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对于小岗村的土地实践中央的态度并不是一开始 就全面、积极支持的,而是逐渐变化的。国家逐渐认识到,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也看到了包产到户的实际效 果。
这是一次由农民自己引导的土地制度创新,不仅带来了农业和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还引发了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的启动。
5、90年代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处于徘徊实践探索阶段; 在这一阶段,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我国粮食生产由1984年的
农村土地变革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的农业建设已经跨 过了无数个年头,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农村经济增长的 好的苗头,但是作为农村经济政策的核心,农地制度的 变革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历史显示每一次农村经济的跨 越都与农地制度的变迁相关,随着新农村建的兴起和发 展所,促进进一步的农地制度变革已成为必然。
农村土地制度作为农村经济体系的基础制度,也是涉 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和核心制度之一,其创新制度 的变革及制度绩效的优劣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着十 分显著的影响。为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的基础 制度其变革发展无论是从学术角度还是实践探索农村土地 制度的创新与优化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农村土地变革的发展历程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新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 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又出现了新的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怎 样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如:在30年承包期内是否还调整土地,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什么 关系,等等;二是地权的稳定性与农业增长是什么关系,如:地 权稳定是促进农业投资,还是与农业投资无关,等等:三是农村土 地承包立法问题,如:争论较多的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定位为物 权,还是债权, 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当时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原因, 工业化都是迫切的选择。根据当时的国情做出最终的结论 是必须主要依靠农业的积累,强制制度变迁成了不二的选 择。为此,全国开始了由互助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三种 形式的合作化运动,最终在全国建立的“一大二公”的人 民公社制。于是终于肯定了其合法地位,并最终确立了农 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经济体制。
3、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经济体 制改革在农村迅速推广
在人民公社化的经济体制下,20世纪70年代 末,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成了当务之急。国家为了实现自 己的经济目标强制建立了人民公社组织形式下的集体所有, 集体经营制。然而农民为了实现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的目 标,同样把目光聚焦在了农地制度的变革上,1977年安徽 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生命危险实施“包产到户”。至 此,中国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被事实撕开,加速了农村土 地4、制8度0年变代革中。期以后,包产到户的全面推开
随着实践探索的不断发展验证,沿着土地产权是“一束权利”的新 思维,最终提出建立“土地微观使用决策权、收益权以及一般转让 权归农户,宏观使用权与最终处置权归国家所有”的复合土地产权 结构的观点。
6、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 确立与发展至今
到1998年,“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农村土地制度 己经运行了20年。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制度安排具有广泛 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要 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制,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 同时加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 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另外,经过20年的
土地产权制度作为政治、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变革是深刻的,历程是曲折的,而发展又是长期的。 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与发展为主线,回顾这一历程,大 致有几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前后,经过土地改革,彻底摧毁旧的封建地 主土地私有制,建立农村土地农民私有制
农村土地产权完整统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过程。在 1949 年 9 月的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就 指出,土地改革是发展生产力和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凡已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保护农民已得土地的所有 权。凡尚未实行土地改革的地区,必须发动农民群众,实
实现耕者有其田。至 1952 年底,全国农村土改运动胜利结束,这 种产权的完整统一实际上就是农民土地私有。并 随着国民经济的 恢复和过渡,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在农村确立了集体土 地所有制。
2、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和发展,建立了“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人民公社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目录
1、前言 2、农村土地变革的发展历程 3、农村土地变革的必然性 4、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5、当前农村土地变革势态 6、对于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对策 7、参考文献
前言
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以最小的社会资源解决人们所面 临的某一问题,或者使这一问题的解决能够实现社会福利 的最大化。
1、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必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 一项基本论断。农村的土地制度决定了其生产关系,因 此农村土地制度必须要符合农村生产力状况。显然如今 的农村土地制度已经渐渐落后于高速发展的生产力需求,
2、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必须要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公平与效率是现代经济的一对矛盾,对于农村土地制
高峰跌入1985年的低谷,随后农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徘徊。在这一背 景下,理论界开始反思“包产到户”,有学者认为“象历史上许多 重大的改革那样,包产到户后引发出的问题要比它直接解决的问题 更为广泛深刻”(发展研究所综合课题组,1987),很多学者开始探 索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有学者主张通过调整土地所有制关系 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对如何调整土地所有制关系却众说纷纭,主 要形成了“以国有制取代集体所有制”、“以私有制取代集体所有 制”、“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完善之”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