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审核质量体系涉及的部门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及其结果是否符合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并为质量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进行的内部质量体系(包括公司内部GSP体系以及流程执行,以下同)审核。
3.职责
3.1最高管理者批准《年度审核计划》、《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内部审核报告》。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并审核年度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
3.3企管办负责制定《年度审核计划》、《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并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内审,检查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3.4内审组负责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实施。
3.5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纠正措施的实施。
4.工作程序
4.1审核频次与方式
4.1.1本公司每年对质量体系涉及的各部门进行至少一次常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关于GSP体系的内审按照GSP的相关规定进行,流程执行的内审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查)。
4.1.2当有以下情况发生,企管办(GSP内审为质管部)判断必要时,经管理者代表认可,最高管理者批准可适当增加审核次数。
A)发生产品的提供过程有重大问题,或客户有重大投诉。
B)公司组织机构、质量方针和目标等有较大改变。
C)质量体系初建或有重大改变或即将进行第二方或第三方的审核。
4.1.3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以集中或滚动的方式进行,每年应确保质量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及其条款至少覆盖一遍。
4.2年度审核计划
4.2.1企管办于每年第一季度制定年度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填写《年度内审计划表》,报管理者代表审核并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4.2.2《年度内部审核计划表》的内容
A)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法
B)审核的时间(月份)安排
C)审核的频次
D)受审核部门
4.2.3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专门针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管理体系全部要求。
4.3 审核准备
4.3.1由管理者代表根据受审核部门及审核内容在审核前二周任命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的合适人员担任审核组长,审核组长负责本次审
核的具体组织工作。
4.3.2由审核组长选派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且与受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者担任审核组成员。
4.3.3由审核组长和企管办在审核前二周制定或准备审核的专用文件(GSP的内审工作时由审核组长和质管部制定或准备审核的专用文件)。
A)《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
B)《审核检查表》
C)《不符合报告》
D)《不符合项分布表》
4.3.4准备好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质量手册并收集与受审核部门质量活动有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等。
4.3.5审核组长负责在审核前的一周前向受审核部门发放《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
4.3.6《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的内容如下,并应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
A)审核的目的、范围、日期
B)依据的文件
C)受审核的部门的时间安排及审核的主要条款
D)内审员分工
4.3.7审核组长应在审核前一周将经批准的《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分发到各相关审核部门,作好配合准备工作。
4.3.8受审核部门收到《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后,如对审核日期或其他内容有异,可及时通知审核组长,经协商后可以再行安排。
4.4内部审核实施
4.4.1审核实施按《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进行,主要包括首次会议、现场审核、末次会议。
4.4.2首次会议:审核组长主持,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及内审组成员参加的会议,确定本次会议的时间。
A)参加会议的人员;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与会者签到,并由企管办(GSP内审由质管部负责)保留会议记录,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B)会议内容:由组长介绍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事项。
4.4.3现场审核
(1)审核员按《审核检查表》通过交谈、查阅文件及记录、现场观察,收集证据等方式,检查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
(2
表》内,并让该项负责人(或操作者)确认,以保证不合格项能够完全被理解,有利于采取纠正措施。
(3)现场审核结束后审核组长组织审核员就审核中发现不符合项进行讨论,开具《不符合报告》。
4.4.4未次会议:审核组长主持召开由受审核部门负责人,不合格项涉及的有关人员及审核组成员、管理者代表(必要时最高管理者参
加)参加的未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介绍审核情况,报告审核结果,就受审核范围的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符合性作出总体评价和结论,要求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确认不符合项,并在《不符合报告》签字,提出纠正措施要求及其完成期限,并发放给相关部门。
4.5审核报告
4.5.1未次会议后,由审核组长或其授权的审核员在一周内编写完成《审核报告》,审核组长确认后签字,报送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层及受审核部门等。
4.5.2审核报告的内容
A)受审核的部门、审核目的、范围、日期及审核组成员
B)审核依据的文件
C)审核实施过程简介及对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及有效性的评价
D)不合格项分布表(并附全部不符合报告)
4.5.3审核报告的发放范围
A)最高管理层、管理者代表
B)企管办(GSP内审则为质管部)
C)受审核部门
D)不合格项涉及的相关部门
4.5.4如果审核方式为滚动式,则受审核部门应在全年内审过程中及时提出纠正措施。
4.6不符合项的纠正或预防措施的实施
4.6.1受审核部门在收到《不符合报告》后,应对不合格项的产生
原因进行分析,填写在《不符合报告》中的不合格项目原因分析栏内,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计划(包括完成期限及责任人),并经过审核组长或企管办(GSP内审则为质管部负责)批准后实施。
4.6.2纠正措施实施和验证可以按照《纠正或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并将验证结果填写在《不符合报告》纠正措施的验证栏目中。
4.7审核记录的保存
4.7.1内审相关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实施管理,由企管办负责保存(GSP内审则由质管部保存)。
5.流程执行内审结果的使用
5.1流程内审报告中的审核鉴查表、不符合报告以及不合格项分布作为公司流程执行考核的依据;
5.2每季度的流程执行内审报告应包括关于流程执行内审的奖惩办法;
5.3关于流程执行内审的考核办法
5.3.1出现不符合情况一次扣相关责任人1分,同一环节出现三次以上不符合情况扣10分;整个部门在执行过程中未出现不符合情况奖励部门100分,每分对应的奖惩为100元;
5.3.2企管办对于不符合情况纠正措施进行追踪验证,在规定时间内未纠正则进行加倍处罚。
6.相关文件
《纠正、预防和改进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7.记录
《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首(末)次会议签到表》《审核检查表》
《不符合报告》
《不符合项分布表》
《内部审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