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曦作文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
下面XX给大家带来曾曦作文课堂实录,欢迎大家阅读。
篇1:曾曦作文课堂实录(一)亲切问候巧铺垫,设置“圈套”巧激发(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师:上课。
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学生坐下)听着你们问老师好的那个声音啊,就像小燕子、小喜鹊、小天鹅,真让老师我开心。
所以,我在回话的时候说“同学们好!”这几个字时,心里有180个不情愿。
“同学们”只说明了,你是学生,你是来学习的。
好枯燥的一个词啊!它能读出来你们是小燕子吗?生:不能。
师:能读出你们是小喜鹊?生:不能。
师:能不能读出你们的话像一阵春风,让曾老师觉得年轻多了?能读出来吗?生:不能。
师:“同学们”这三个字,干干巴巴,毫无情趣。
说实在,我180个不情愿说这个话。
我恨不得换个模式。
今天说小燕子好,明天说小喜鹊好,后天说小天鹅好。
咱试一下,不起立了。
我说:“小燕子们好!你们再回话,好不好?生:好。
师:小燕子们好!生:老师好!师:嘿,又发现一个枯燥的词了。
我把你们说得那么生动,(小燕子、小喜鹊)你们把我说得干巴巴的(老师好!)。
我就那么干巴呀!老师只是说明我的职业。
我叫你们小燕子,你们该怎么回我?再不济你们“老燕子好!”这句话总该说吧!我们现在再来一次,我说小燕子们好,你们说老燕子好。
(好不好) 师:小燕子们好!生:老燕子好!师:快一点,那么慢,搞得老燕子一点生气都没有啊!快一点,小燕子们好!生:老燕子好!师:太棒了!我们接着再来。
师:小喜鹊们好!生:老喜鹊好!师:小天鹅们好!生:老燕子好!师:你们都小天鹅了,我还是老燕子吗?再来!师:小燕子们好!生:老燕子好!师:小喜鹊们好!生:老喜鹊好!师:小松鼠们好!生:老松鼠好!师:小蝌蚪们好!生:老蝌蚪好!师:啥?你们叫我啥?刚才有人问我老蝌蚪好,有老蝌蚪吗?生:没有。
师:小蝌蚪们好!生:老青蛙好!师:哎,太棒了!同学们,小蝌蚪,老青蛙。
说到这儿,我就想起一个很经典的童话故事,全中国没有人不知道,包括你们和后面听课的教师。
谁能够告诉我?生:《小蝌蚪找妈妈》。
师:我们读过这个故事的同学举手。
看,全读过。
那么现在还能记得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举手?(老师开始数数1、2……10)不举手的同学我想问你们一下,怎么读完了故事,大概意思都不记得了?还记得吗?生:记得。
师:真记得还是假记得?生:真记得。
师:那你说一下。
生:学生复述故事,中断了……师:谁帮他一下?朋友有难,两肋插刀。
好,你说。
生复述《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大意。
师:是这样吗?同学们?生:是。
师:来,请你站起来,我们看看,这位同学读了书还能记得,这是多棒的记忆力啊!让后面的老师也看看这位智慧的小同学。
(掌声)来,击一下掌,耶!师:那些没举手的同学,回去之后第一个问题就是想想我怎么没记住?就想这一点,不多想啊。
刚才举手记住的还有哪位同学?(生举手)好,我想问你一下,你为什么能记住这个故事?生:因为《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很有趣。
师:那他也觉得很有趣,他为什么没记住?生:摇头不语。
师:不知道?我们现场挖掘一下。
你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有没有给别的同学讲讲个故事。
生:没有,他们都读过。
师:没讲,好。
你是读完了就不想它了,还是读完了偶尔还能再琢磨琢磨这个事?生:偶尔还能再琢磨一下。
师:好,请坐。
读完的东西,你别读完就完。
左耳进,右耳出。
左眼进,后脑勺出。
读完了之后,觉得好玩,再琢磨一下。
至少琢磨一下《小蝌蚪找妈妈吗》开始是怎么样的,后来是怎么样的?(二)巧用讲故事、情景剧形式展示经典例文师:遇到有趣的故事,读后再琢磨一下,会记得牢固一些。
这是个不错的技巧。
曾老师教过一个学生,她读过《小蝌蚪找妈妈》就说:“真好玩呀!”过了几天,她还像我们班的这位同学一样,抽空琢磨一下。
她想:人家能写小动物找妈妈,我也能写。
她写了一篇什么找妈妈呢?(板书:小蛆蛆找妈妈)。
大家知道蛆蛆都是在哪儿呢?生:在……师:不说了,知道的就别说了。
他是这么写的:(师复述文章大意)有一群又白又胖的小蛆蛆,在那什么堆里拱来拱去。
游着游着,它们看到一条大蛲虫,立即游过去问(师走过去问一个男生):妈妈,妈妈,请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男生回答:不是。
师回答:蛲虫妈妈也是这么回答的,不过蛲虫妈妈还多说了几句话。
)蛲虫妈妈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细长细长的,你们的妈妈胖嘟嘟的,圆乎乎的。
小蛆蛆们又游啊游啊,见到一条盘成一团的钩虫妈妈,它们又迅速奔过去,大声问(师走过去问另一个男生):妈妈,妈妈,请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男生回答:我不是你妈妈,你妈妈比我黑。
)钩虫妈妈说:傻宝贝,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的眼睛这么小,你们的妈妈可是个大眼睛美女。
小蛆蛆们又游啊游啊,见到一只苍蝇妈妈,它们冲过去高喊:“妈妈,妈妈,请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孩子们,我是你们的妈妈”苍蝇妈妈慈祥地说道。
从此,小蛆蛆们跟着妈妈过起了幸福的日子!师:我觉得这个同学蛮聪明的,不费吹灰之力写出这么好的一篇文章。
但是,我看了之后说:“哎呦,有点恶心呀!”这同学跟我说:“老师,在我们小孩眼里,那些东西都是科学,不恶心。
”是这样吗?生:是。
师:我们经常这样说:“成年人和孩子接触的时候,你要蹲下来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
”是这样吧!但是,反过来,孩子跟成年人接触的时候,你能不能稍微踮起脚尖,也考虑一下成年人的感受呢?咱能不能换个题目,不写小蛆蛆,你随便写什么找妈妈都成。
她说:“那好吧!”她很宽容、很善良,能够换位思考,体谅到我们成年人的感受!她不写小蛆蛆了,写了一个什么呢?(板书:小蝴蝶找妈妈)师:小蝴蝶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呢?生:毛毛虫。
师:哎!他写一个毛毛虫在树上爬呀爬呀!飞来一只不吃毛毛虫的小鸟,他问小鸟说:“请问你是我妈妈吗?”小鸟说:“你看,我这么胖,怎么能是你妈妈呢?你妈妈身体可苗条了,翅膀薄薄的。
”过了一会儿,飞来一只蜻蜓,他就问:“请问你是我妈妈吗?”蜻蜓说:“你看,我这个翅膀,要啥没啥,你妈妈有世界上最美丽的翅膀。
”正写到这儿,我想该飞来一只美丽的蝴蝶,让毛毛虫找到妈妈了吧!很圆满的故事哦。
结果,这个时候,她的同桌指着他说:“你胡说。
”为啥说他胡说?谁告诉我?(讲述过程,一如既往地与学生模拟情景,一问一答。
学生参与得兴趣盎然)生:世上没有不吃毛毛虫的小鸟。
师:童话嘛!小鸟可以不吃毛毛虫的,就像《喜洋洋与灰太狼》,世上哪有那么笨的狼,童话是可以的。
师:他为啥胡说?生:他的同桌嫉妒。
师:可人家不是嫉妒,提出疑问的这位同学后来摆出了很确凿的科学理论依据。
真的不是嫉妒。
师:那位同学说:“我昨天刚看了动物世界,说蝴蝶在产完卵之后就会死掉,等到第二年春天卵孵化之后,毛毛虫怎么可以找到自己的妈妈呢?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哎,你们平时看《动物世界》吗?生:(点头)看。
师:是这样吗?蝴蝶产完卵之后就会死掉。
生:是呀!师:好了,真的写不下去了,怎么办?这个同学呢?有点不服气,不能你说这样就这样,我回去百度一下。
回家一搜,第二天,开开心心地来了说:“老师啊,我写出来了,我作文写好了。
”我拿着一看,还是《小蝴蝶找妈妈》,前面还是遇到不吃毛毛虫的小鸟、小蜻蜓。
第三段说毛毛虫爬呀爬,哎!飞来一只美丽的蝴蝶,毛毛虫对着蝴蝶一看,有美丽的翅膀,又苗条,说:“请问你是我妈妈吗?”只见这只蝴蝶犹豫了一下,眼睛里流露出几丝不易察觉的悲伤,又停顿了一会儿说:“孩子们,我是你们的妈妈。
”于是,这只蝴蝶留下来,陪着毛毛虫们玩儿。
括号,这只美丽的蝴蝶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了,根据科学家调查发现,全世界的蝴蝶之中,只有在南美洲的三种蝴蝶,产完卵之后不会死去,并能活到第二年的春天见到自己的孩子。
师:全世界有三种蝴蝶产完卵之后不会死去。
同学们有没有感到,这只蝴蝶妈妈博大的胸怀?生:感受到了。
(三)巧用问答形式和激励语言,激发兴趣、激活材料、激励个性。
并巧妙设问,层层引导升华作文材料师:真的很感动。
可能这些蝴蝶并不是她的孩子,但她就留了下来。
我想起来,我们在遇到各种灾害的时候,那种博大的爱。
四川大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那感人的场面。
哎呀!同学们看,还是模仿《小蝌蚪找妈妈》,但是,她写出的感情是不是比《小蝌蚪找妈妈》又深了一步?生:是。
师: 可是她妙在哪儿?她只不过是把蝌蚪去掉了。
哎!像她这样借鉴来的作文,我们会吗?生:(自信地说)会。
师:那,我们还找妈妈,不能小蛆蛆,不能小蝴蝶。
你用什么找妈妈?小××找妈妈?我们刚才互致问候时说了那么多,小燕子、小喜鹊……多了去。
生:小犀牛找妈妈。
师:很棒!小犀牛找妈妈肯定又是另外一套精彩的故事了。
还有啥找妈妈?生:小乌龟、小燕子、小鱼、小蜗牛……师:你们确认你们能写出这样的故事来生:能(声音大小不一)师:有30%的把握,能(声音稍大)。
有50%的把握,能(声音渐大)。
有100%的把握,能(声音很大)。
生:(信心十足,都很大声地)能。
师:好,100%的把握,太棒了!那好,我给你们增加难度,我相信你们能。
现在,咱们把妈妈擦掉,不找妈妈了。
找啥?生:找爸爸。
师:不找爸爸了。
生:找爷爷。
师:不找爷爷了。
……师:这样,不准找同类,刚才我们说的都是同类,不准找同类了,找异类。
生:找虫子,师:虫子是他的什么?是宠物还是食物?师:不准找同类了,可以找别的,找异类。
生:找小狗。
师:那如果是小狗找小狗呢?不行,不准同类哦,再想想。
生:找骨头。
师:噢!小狗找骨头,好不好?有没有创意?你们觉得有创意就鼓两下掌,很有创意就鼓四下掌。
(生鼓四下掌)继续。
生:小狗找主人。
师:好!异类的。
可以直接站起来说。
生:找外星人。
师:外星人。
阿凡达?生:找食物。
师:还要找什么?生:找水。
师:现在西南正在干旱,找水是项很伟大的事业!生:找太阳、找玩具……师:现在,再给你们增加难度,所有看得见的不准找,只能找看不见的东西。
生:找空气、找风。
师:嗯,请坐。
生:找细菌。
师:细菌看得见,在电子显微镜下绝对看得见,看得见的不能找。
生:找灯光。
师:灯光看得见,看得见的,一概不准找。
生:找气味。
师:哎!真是这样!(深吸气)生:找二氧化碳。
师:好了,空气不能找了,马上还可以找氮气、氧气……太多了。
生:找后脑勺。
师:后脑勺看得见,至少别人看得见,别人看得见的,也不能找。
但是,你很有创意,你怎么想到自己后脑勺看不见?生:因为我看过一个故事:有个外星人问乞丐:“什么看不见,摸得着。
”乞丐觉得很烦,就摸摸后脑勺,外星人觉得乞丐很聪明。
师:噢!这个故事好玩吗?看人家读过之后,还能说出来。
(击掌)祝贺你,太棒了!读了都能说出来。
继续,找看不见的。
生:找土星,土星在宇宙中。
师:用太空望远镜都能看得见。
生:找内脏。
师:内脏用x光,或者解剖都能看得见,一定是看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