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三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专题三 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

专题三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1.(2019·山东新高考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两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当年的琵琶女无论是技艺还是容貌都出类拔萃。

(3)欧阳修《伶官传序》通过李存勖的兴亡总结出“,”的道理,这也就是《尚书》所说的“满招损,谦得益”。

解析容易出错的字“期”“僮”“妒”“逸豫”。

答案(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2019·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解析(1)根据题干的提示“称自己腾跃起飞”“飞行的极致”,确定要默写的句子。

注意“仞”“翱翔蓬蒿”的写法。

(2)根据题干的提示“‘五丁开山’的传说”,在记忆中搜寻《蜀道难》中的相关诗句。

注意“摧”“钩”的写法。

(3)根据题干的提示“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默写出词中的相关语句。

注意“燕”的写法。

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3.(2019·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解析(1)根据“主人公的形象之美”可以确定默写的句子,其中的“有”为通假字,“昳”字使用率较低,容易出错。

(2)根据“占地极广”“极为高大”可以确定默写的句子,其中的“覆”“隔”笔画较多,容易出错。

(3)根据“婉转悠长”“延绵不尽”“乐声之美”等内容可以确定默写的句子。

其中的“袅”字使用率较低,笔画较多,容易出错;“绝”和“决”是同音字,容易出错。

答案(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4.(2019·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两句话阐明,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的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解析(1)抓住关键词句“普通人”和“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来确定要默写的句子,注意“可”“也”不可遗漏。

(2)题目要求是针对“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的评价,注意是默写“评价”而不是“这种现象”。

还要注意“遗”的正确写法。

(3)抓住关键词“岁月虚度”和“借酒浇愁”来确定要默写的句子,注意“尊”“酹”的正确写法。

答案(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2018·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解析易错字:(1)矣;(3)纶,樯,橹。

答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6.(2018·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解析易错字:(1)蹴;(2)绡;(3)徘徊。

答案(1)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7.(2018·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解析(1)关键信息是“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终日殚精竭虑思考”“踮起脚极目远望”。

(2)关键信息是“亲近贤臣,疏远小人”“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3)关键信息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易错字:(1)臾;(2)倾颓。

答案(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8.(2017·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澹澹”“竦峙”“递”等理解字义去记忆。

答案(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练后思悟思考1:根据提供的语境,如何才能快速选定选文的相应段落与句子?思考2:在拿不准该填哪句时该怎样处理?思考3:从以上训练来看,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从高三一轮复习来看,对于全国卷情景式名篇名句默写,考生出现的失误无非就是“选不准句”“写不对字”。

针对这一情况,本专题从“巧借4方法——让你选准句”和“明确7失误——让你写对字”两大方面给予点拨,以确保名篇名句默写这一“保分题”得满分。

[解题策略]策略一巧借4方法——让你选准句(一)意义还原法某些名句填写的情境提示就是对名句的意义解释或翻译,我们把语句的意义或翻译还原到“古文”或诗句即可。

如:(2018·全国卷Ⅰ)《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还原:成为教师→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温故而知新。

(二)位置定位法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给出了所填名句在原文中的位置,根据提示检索原文,就可快速找到切入点,以此确定所填名句。

如:(2018·全国卷Ⅰ)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

文末所说的“”,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定位:情境中的“文末”提示了所填名句的位置,再结合“文章爱好”和“儒学素养”,可确定所填名句为:好古文__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三)意象检索法一些名句填写的情境列出了所填名句中的重点意象(人、事、物等),根据这些意象可准确确定所填名句。

如: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检索:情境中的“黄鹤”“猿猴”等词准确地表明了要填写的名句中也包含这些意象,再结合“写山势高险”的内容,我们可迅速确定所填名句为: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四)技巧推断法部分名句填写的情境点明了所填名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比喻”“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反衬”等,我们借助这些手法加以推断联想,就可找到所填名句。

如:李煜《虞美人》词中“?”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推断:情境中的“比喻”表明了所填名句使用的表现手法,结合“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以及句中的标点符号为“?”,可确定填写的名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策略二明确6失误——让你写对字(一)生僻难写字掌握不准造成错误如: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根据语境,本题的答案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但这两句中“豗”“砯”及“壑”都是比较难写的字,其中“豗”容易写成“辉”,而“砯”容易把“水”上的点丢掉,“壑”也容易丢掉一些笔画。

如:《离骚》中可以证明“既因为屈原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他,又因为他采集白芷而给他加上罪名”的诗句是:,。

本题的答案是“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而其中的“蕙”和“揽茝”属于生僻字,容易写错。

[点拨]对于生僻字和难写的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写,通过多次强化记忆,才能准确记忆。

(二)句子或词语顺序颠倒造成错误如:《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本题要求填写的句子难度不大,答案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但是考生在书写时极容易把这两个分句调换顺序,写成“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败军之际”。

[点拨]要想避免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对于常考的句子用心识记。

(三)虚词用错或漏掉造成错误如:《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借“,”两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

本题所填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但是本句中“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而”和“也”容易丢掉,导致出错。

[点拨]对于这类错误,考生若想避免,必须做到字字落实。

(四)音同形异字记错造成错误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本题的答案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但有些考生极容易把“乍”写成“炸”,尤其是与后面的“破”联系在一起。

但这里“乍”是“突然”的意思,而“炸”没有这层意思。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写出这样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这个句子是:,。

本题的答案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但很多考生容易把“砌”写成“器”。

“玉砌”是指“玉砌成的物件”,而“玉器”与“雕栏”意义相差较远,所以在识记时一定要考虑字词的意义。

[点拨]对于这类错误,考生在复习时要注重理解背诵。

(五)通假字记错造成错误如:《荀子·劝学》中,“,”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