当时在历史上的什么地位在学这一节的时候是培养
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的最佳时期。
所以在学生说出当时长安城地位的时候就接着引导——那作为中华民族看到这些繁荣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当怎么做
为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在新课结束后再让学生比较一下唐玄宗前期的统治与唐太宗有什么共同点。
这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很好地方法,把有共性的内容来做比较,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更能增强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说教学重点:重点内容不仅需要学生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第3课盛唐气象
一、女皇武则天(惟一;“周”)
二、开元盛世(唐玄宗)
三、长安的繁荣(表现)
5、布置作业。
针对七年级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例如: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物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
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
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
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