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Materialism and idealism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2)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3)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能力目标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教学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旧课)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结果?——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什么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质是意识先后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决定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反映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是意识的反映我们现在学的必修四,主要是谁的哲学呢?——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在问题出来了,是不是只有马克思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呢?在马克思之前是不是就不存在哲学、哲学家了呢?如果存在,之前的哲学又称什么哲学呢?今天,我们要弄个究竟的就是唯物主义在人类的文明历史长河中到底经历了那些基本形态呢?其实唯物主义的发展状态,是与具体科学分不开的。
我们很清楚:对于书本、桌椅、房子这些东西,一般人都会相信它们是客观存在的。
因为我们天天接触、使用它们,这很容易理解。
但是有些事物,比如,地球是一个平面还是球体?是地球围绕太阳转,还是太阳围绕地球转?天上有没有神仙,地下有没有阎王?宇宙、地球、生命和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前提下,可就不那么容易回答了。
因此就产生了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产生发展于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缺乏科学的根据与论证,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在其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看作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
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等。
随着人们实践范围的扩大和理论思维能力的提高,朴素唯物主义逐步摆脱了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局限性。
欧洲出现了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组成的,开始从物质结构上研究世界的本原。
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则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一种极细微的流动的物质“气”构成的,气是世界的本原,提出了气一元论。
如战国时期荀子认为,物质性的、统一的气构成自然界的万物,而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荀子还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贵命题。
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在说明神形关系时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这些都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朴素反映。
资料: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泰勒,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开创人,他首先摆脱了神创论的观点,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
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水。
整个宇宙就是靠水蒸气维持的有生命的机体。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火构成的。
宇宙的生成过程是“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火生化一切,一切又复归于火”.世界就是一团按一定规律不断燃烧和熄灭的永恒的活火。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一种最小的、不可见的、不能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则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也是实在的存在。
他认为万物是由于原子的大小、形状、次序和位置的不同及其彼此碰撞结合而成的。
(过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哲学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又可以分解为原子。
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能达到的对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就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
哲学家用这一理论来研究世界的本原,于是得出了:物质就是原子,原子就是世界的本质的结论。
这就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作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代表,主要有f.培根、t.霍布斯、j.洛克等的英国唯物主义者。
虽说在科技上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培根、霍布斯所生活的时代,尚处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手工工场阶段。
近代自然科学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初期,机械力学占首要的中心的地位,而其他自然科学部门还很不成熟。
当时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只能主要用机械力学的原理来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的特点。
——机械性——整个世界是由机械运动所绝对决定的,事物、现象和人的思想都是静止不变的,如果有变化,也只有数量和位置的机械变化,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形而上学性(孤立、片面、静止地看问题)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仍然是持唯心主义观点。
它企图用机械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把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发展。
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来研究社会现象,只考察引起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不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过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却认为原子是不变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物质单位。
这显然不能解释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说明不了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
这种唯物主义形态必然会被另一种更科学的形态所(过渡)放射性现象、电子的发现使得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开始站不住脚,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发展中的科学中渐渐产生。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
它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用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总结:代表观点唯主义总体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基础形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荀子、王充、范缜、王夫之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费尔巴哈培根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等同于哲学物质概念,缺乏辩证法思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过渡)第一,播放掩耳盗铃的动画,让学生判断,以此作为过渡——唯心主义第二,看看先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1、物是观念的集合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3、心外无物4、存在就是被感知5、我思故我在这五句话分别站在哪个角度去阐述对世界的看法的?它们分别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还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现在我们对这五句话进行分类,看看这些话是不是都是表述同样的一个内容。
从主语来分析,第1、3、4、5都是围绕着“我”去阐述对世界的看法,而第2却是从上帝的角度出发,认为上帝主宰着世界上的万物。
这两类有什么不同呢?3、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结合教材p12探究来开展——人的灵明(人的思维)和天地万物有什么关系?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吗?王守仁的这种观点是属于什么观点的呢?——人类思维需要对感觉的依赖,但他将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资料:比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有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回归到第二点上,让学生进行总结。
代表观点唯心主义总体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形式主观唯心主义王守仁、贝克莱等世界是由主观精神创造的客观唯心主义一切宗教、黑格尔世界是由客观精神(某种神灵或某种不可捉摸的理念)创造的4、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刚才我们学习了哲学的两个主要派别。
在哲学的发展历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之外,还有就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但它们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怎个附属呢?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关系来区分:辨证的辨证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的辩证法的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对于这组关系,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理解:比如一位同学这次考试考了60分,大家如何去评价他呢?是不是就认为这位同学不好呢?(提问若干学生,从学生的回答里引导他们辨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练习:让学生判断下列哪个是唯物主义,哪个是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