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周末作业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书写1.请将下面句子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米字格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默写2.(1)《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关雎》中以“_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3.(1)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青葱的句子是:_____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4)作者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
4.(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__________。
(《关雎》)(2)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小石潭记》中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泣别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在《送友人》中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5.(1)求之不得,。
(《关雎》)(2),胡为乎泥中?(《式微》)(3)《子衿》中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痴迷地思念心中的恋人,沉醉于恋人青绿的衣襟的诗句是:“,。
”(4)《桃花源记》中写出桃源人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5)把《蒹葭》第二节默写完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
三、填空题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丝曙光破晓之前,一定是快要窒①息的漫长黑夜;在每一次荣光到来之前,一定有太多狼狈的时刻,被看不起的日子;在每一个山顶峰巅,总有贝壳;每一片浩hàn②的沧海,都是过去的桑田;在每一次欢呼声中,总甲(A凝聚B凝练)着汗水;在获得每一块奖牌之前,总要乙(A接受B接纳)数不清的考验。
所以在快要放弃的每一个时刻,记得对自己说:要加油,不要哭。
(1)为文中①处加横线字注音,根据②处拼音写出汉字。
①处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所以在快要放弃的每一个时刻,记得对自己说:要加油,不要哭。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7.五、选择题8.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 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 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9.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芳馨.(xīng)禁锢众目睽睽..(kuí)相形见拙B. 阴霾.(mái)感慨广袤.无垠(mào)无与纶比C. 匀称.(chèn)消释相得益彰.(zhāng)持之以恒D. 绮.丽(qǐ)沉吟孜孜..不倦(zhī)格物至知10.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当电影《2012》里每一个微弱的生命不断殊死挣扎时,那种生离死别使人感觉到我们似乎太渺小了,渺小得无与伦比。
B. 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开赛在即,赛场工人不畏炎热,正紧锣密鼓地安装各种设施。
C. 长期的武装冲突使巴以双方两败俱伤,许多巴勒斯坦政治家在纪念第六十三个“灾难日”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不再坚持“将以色列赶入大海”。
D. 李晓栓用电话振铃的方式,为渴望锻炼而又无法坚持的人提供叫醒服务,通过日复一日的叫醒,很多人爱上了晨跑,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因跑步变成了“一家人”。
六、名著导读11.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是作者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无数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其中有一段话意义非凡: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你根据这段文字,完成(1)、(2)两题。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________(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2)这段文字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名著阅读《傅雷家书》(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________ (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________”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2)阅读了《傅雷家书》,你能看出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除了血肉相连的父子关系,还是什么关系?(提示:至少写出两种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樵夫词【清】朱景素白云堆里拾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 __、___ ___。
(2)请自选角度,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14.答钟弱翁①〔宋〕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①这首诗载于南宋诗人刘克庄编的《千家诗》,署名“牧童”。
诗的第二句用“三四声”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什么特点?这首诗表现出牧童怎样的生活情趣?八、文言文阅读15.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①卷石底以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③日光下澈()④以其境过清()(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16.桃花源记晋太元中,......并怡然自乐。
.......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
(1)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3)处处志之志:___________ (4)便扶向路扶: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作答:(1)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现代文阅读17.这一刻的疼,温暖你一生王香深冬,厚雪,无风。
炊烟袅袅地飘,弥散在粉红的朝霞里,亦如《诗经》里飘出的那一缕缕情思。
踏雪而行的人们,穿着厚重而温暖,心态安然。
呼着热气,小心慢行,怕踩疼了雪。
老爷爷推着自行车,也慢慢地走,是怕摔疼了小孙女。
穿红羽绒服的孙女,坐在车后座上,红线帽捂得她只露着双亮亮的眼睛,却举着戴了厚而俏皮白兔手套的手,边拍边喊:“大雪!白雪!白雪!大雪……”双脚还踢着车子,震得枝头的雪团儿,闪着凛凛的光泽,无声地纷落。
喜鹊也从枝头“呀”地一声打着弧线飞走了。
昨天化了一部分又被冻了一宿的雪地,格外打滑。
爷爷握紧有点抖动的车把手,脚下迈得更仔细,不敢回头,嘴里轻呵着:“坐好,坐好!别摔了。
手套戴好,别冻着。
冻坏了可怎么上学哟。
”“爷爷,我戴着呢。
你怎么忘戴了呢?冻坏了可怎么送我上学哟!”女孩学着爷爷的腔调,稍稍安静了下来。
“我不冷。
爷爷抗冻,不用手套。
”“冻得疼吗,爷爷?”“不疼。
你坐好!戴好手套啊……”女孩的红,爷爷的灰蓝,慢慢消失在白皑皑的雪里……校门口的女孩,举起手,用毛茸茸的小兔子和爷爷说,拜拜。
爷爷疼爱地注视着,久久没有离去。
女孩,你可知道,这疼将温暖你一生。
因为,这温暖,一直在我心里。
也是儿时,也是隆冬早晨的雪地里。
只是那时,没有小手套捂住我的小小手。
脚下穿的,是那个年代里最享受不过的黄帮鞋。
这鞋伴我走过了春秋——夏天是要打赤脚的,现在又踏在冬天的坚冰利雪上。
要快跑啊,到爷爷家的热炕头上。
不然鞋都冻透了,脚能不疼吗?手已经是猫咬了。
一冬里的白天,爷爷家的炕头上,总是捂着一床小被子,等待着哪个冒了风雪扑进来的孩子,好伸进手脚去取暖。
我家的热炕头儿,白天是不太热的,冬天也是忙在队上的爸妈,舍不得也没时间让那炕头儿像个热炕头儿。
于是吃过早饭,奔往爷爷家。
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爷爷笑眯眯的目光中,我如一条敏捷的鱼儿,倏地爬上炕头儿。
脚丫子捂在被底下,冰冷的小手儿捂在爷爷满握的手心里,如雪凉的小脸儿贴在爷爷温暖的脸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