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摘要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方法6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21例)、对照2组(19例)、治疗3组(22例)。
三组均给予B族维生素、理疗等常规治疗;治疗1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2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3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
观察治疗后1、2周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1、2周三组Nottingha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Nottingham评分高于对照2组和治疗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Nottingham评分与治疗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地塞米松;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叫Bell麻痹,为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病理改变为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
根据面神经损害的部位可以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常见症状为面部表情肌瘫痪[1]。
本文就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给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6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年龄20~54岁,均为发病0.05),具有可比性。
入院或门诊均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排除继发性面神经麻痹,如桥小脑角梗死、占位、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排除糖尿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 2 研究方法治疗1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商品名:恩经复,18 μg/d,肌内注射,14 d)联合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推注,10 d)治疗;对照2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18 μg/d,肌内注射,14 d)治疗;治疗3组给予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推注,10 d)治疗。
三组均给予B族维生素、理疗等常规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三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末采用Nottingham面神经分级量表评分进行评价。
1. 4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入组前及治疗后第2周末完善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后1、2周三组Nottingha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Nottingham评分高于对照2组、治疗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治疗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不良反应三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3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莖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确切病因目前不明,受凉和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可能是茎乳孔内面神经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神经受压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临床症状,目前多数人认为,本病为一种自身免疫反应。
病理改变为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2],严重者可有轴突变性。
本研究发现,治疗1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于治疗1周时临床疗效明显,提示联合治疗可以缩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的起效时间,治疗2周时治疗1组Nottingham评分高于对照2组、治疗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从小鼠颌下腺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大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改善由己二酮和丙烯胺造成的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所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缩短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并提高神经-肌肉动需电位幅度[3],是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分化、发育、维持必需的蛋白分子[4]。
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营养神经元与促进轴突生长的作用[5]。
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面神经髓鞘修复。
地塞米松作用为非特异性消除炎症及水肿,对于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以减轻面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面神经功能。
两者联合治疗,既可以减轻早期面神经的水肿,也可以营养神经、促进髓鞘及轴突修复。
在治疗后1、2周对照2组Nottingha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鼠神经生长因子与地塞米松对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相当,间接提示对于有应用激素禁忌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作为地塞米松的替代治疗。
综上所述,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对于有激素应用禁忌的患者,可以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作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激素替代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江.神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8-120.
[2] Tong FM,Chow SK ,Chan PY,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on efficacies of acupuncture and steroid in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cupunct Med,2009,27(2):169-173.
[3] 尹凌雪,石增霞.鼠神经生长因子在外伤后面神经麻痹术后的应用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4):3388-3390.
[4] Bella AJ,Lin GT,Lin CS,et al. Nerve growth factor modulation of the cavernous nerve response to injury. J sex Med,2009,6(suppl 3):347-352.
[5] 徐道彦,聂秀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神经功能症状的临床疗效评价.儿科药学杂志,2012,18(1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