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兽医部门操作规程牧场兽医部门操作规程部门名称:兽医部直接上级:牧场经理助理直接管理人:部门主管管理权限:牧场牛群疾病的防疫及治疗一、总则1、兽医是给动物疾病进行预防、诊断并治疗的专业人员。
2、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进行防疫消毒工作。
3、维护动物健康、保证畜牧安全、规范畜牧生产、保障食品安全,控制人畜共患病、建立人类的动物模型。
二、部门生产目标1、所有疾病的治疗记录做到全部利用软件,确保记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全年疾病淘汰率:成乳牛群﹤10%,青年牛群﹤2%,犊牛﹤2%。
3、全年牛群死淘率:成乳牛群﹤3.5%,青年牛群﹤1%,犊牛﹤2%。
4、乳房炎的全年发病率平均﹤2%,治愈率﹥90%。
5、全年病牛治愈率﹥85%。
6、年平均胎衣不下﹤5%,年平均子宫炎﹤8%,年平均DA﹤2%, 产后瘫﹤2%,酮病﹤2%。
7、年平均蹄病牛的发病率﹤2%。
8、必须严格预防传染病,布病、结核每年最少检疫两次,各种疫苗的免疫率达100%。
9、巡圈时的病牛鉴定率达100%。
10、每头泌乳牛每年至少2次保健修蹄。
三、部门岗位职责1、主管岗位职责1.1、按牧场要求制定适合本地区和本牧场的相关防疫检疫制度。
负责组织和实施牧场牛群防疫检疫执行计划,负责安排兽医组日常工作。
1.2、协助牧场总兽医官编写及完善奶牛疾病治疗程序,规范疾病治疗。
1.3、每日、每周、每月向牧场经理汇报疾病治疗情况和淘汰情况,遇有特殊情况要及时汇报。
1.4、做好兽医组各项报表的制定和审核工作。
1.5、每月25号把部门下月的申购计划交给采购。
1.6、每月2日上午8点之前上交本部门月报、工作总结及下月工作计划。
1.7、考核兽医组员工工作情况。
1.8、检查落实兽医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1.9、每月做好药物器械的申购和产房药物管理工作。
1.10、制定牧场兽医岗位职责和岗位考核制度。
1.11、做好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
2、主管助理岗位职责2.1、协助主管完成本部门各项工作。
2.2、部门主管不在牧场期间,行使部门主管职责。
3、兽医防疫岗位职责3.1、负责口蹄疫疫苗免疫工作。
3.2、负责梭菌疫苗免疫工作。
3.3、负责结核检测工作。
3.4、负责布病检测和免疫工作。
4、兽医产房挤奶厅岗位职责4.1、每天病牛两次挤奶,乳房炎牛三次挤奶。
4.2、做好新增乳房炎,初产牛,血乳牛的采样工作。
4.3、做好乳房炎牛的治疗和干奶牛的干奶工作。
4.4、每班次挤奶时认真观察病牛的病情并做详细记录,汇报主管或副主管。
4.5、负责初乳的收集,而且确保质量优质。
4.6、每班次挤奶完毕后及时清洗挤奶设备,而且搞好挤奶厅及挤奶厅周围卫生。
4.7、每日准确、及时地填写各项手写记录,乳房炎治疗报表。
5、兽医防疫岗位职责5.1、负责口蹄疫疫苗免疫工作。
5.2、负责梭菌疫苗免疫工作。
5.3、负责布病疫苗免疫工作。
5.4、负责结核检测工作。
6、兽医巡圈岗位职责6.1、保证整群牛的健康生产。
6.2、尽早发现病牛,进行早期治疗。
6.3、尽早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排除。
6.4、发现的病牛必须立即转到兽医室进行治疗。
6.5、尽早解除某些传染源,如支原体、眼病等…6.6、重点观察初产牛圈,乳房炎康复圈,干奶牛圈。
6.7、负责及时调回其它部门所提供的病牛。
7、兽医治疗岗位职责7.1、负责病牛的诊断工作。
7.2、负责病牛的治疗工作。
7.3、负责康复牛的转圈工作。
7.4、负责干奶牛的转圈工作。
8、兽医修蹄浴蹄岗位职责8.1、每月初做好修蹄详细计划,交给主管。
8.2、负责干奶牛的修蹄工作。
8.3、负责变形蹄牛的统计和修蹄工作。
8.4、负责浴蹄工作。
8.5、负责修蹄台、修蹄工具的保养。
8.6、负责修蹄台附近卫生的清理工作。
9、兽医夜班的岗位职责负责夜间发病牛的诊断、治疗与护理工作。
四、部门操作规程1、疫病防疫操作规程2、牧场出入消毒操作规程2.1、牧场出入口消毒制度,所有进出牧场的外来人员都必须由保安详细登记。
,保安必须保证牧场大门关闭。
,如饲料派送司机。
),人员进出牧场时要更换衣服并进行紫外线消毒,车辆进出牧场需要用药物喷洒消毒,必须保证对车辆的全面消毒,司机不得随意下车。
,任何来自其他牧场的动物﹑原料乳﹑肉类、用过的畜牧设备、工作服、靴子等都不允许带入牧场。
,司机所携带的燃火用具一律不准带入牧场,由保安收押保管。
,任何员工都不允许接触其他牧场的动物,任何与其他牧场动物接触过的员工都应该在进入本牧场之前向牧场经理申报。
并在进入牧场之前要经过更换衣物彻底消毒。
,更换工作服,不得穿其他衣物随意进入牧场,也不得将工作服带回公寓。
2.2、牧场出入口消毒池操作程序菌毒清:配比1:1000,保安人员必须及时调整换药次数。
具体时间如下:早晨5:30—6:00;上午9:30—10:00;下午2:30—3:00;晚上8:30—9:00。
水位同时加菌毒清5袋,每桶水里放菌毒清1袋。
,如牧场周围出现疫情等。
3、初乳牛的挤奶操作规程31、赶初乳牛时观察牛只状况,若有摇晃等症状时不能赶进挤奶厅。
同时将圈内的胎衣捡到指定的位置。
3.2、验奶时仔细观察上胎患乳房炎丧失泌乳机能的坏死乳区(个别牛只是暂时丧失泌乳机能,经停奶乳腺更新后泌乳机能恢复),发现泌乳机能恢复的立即将标记环去掉。
3.3、验奶确定初乳健康后挤到初乳桶中,立即通知犊牛部门初乳管理人员。
3.4、所有初乳牛挤奶之前必须进行采样,采样时按无菌操作程序进行采样(具体操作见实验室-----),同时每个样品上记录好牛号、日期等相关信息。
3.5、初乳牛挤奶完后要剪掉尾尖的长毛,然后放回H99圈。
4、乳房炎的治疗操作规程4.1、乳房炎的定义、分级定义: 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传播途径进入乳头、乳腺,从而引起乳腺感染,出现红、肿、热、痛、机能障碍等症状的乳腺炎称为临床型乳腺炎。
等级: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Ⅰ级轻度乳腺炎:牛奶变质(絮状物较少、无凝块、乳汁颜色无变化),乳房无变化,奶牛未出现全身症状。
Ⅱ级重度乳腺炎:牛奶变质(凝块较多、乳汁颜色变淡),乳房发红、肿胀,但奶牛未出现全身症状。
Ⅲ级急性乳腺炎:牛奶变质(乳汁变成凝块、变成水样)在两次挤奶间隔突然发生,乳房肿胀严重、变硬,热痛明显,奶牛出现全身症状如(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5℃以上、心率快、脱水、腹泻、卧地不起等)。
Ⅱ级和Ⅲ级因治疗不及时时常演变成慢性乳腺炎,如乳腺纤维化增生、坚实变硬,有的形成乳腺炎脓肿或化脓性瘘管。
坏疽性乳腺炎:性性全身性乳腺炎,多由厌氧性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乳腺突然发生弥漫性肿胀,初期热痛十分明显,24小时后乳腺皮肤呈暗紫色、病变处皮肤变凉、坏死,触诊有捻发音,奶汁深红色,有气泡,很容易形成败血症死亡。
5.2、乳房炎的治疗程序,挤净为止。
,在未作药敏试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以下用药方法。
5.3、治疗乳房炎药物的简单介绍5.4、治疗疗程:先用速诺3天,然后换药用泌乳通或泌乳康3天。
如果未好转停药3天后开始第二疗程的治疗。
Ⅰ级用药程序:速诺显好转继续治疗2天。
如果用药3天没有好转继续换药治疗。
换成泌乳通治疗3天,乳房结构不好、无奶的及时通知主管或主管助理。
经上述用药治疗未治愈的通知主管或主管助理处理。
Ⅱ级用药程序:速诺3天好转(3级变为2或1级)继续治疗2天,如果未好转换成泌乳通或乳炎康3天,经以上用药方法未治愈通知主管或主管助理处理。
Ⅲ级用药程序:全身用药与乳头管注药的综合治疗方法:A、全身用药:10%葡萄糖500ml/瓶×3,10%NaCl(500ml/瓶)×1,青霉素钠(400万单位/支×12)或盐酸土霉素×12支,5%VC 10ml/支×10,静脉注射,1次/天,灌服:健胃药(250g/袋)×2;水 35kg;人工盐100g,连用3—5天。
B、同时乳头管内注射治疗。
泌乳通或乳炎康3—4天,用药已明显好转的继续治疗用药2—3天即可治愈。
若经3—4天用药无明显好转的应通知主管或主管助理处理。
急性坏疽性乳腺炎牛、慢性乳腺化脓性瘘管牛,乳腺巨大脓肿牛,均应列入淘汰范围。
6、血乳、乳头外伤、结痂、冻伤处理操作规程6.1、血乳的处理严重的血乳应静脉注射10%葡糖酸钙300~500ml,并肌注止血敏30~50ml。
轻度的血乳牛观察24小时,24小时过后如果还未好的牛要注射止血药。
24小时(第五次挤奶时注射止血药)6.2、乳头外伤、结痂、冻伤处理方法验奶→前消毒→抠开结痂→消毒→擦拭乳头→导乳针放乳→后消毒→治疗,用碘伏消毒创围,再用75%酒精脱碘。
必要时进行缝合,缝合完毕后再用碘伏消毒缝合的创伤部。
术后注意保持乳头部干燥,防止污染。
泌乳牛用导乳针放乳。
,不要强行剥离,防止痂皮下出血,先用生理盐水棉擦去表面上的污物。
然后涂抹冻伤膏。
个别结痂严重无法挤奶的牛只用导乳针进行放乳。
,然后用2%碘酊消毒创缘,再用4~7号线系弯三角针对撕裂创口进行缝合,缝合完毕后创口涂红霉素软膏。
,可肌肉注射青霉素。
7、干奶的操作程序7.1、泌乳牛干奶条件7.2、干奶药药物介绍7.3、干奶程序备干奶的牛。
,挤奶器自动掉杯后人工彻底挤净所有乳区的奶。
严禁揉擦),必须确保无菌操作下注入干奶药物。
,使药物进入乳腺池。
然后用抗生素软膏封乳头管开口部并药浴乳头。
,严禁揉擦。
乳头内注射药物时注药管插入1/3即可。
9、肢蹄保健操作规程9.1、肢蹄保健措施,每周进行两次浴蹄。
两种浴蹄药可交替使用。
浴蹄时必须先洗净牛蹄上粪污后再浴蹄。
药浴液要注意有效浓度和有效期,配制浓度要准确,并注意掌握更换药液的时间。
,干奶时对所有的牛必须进行修蹄。
成乳牛每年进行2次修蹄保健,去除蹄底和蹄壁多余的角质,使其负重均衡,每年3~ 4月、10~11月春秋两季进行牛蹄的集中检查整形。
,应视为群发性问题,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9.2、变形蹄变形蹄是蹄角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高产奶牛发病率高。
根据蹄部变形的特点,将其分为长蹄、宽蹄、双层蹄和翻卷蹄。
长蹄,即蹄角质向前过度伸延,超过了正常长度。
宽蹄,即蹄角质的宽度和长度都超过了正常范围,外观宽大,俗称“大脚板”。
翻卷蹄分两种情况,一是蹄尖部细长向上翻卷;二是蹄外侧角质翻卷为蹄底,使蹄底部负重不均匀。
当蹄变形严重时,常引起蹄部其他疾病,导致奶牛四肢姿势异常,运步困难,影响生产性能甚至被淘汰。
9.3、修蹄操作程序保定绳子2条,修蹄刀(直刀或弯月式)3把,勾刀2把,修蹄大钳子1个,测(检)蹄器1把,高锰酸钾50g,硫酸铜50g,有盖搪瓷盘,松榴油2罐,脱脂棉1卷,5%碘酊,生理盐水,双氧水,土霉素粉,青霉素,普鲁卡因,新洁尔灭,注射器,麻袋布10卷以上,角磨机1台,蹄刷,磨刀器1个,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清水1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