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混合碱的测定)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混合碱的测定)

海南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分析化学实验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日期:2017年3月27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工业碱的总碱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以及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3.学习定量转移的基本操作。

4.了解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工业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商品名为苏打,其中可能还含有少量NaCl、Na2SO4、NaOH、NaHCO3等杂质,用盐酸滴定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除了主要成分NaCO3被滴定外,其他的碱性杂质如NaOH、
NaHCO3等也可被滴定,因此所测定的结果是Na2CO3和NaOH或
Na2CO3和NaHCO3的总和,称为“总碱度”。

总碱度通常以Na2O的质量百分含量来表示。

总碱度是衡量产品质量的指标之一,主要反应有: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测定时,反应产物为NaCl和H2CO3,H2CO3分解为CO2和H2O,化学计量点时,pH值约为3.8~3.9,因此可选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工业碱中的碱性成分NaCO3与NaHCO3或Na2CO3与NaOH的混合物称为复合碱,可以在同一份试液中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这就是双指示剂法。

此法方便快捷在生产中应用普遍。

双指示剂法测定时先在混合碱试液中加入酚酞此时溶液呈红色,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此为第一滴定终点,消耗的盐酸溶液的体积记为V1(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此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消耗盐酸的体积为V2(mL);以Na2CO3和NaOH的混合碱为例,滴定
过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双指示剂法中V1和V2的大小关系,可判断为知简样的组成。

由图示可知,当V1大于V2时,混合碱为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当V1<V2时混合碱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假设混合碱试液的体积为V(mL),则根据V1和V2值可计算出试样中各组分的含量。

当V1>V2时ρ(NaOH)=[(V1-V2)c(HCl)M(NaOH)]/m
ρ(Na2CO3)=[2V2c(HCl)M(Na2CO3)]/2m 当V1<V2时ρ(Na2CO3)=[2V1c(HCl)M(Na2CO3)]/2m
ρ(NaOH)=[(V2-V1)c(HCl)M(NaHCO3)]/m
式中,V1为混合碱溶液的体积,mL;V2为酚酞变色时消耗的盐酸的体积,mL;V为甲基橙变色时消耗的盐酸的体积,mL。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50mL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 250mL容量瓶, 250mL锥形瓶, 100mL烧杯, 500mL试剂瓶,量筒, 台秤,电子天平等
试剂:HCl(6mol/L), 混合碱试液, 无水Na2CO3(工业级), 无水Na2CO3基准物质, 甲基橙指示剂(0.1%),酚酞指示剂(0.1%乙醇溶液)。

四、实验步骤
1.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⑴HCl溶液的配制
用量筒量取6mol/L 盐酸9毫升,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稀释至500mL,搅拌均匀后贮于细口瓶中, 贴上标签备用。

⑵盐酸溶液的标定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0.15~0.2g无水Na2CO3三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20~30mL蒸馏水使之溶解后,滴加甲基橙指示剂1~2滴。

用待标定的HCl溶液滴定, 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

根据所消耗的HCl溶液的体积,按下式计算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

c(HCl)=m(KHC8H4O4)×103/M(KHC8H4O4)V(NaOH)式中,c(HCl)为盐酸溶液的浓度,mol/L; m(Na2CO3)为称量的Na2CO3质量,g; M(Na2CO3)为碳酸钠的摩尔质量,g/mol;
V(HCl)为消耗的HCl的体积,mL。

2.工业碱总总碱度的测定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工业碱试样1.5~2.0克,置于100ml 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使之溶解(必要时稍加热);待冷却后转移入250毫升容量瓶中,洗涤烧杯的内壁和
玻璃棒3到4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准确移取
25.00ml上述试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
甲基橙指示剂1~2滴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
溶液呈橙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取其
平均值。

计算总碱度,以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表示。

3.混合碱液的分析
用移液管移取25.00mL混合液混合碱试
液与锥形瓶中,加入1~2滴酚酞,用盐酸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球刚好变为微红
色,此为第一终点,记下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
体积V1,再向锥形瓶中滴加2滴甲基橙,继
续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渐变为橙
色,此为第二终点, 记下第二次消耗盐酸标准
溶液的体积V2平行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

根据V1和V2的大小关系判断混合碱的组
成,并计算混合碱中各组分的含量,以质量百分含量表示。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称取工业碱试样配制溶液进行总碱度测定时,由于式样均匀性较差,应称取较多的试样,使其更具代表性。

测定的允许误差可适当放宽一点。

2.混合碱的组成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因为滴定不完全会使NaOH的测定结果偏高,而Na2CO3的测定结果偏低,实验中适当的多加几滴酚酞指示剂可有所改善。

3.双指示剂法在第一个滴定终点时,酚酞变色不明显,最好用碳酸氢钠的酚酞溶液进行对照。

在第一个滴定终点前滴定速度不能过快,否则造成溶液中盐酸局部过浓,引起二氧化碳损失,但滴定速度也不能过慢。

4.接近第二个滴定终点时,一定要充分摇动,防止形成二氧化碳的过饱和溶液,而使终点提前为提高滴定的准确度,杜当滴定到甲基橙刚变为橙色时,即可将溶液加热煮沸煮出,溶液中的二氧化碳是溶液,在橙黄色冷却后继续滴定重复此步骤至加热。

后,溶液的颜色不变为止。

六、实验数据处理
1.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0.000.000.00
V(HCl)(初读数)
/mL
29.4829.5329.61 V(HCl)(终读数)
/mL
V(HCl)/mL 29.48 29.53 29.61 C(HCl)/(mol/L)c1=0.1221 c2=0.1225 c3=0.1227 平均浓度c=(c1+c2+c3)/3=0.1224
相对平均偏差d r=0.16%
2.混合碱的分析
项目 1 2 3 V(混合碱)25.00 25.00 25.00
V
(HCl)(初读数)
/mL
0.00 0.00 0.00
V(HCl)(第一终读
数)/mL
8.308.278.30
V(HCl)(第二终读
数)/mL
24.0524.0023.97
V1/mL 8.30 8.27 8.50
V2/mL 15.75 15.73 15.65
混合碱的组成 平均含量/(g/L )
相对平均偏差/%
Na 2CO 3 60.01 0.16% NaHCO 3
52.70
0.62%
七、思考题
1.如果基准物质无水碳酸钠保存不当,吸收了部分水分,用此试剂标定盐酸溶液浓度时,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若无水碳酸钠吸收了部分水分,则使其碱性变弱,所需HCl 的体积减少,使标定HCl 溶液溶度变大。

2.如预测定碱液的总碱度, 应采用何种指示剂? 若以碳酸钠形式表示总碱度,其结果的计算公式应怎样? 答:甲基橙指示剂
%
100)
()()(32132⨯=
(混合碱)
m CO Na M V HCl c CO Na w
3.用酚酞作指示剂,只是第一个滴定终点时变色不敏锐,如何应对?
答:长时间放置,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酸度升高,PH 下降,红色褪去。

八、实验分析与讨论
1、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会并熟练使用分析天平,分析天平精密度较高,我们每次测定时都需要调零,称量要尽可能准确。

2、本次实验滴定相对较难,主要原因是变色不明显,很容易失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