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乡的榕树

故乡的榕树


B:狂风摇撼着树枝,一个强烈的闪电像 利剑般劈开树干,头上响起惊天动地的炸 雷!榕树着火烧起来了,烧空了一段树干, 烧死了那头蛇精,接着一阵瓢泼大雨把火 浇熄了……
有关“驼背榕树”的古老传说。
不知在什么日子里,一些妇女在榕树 下虔诚地烧一沓纸钱,点几柱香。 小孩面上长了皮癣,母亲就会把他带 到这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 来的乳白的液汁涂在患处,过些日子, 那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 。
思考题2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 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 放在嘴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 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 狗循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 的眼睛望他。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 去;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 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而我的心却象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 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 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 梧的躯干,鬈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 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 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 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夏夜生活。
作者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小时候在“驼背”之船上的“水手”梦 。 有关“驼背榕树”的古老传说 。 女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以及用榕树汁治病。 祖母对作者的疼爱。 农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的纳荫乘凉。 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夏夜生活。
度夏夜 ——农人 乘 凉—— 我 淳朴、悠闲的乡情
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 黝黝的榕树的影子。 躺在石板上,享受晚风,讲“三国”、说“水浒”, 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拉胡琴,唱几 段小曲。
基本思路
眼前
文章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线索进行, 从时间看,分别写眼前、过去、眼前; 从空间看,分别写香港、福建、香港。
文章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1—3段):由眼前住所附 近的景物,引出对从前故乡的榕树的 怀念; 第二部分(第4—10段):围绕从前故乡 的榕树,描述有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第11—13段):抒发蓄积在 心头的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真挚眷恋 之情。
愁乡
余 光 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字词
粗犷(guǎng):①粗野,粗鲁 ②粗豪,豪放。 苦涩(sè):①又苦又涩的味道 ②形容内心痛苦。 庇(bì )护:袒护,保护 恬(tián)静:安静 温馨:温暖馨香。 安然无恙(yàng):形容平安无事. 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课文的基本思路和线索
香港住所的榕树 大陆故乡的榕树 香港住所的榕树 眼前 回忆
字词
• • • • • • • • • • • 袅袅(niǎo):文中用来形容微风 清澈:(水)清而透明 汲(jí)水:从下往上打水 兀(wù)立:直立;兀,高耸突出的样子 汩汩(gǔ):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苍虬(qiú):像龙一样盘曲的青色枝条 虔(qián)诚:恭敬而有诚意;虔,恭敬 祈求:恳求地希望或请求 战战兢兢(jīng):形容害怕而小心的样子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黝(yōu)黑:黑黑的
答:两个问句兼用第二人称,非常深情的 表达出“浓浓的乡愁”。如果改用陈述句 “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 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一定会知 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你;如果你有思想, 你一定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 的游子的”就没有这样相隔三十年不见怀 着“浓浓的乡愁”倾诉肺腑的强烈效果了。
作者简介
黄河浪,原名黄世连,曾用笔名洪荒等, 1941年生于福建省长乐县。1960年考入 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后,便从诗歌起步, 走上了文学道路,先后在《福建文艺》、 《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 发表作品。《故乡的榕树》获香港第一 届(1979年)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之 后,曾被海内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其主要文学作品: 诗集:《海外浪花》《大地诗情》 小说:《失落的珍珠》《大乡里进医院》 散文:《故乡的榕树》《两代人》 1975年作者去了香港定居,不久就写下 了《故乡的榕树》,1979年,荣获香港 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获奖后, 被海外十多家报刊转载。
榕树简介
榕树(学名:Ficus microcarpa),为 桑科榕属乔木,原产于热带亚洲。榕树 以树形奇特,枝叶繁茂,树冠巨大而著 称。枝条上生长的气生根,向下伸入土 壤形成新的树干称之为“支柱根”。榕 树高达30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 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 林,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 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每当中午,亚 热带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 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阴 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 口气。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用溪水冲洗过的 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 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高兴时,还有 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 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满足。
第二部分(第4—10段):
第一层次(第4段): 写故乡榕树四周的景色。 榕树四周的环境 榕树的背景 溪畔的景物、桥上的 景物 小溪、鹅卵石、洗衣和 汲水的少女、鸭子、石 桥、石牌、栏杆上的小 狮子
第二层(第5、6段): 具体细致地刻画榕树 站 细致描绘 在 桥 详写 驼背老榕树 儿时趣事 头 的 叙述这棵老 两 榕树的传说 棵 老 略写 榕 树
例句仿写:
我怀念家乡那并不挺拔的山峰,上面高 耸的电视塔,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杜娟,以 及山腰上碧波粼粼的人工湖;我怀念家乡 秋季的天朗气清,晴空下浩浩荡荡的长江 水,十里绿堤的滨江路,岸边开怀畅谈的 人们。那江对岸茂密的桂圆林里散落着的 童年的欢笑和那金黄的梧桐树叶,飘洒在 我这远行的游子心头,酿成的思念却比天 空的秋雨还要密,还要稠……
农人们酷热时在榕树下的纳荫乘凉。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 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 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 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 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 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 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 在睡意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 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 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 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 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思考:同样是卷着用榕树叶卷起的哨笛, “我”与儿子却有不同的心理表现。想 想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答:小儿子的快乐是童年的现实的快 乐;我的快乐是从小儿子的身上引起 对童年往事的快乐回忆——快乐的原 因不完全一样
思考题3:
“不知什么时侯,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 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 给他吹。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 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故 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 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 异乡怀念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 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 这一段连用两个问句,这样写对表达情感有 什么好处?
思考题1: 故乡的榕树下,有哪些事情使“我”记 忆深刻呢?
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 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 “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 劲地划着。
小时候在“驼背”之船上的“水手”梦 。

船——伙伴 ——天真无邪的友情
A: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大蛇藏在这树 洞中,日久成精,想要升天;却因伤害人 畜,犯了天条,触怒了玉皇大帝。于是有 天夜里,乌云紧压着树梢
女人们对榕树之神的祈求,以及用 榕树汁治病。
每当过年的时候,老祖母都会叫我顺 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常青 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 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 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 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 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
祖母对作者的疼爱。
第三层(第7—9段): 写有关榕树的人和事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母亲用榕树枝为我治癣 我奉祖母之命上树折枝 榕树给农人带来的好处
缘物生情,直接抒怀,赞颂 榕树的崇高品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层(第10段):
写自己儿时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夏夜
• • • •
简陋的卧具 神秘而恬静的气氛 似梦似仙的月夜景色 沉入梦乡的美妙感觉
寄情于物的写作手法
睹物思故乡 (香港榕树) 故乡的山、水、人 游子忆故乡 村头老榕树 榕树故事 回复思绪 抒发感慨 外在形态 神话 祈祷 乘凉 童趣
(景)
(事)
(情)
请仿照本文下面的例句,写一段表达思 念故乡的句子。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 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的彩色的鹅卵石, 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 地僻静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 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 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那汩汩的溪 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 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 的叶子一样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