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之筷子文化探究
(WebQuest 创始人 Bernie Dodge 教授)
52
生自评和小组间评价的标准。
信 第三,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WebQuest 网页 息 的“资源”模块的内容提示,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并进 技 行筛选、分析、讨论和总结,形成小组的研究报告,并 术 且制成演示文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可以通 教 过虚拟学习社区向小组其他成员或者教师求助。小组讨 育 论可以通过虚拟学习社区或面对面进行讨论,教师在这
【学生活动】
期中继续搜集民俗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
◆通过小组讨论,选择小组的任务。 ◆组长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分配任务,每一位成员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二中学 102600)
在明确组长的指示后,依据教师提供的资源网址,查找 资料,筛选摘抄,分析归纳。
◆在活动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通过 虚拟社区向组员和教师求助。
筷子与智力开发 http://www.zhyuzhu.com/xy.php?id=146
技
猜这是什么?
一次性木筷的危害 http://www.bjkp.gov.cn/gkjqy/
术
情景
hjkx/k20916-04.htm
教
2004 年 1 月 4 日,西单大街上的雕塑“竖筷插碗”
……
育
引起北京民俗学家极大不满,并怒斥街头雕塑应该尊重
第三步,过渡:要用一两句话过渡到下面的主体内 容——研究成果。
E-mail:tougao3@nettime.net.cn 栏目编辑:王晓波
50
K 课程整合 XINXI JISHU JIAOYU
第四步,有关筷子的研究成果:内容在先后顺序上由本组决定。这几部分内容之间有连接语句,自然地引入下
一部分内容。
协作情况
成员查找一些资料,提供一些较好的建议。 讨论,对本组的报告成果有一定贡献 时不积极发言 小组讨论时积极发言,对本组报告成果
有重大贡献
针对成果的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
阐述者
紧扣主题,语言流畅,生动、吸引人,表 点明主题,语速平缓,表情自然 情自然
能够阐述本组报告,语言不流畅,表 情不自然
颜色搭配协调,排版均匀,内容与背景和 颜色搭配较协调,排版均匀,整体效果 颜色搭配一般,排版不均匀,整体效
PPT 的外观
谐,令人赏心悦目
较自然
果一般
报告的观点明确,主题突出,有史实支持 报告的观点明确,有史实支持 成果质量
(包括文字资料或者图片),有一定的吸引力
报告的观点明确
教学设计
思路
学科:历史 年级:高二 课时:1课时
本课是运用WebQuest教学模式在虚拟学习社区的
教学目标
支持下进行的网络自主探究学习,共进行 2 周。
有关资料,做好研究的准备。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在特
任务
定的任务中,认真负责地收集资料。
写一篇有关《筷子文化——中国民俗文化探究》的报告。
3. 进行研究时, 一定要随时把你的研究成果记录到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筷子产生的历史时期;名称及 笔记本(Word 文档)上。例如,可以论证筷子产生时期
由来;筷子种类和作用;筷子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德以 及筷子所体现出的中国人生活观念的影响;筷子与健康 的关系;筷子与环境的关系。(任选其中的4 部分)
运用历史资料论证观点、归纳总结写成历史论文的能
第二,教师布置活动任务,详细介绍活动过程、学
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分析筷子所蕴含的优
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筷子文化的内涵;学生对材料中信息点的把握与 归纳。
51
2005.9
K 课程整合 XINXI JISHU JIAOYU
2005.9
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
研究成果,学生展示
第四,学生展示研究成果,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研究 过程和成果的分析,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一步一步 深入的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得到高级思维训练。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分析总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展示相应部分的研究成果,进 行讨论,并且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过程
民俗民风,讲究文明。“竖筷插碗”为何惹众怒?一双
1.把班级分为 5 个小组。5 人一组,组成自己的专家
普通的筷子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文化传统?你对筷子 组。每个专家组选择有关筷子的几部分内容进行报道。
了解多少?京华日报记者将要采访有关专家写一篇有关
2.在查找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书籍、通过网络查找
《筷子文化——中国民俗文化探究》的报道。
◆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成果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 讨论。
一篇关于筷子的报道。进入“情境”模块,描述图片内容。
◆总结在运用WebQuest学习模式过程中的收获和
信
【学生活动】看大屏幕,思考回答;看图,描述图
启示。
息
片内容,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经过小组讨论
技
【设计意图】激Βιβλιοθήκη 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探究的良好
合格
个人参加 积极参加该项活动,熟练运用网络查询 积极参加该项活动,熟练运用网络查 运用网络但不熟练,可以搜集部分
工作的情况 资料,发现新的有关网址。独立完成报告 询资料。完成工作
信息。可以完成任务
完成工作情况 提前完成,作业质量高
提前完成
按时完成
可以接受其他成员的建议,可以帮助其他 可以给其他成员一些建议,参与小组 独立完成作业,没有协作,小组讨论
资料 介绍筷子的含义、历史、文化、健康以及环保等相 关内容的网站。 筷子的历史(产生的时期,种类,含义) http://www. lsdaily.com/2004-11-26/ca79871.htm 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 http://www.art521. com/bbs/cgi-bin/topic.cgi?forum=46&topic=5 “竖筷插碗”与民俗的断代之虞 http://news.xin-
K 课程整合 XINXI JISHU JIAOYU 中国民俗文化之筷子文化探究
2005.9
文/李 红
网页介绍
lydq/czly/200502/11190.html
信
首页
汉族婚仪筷俗 http://www.zhyuzhu.com/xy.php?id=127
息
“眠则俱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猜
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锻炼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术 欲望。
小结
教
学生分组,协作探究
【教师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育
【教师活动】进入“任务”模块,介绍活动的任务、
【布置任务】虽然我们对民俗文化中的筷子文化的
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看研究报告的参考模式、评价标准。 研究告一段落,但是研究是无止境的,同学们可以在假
◆在组长的引导下,小组成员在小组讨论区内依次 讨论每个问题,统一小组的观点。
◆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小组的主报告,提交主报 告,制成演示文稿。
【设计意图】以任务的形式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探 究;上网查找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查找、筛选、分析能 力;小组讨论与学生独立思考的模式更加有效地培养学 生的发散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组员之间的互相提示以及 共同完成主报告的过程都可以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以 史鉴今,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 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索 精神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点评:
这节课非常好地进行了对筷子主题的学习, 让我今天对筷子大开了眼界。在这堂课中学生 不仅仅是回答了问题,更从很多方面针对筷子 展开了讨论。学习过程中的交互讨论,使学生认 识问题的深度大大提高了。与自己学习相比,学 生学到了更多东西。但与创造性的任务相比,讨 论对学生能力发展起到的作用似乎还嫌不足。 我设想可以在讨论结束后补充一个任务,在这 个任务中,让学生通过交流协作体现WebQuest的 思想。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北京筷子博物馆”, 学生可以从筷子的不同分类方式、不同类型筷 子的摆放位置、不同类型的筷子展示方式等进 行思考(例如可以选择播放视频)。讨论中非常 精彩的“筷子的误用”这一部分,可以考虑在博 物馆中用某种方式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 ◆根据在探究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问题,学生作专
【教师活动】提问: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研究一件 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它究竟是什么呢?请
项报道,其中一组学生展示成果后其他成员可以就此问 题进行反驳或补充。
看谜语(打开网页,进入首页):“眠则俱眠,起则俱起, 贪如豺狼,赃不入己。”猜猜这是什么?给予提示:这有
第一步,开头:要精彩而又简练地点明本报告的主题。 第二步,介绍研究历程,如:分工、讨论、解决关 键困难的方法或技术、难忘的细节、一些有趣的事。
huanet.com/comments/2004-01/08/content_1266354.htm 餐桌礼仪 :筷子文化十五忌 http://www.qdsssh.com/
知识目标:通过对筷子文化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探
第一,教师利用首页中有关筷子的谜语激发学生的
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了解筷子的历史渊源,筷子的
学习兴趣,然后利用“情境”模块中的图片及有关筷子
种类与功能、作用,挖掘筷子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
能力目标:网上查找资料能力,分析历史资料能力, 欲望。
的历史事实(简单介绍),筷子所蕴含的礼仪与禁忌,筷 子所蕴含的内涵(美好祝福、生活观念),筷子对人体 健康和智力的影响,筷子与环境的关系。
4.在研究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困难可以通过虚拟 学习社区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