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荷塘月色导学案(1)

荷塘月色导学案(1)

《荷塘月色》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
精心选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分析课文景物描写部分,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作手法
难点: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回忆上节课所说文章结构、写作背景等内容)
荷花与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的象征,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喜爱赞颂的对象,涉及它们的作品数不胜数。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可谓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这篇佳作,去体会它的语言美。

听课文录音
二、文本赏析
(一)赏析第4自然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景?
月下荷塘美景
2.作者写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进行了描写?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荷叶、荷花、荷香、荷韵、荷波
比喻(博喻)、拟人
通感
3.作者是如何对荷塘景物进行描写的?
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展开结合修辞手法分析(二)赏析第5自然段
1.第5段写了什么景色?
写了荷塘上的月色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此处的月色的?
月光和月影
3.画出本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它的语言
特色。

(从泻、浮、笼等字句入手)优美、典雅、充满诗意等
(三)赏析第6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主要描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

由远及近,写出了杨柳、远山、灯光、蝉声、蛙声
2.本段是如何描写荷塘四面的景色的?
运用了绘画的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

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
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三、课堂小结
跟着朱自清月下赏荷后,谈一谈你有怎样的感想?
朱自清就是这样一位神奇的国画大师,用“新而不失自然”
的语言之笔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幽淡雅、朦胧和谐之景,让荷塘与月色融为了一体,心境于景物融为了一体,整个天地融为了一体!给我们以巨大的审美享受!写景是为了抒情,这淡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难以言说的情!
四、妙笔生花
模仿文章语言特色写一段话来描绘一幅让你印象深刻的景色。

(欣赏故宫博物院秋天的银杏图片)
写作要求:
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②融情于景
③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