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课件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 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
物镜 目镜 视场光阑
D
ω
y'
ω'
ω'
出瞳
D'
f1 ' L
− f2 lp '
1.组成:由正物镜与正目镜组成。 2.系统长度:
L = f − f2 = f + f
' 1 ' 1
' 2
3.视场:视场光阑设在其公共焦平面上,设b为 视场光阑直径,也为分划板位置。
D 1 = =γ =Γ ' D β
因此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等于入瞳直径与出瞳直径之比。 即:视角放大率仅仅取决于望远系统的结构参数。
其值等于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比。
D
ω
y'
ω'
ω'
D'
5.观察范围
一般望远系统用来观察无穷远处的物体,但实际上人眼 能从无穷远外到明视距离处自由调节,对应的物空间对 应量为:
f
' 1
Δ=0
γ = 1 β = − f1' f 2'
无论物体位于何处,都是常数。
α = β = (f
2
' 2
f
' 2 1
)
4.视角放大率:
望远系统的放大率也用视角放大率表示:
tgω ' Γ= tgω0
y'
−ω
f1’
ω'
-f2’
ω'
ω0
y'
−ω
ω'
ω'
f1’
-f2’
由于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相对于望远镜的长度来说要大得 ω 多, 0 与物体对物镜中心的张角ω可认为相等。
1− n r2 − r1 = 2 d n
2
球面主镜
2.目镜的特点和分类 显微镜目镜在望远镜目镜中也同样适用,以下是几种 近代使用的目镜 ⑴凯涅尔目镜
,
由一个双凸场镜和一组 双胶合接目镜组成 f ' 2ω ' ≤ 50° p ' ≈ 目 2 主要校正慧差、像散和倍率色差,不能校正像面弯曲
⑵消畸变目镜
2.组成:物镜和目镜
3.结构特点:
⑴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即 光学间隔Δ=0; ⑵系统的焦点、主点都在无穷远处,属于无焦 系统。
F2 F1’ 目镜 出瞳
物镜(入瞳) 孔径光阑
视场光阑
y'
−ω
ω'
ω'
f1’
-f2’
x'1 β1 = − f '1 f2 β2 = − x2
β =− f
' 2
4.光学长度
定义:望远镜物镜与目镜焦距之和,即L=f1'+f2 '。 若提高倍率,则必须提高 f1’ ,引起光学长度的增加。物镜 组可以采用摄远物镜,也可以采用棱镜或反射镜,使光路 折叠。
物镜 目镜 视场光阑
D
ω
y'
F’1
ω' F2
ω'
出瞳
D'
f1 ' L
− f2
lp '
5.分辨能力
⎛ 140 ⎞ ϕ = ⎜k ⎟ ⎝ D ⎠
二、伽利略望远系统
伽利略1609年创制
F1 ' ( F 2 )
L
f1 '
f2
1.组成:由正物镜与负目镜组成, Δ=0,具有筒长短、 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 2.系统长度: L = f1 − f 2 = f1 + f 2
' ' '
3. 无中间实像面,无法安装分划板,不能直接作为瞄准和精 确定位之用。 4.能成正立像,用于低倍率,如观剧镜。
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Γ x'
2
(请同学们自己导出)
其中:
x
是物体到物镜物方焦点的距离
'
x
是眼睛看到的像到目镜像方焦点的距离。
例:在x’=-250mm处,若Γ=6×,则
x = Γ x = 6 (−250) = −9m
2 ' 2
即人眼通过此望远镜来观察时,能看清 望远镜前9米至无穷远处的物体。 望远镜这种由于人眼的调节而能看清楚的物 空间范围称之为调节景深。显然,望远镜的 视角放大率越大,调节景深越小。
⎛ 140 ⎞ φ = ⎜k ⎟ ⎝ D ⎠
"
其中,k为修正系数。一般在1.05~2.2之间取值才能 达到仪器分辨本领的要求。 同时也是为了观察舒适
2.出瞳直径与出瞳距
出瞳定义:孔径光阑在目镜后面成的像。 出瞳直径的确定: ①与仪器的光力(或光度)有关;它决定了光学系统射出 光能的大小。光力与出瞳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眼瞳直径:白天:2mm;黄昏:5mm;夜间:7.5mm左右 故望远系统要根据所使用的环境和眼瞳的大小确定出瞳直径。 地面工程用的水准仪其出瞳直径在1.5~2mm范围内; 隧道工程用的水准仪其出瞳直径达5mm; 一般夜视仪器其出瞳直径可达7.5mm左右。
五、转像系统和场镜
转像系统分为棱镜转像系统和透镜转像系统。
转像系统的作用:⑴起正像作用;⑵将系统光路加长。
1. 透镜转像系统
2 1 3
B'
( F1 ' ) A
A' (F2 )
B
−l
L0
l'
转像系统把倒像AB变成正像A’B’。转像系统的物面即是物 镜的像方焦平面,像面即是目镜的物方焦平面。
由于转像系统的增加,光学长度增加,其增加量为L0
②与望远系统的瞄准精度有关
D Γ =γ = = β D' 1
望远镜的视角放大率越大,其测量精度越高。
出瞳距:出瞳到目镜最后一面透镜顶点的距离
一般出瞳距不小于6mm以免触及睫毛。 防毒面具观察用望远镜出瞳距不小于20mm 军用特长出瞳距仪器的出瞳距可达100mm
3.视场角
望远镜的视场角2ω决定了观测范围。 对于精密瞄准的系统,主要利用视场的中心进行瞄准,可 以减小视场。一般2ω=1°~3°。为寻找目标方便,可加俯仰 和周视的机械结构。
tgω ' f Γ= =− tgω0 f
' 1 ' 2
因此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等于入瞳直径与出瞳直 径之比。即:视角放大率仅仅取决于望远系统的结 构参数。
①双胶合物镜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光能损失少。可以同时校正球 差、正弦差和色差。因为胶合面上产生比较大的正高 级球差,相对孔径要受到限制,这种物镜不能校正轴 外像差,所以视场角2ω不得超过8~10°
②双分离物镜 与双胶合物镜相比,其可以在 更大的范围内选择玻璃对,使 球差、色差和正弦差同时得到 校正,只是装配校正比较困难。
转向透镜 物镜 场镜
六、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
1.物镜的特点和分类 物镜的三个重要特性:相对孔径、焦距与视场角。 ⑴相对孔径A:
D A= ' f
决定物镜的结构复杂程度以及像面的光照度。 ⑵焦距f ’:决定外形尺寸 ⑶视场角2ω :决定观察范围
望远物镜可分为三种结构型式:即折射式、 反射式和折反射式望远物镜。 ⑴折射式物镜
物体AB和像A’B’距转像系统的透镜的距离 分别为 -l 和 l’,则增加量 L0=l'- l 。
2 1 B' ( F1 ' ) A A' (F2 ) 3
B
−l L0 l'
2.场镜
定义:在具有转像系统的光学系统中,为使通过物镜 后的轴外斜光束折向转像系统以减小转像系统的横向 尺寸在物镜的像平面或其附近增加的透镜。 在设计带有场景的望远系统时,令一次像成像在场镜的 物方主平面上,所以场镜的像和其像方主平面重合,且 β=+1。 作用:⑴聚光作用;⑵可以修正部分场曲和畸变。
由三胶合场镜和平凸接目镜组成
2ω ' ≤ 40° p ' ≈ 0.6 f目 '
主要校正畸变,用于大地测量仪器,减小测量误差
⑶艾尔费目镜
由两组双胶合及一片正透镜组成
2ω ' ≤ 70°
p ' ≈ 0.7 f目 ' l F ≈ 0.35 f目 '
主要校正像散、场曲及倍率色差
⑷倍尔泰目镜
弯月形厚透镜校正场曲
第四节 望远系统
1608年,荷兰眼镜商人李 波尔赛偶然发现用两块镜 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 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 历史第一架望远镜。
现代望远系统的发 展已经已经到了令 人惊讶的程度
一、望远系统的一般性质
1.定义: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能保持平 行射出的光学系统称为望远系统或望 远镜。
望远镜系统一般不单独用作成像系统,而是与 眼睛联用。从无穷远物体上各点发出并进入望 远系统的平行光束,经过系统后仍为平行光束。 正常眼的光学系统正好将这些平行光束会聚于 视网膜上,形成无穷远物体的像。
F’
副镜
卡塞格林物镜
主镜
格列果里系统也是有两个反射面组成,主镜仍为抛物 面,副镜改为椭球面,所成的像正像,这种结构的筒 长比较长。
主镜
副镜 F’
格列果里物镜
⑶折反射式物镜
反射系统对轴外像差的校正是很困难的。理想的折反射 系统中反射镜应该是非球面型的,但加工比较困难。 折反射型望远物镜比较典型的有施密特物镜和马克苏 托夫物镜
2ω ' ≤ 70° p ' ≈ 0.7 f目 ' l F ≈ 0.9 f目 '
工作距和出瞳距都很大
⑸特长出瞳距目镜
在像平面附近加负光组的办 法延长出瞳距
2ω ' ≤ 50°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