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归因
• 金瓜瓜,银瓜瓜,地里瓜棚结南瓜。瓜瓜 落下来,打着小娃娃。娃娃叫妈妈,妈妈 抱娃娃,娃娃怪瓜瓜。(一分钟)
• 毛毛和涛涛,跳高又赛跑。毛毛跳不过涛 涛,涛涛跑不过毛毛。毛毛教涛涛赛跑, 涛涛教毛毛跳高。(五分钟)
• 为什么第二条绕口令大家说得好?
情境一:
小优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 在初中还担任班长,同学们对她也是“前呼后拥” 的样子。可惜好景不长,到了高中,她再也找不到 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了:宿舍里的人觉得她什么事 都不干,不喜欢她,身边的同学觉得她太孤傲也都 不爱搭理她。小优孤单极了:我还是以前的我呀! 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呢?肯定是他们针对我、排挤 我,还联合起来欺负我!
情感上的需要,人们倾向于把成功留给自己,让
情境或他人把失败带走。 • 二是维护自尊心和良好形象的需要。因为成功能 体现并维护自身的价值,可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也可以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合理归因
张朋云
• 对自己最近一次考试成绩满意吗? • 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满意吗?
归因简单地讲就是寻找原因,即对学习、 工作成败的原因作出判断 。
小游戏
• 一分钟绕口令 • 第一轮 • 第二轮
肩扛一匹布,手提一瓶醋,看见一只兔。
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 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 为什么第一条绕口令大家说得好?
• 11、学校令人讨厌 • 12、我学习基础不好,跟不上 • 13、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我 • 14、我自己努力不够
• 15、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是不考
• 16、身体不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 17、考题总是太难
• 18、我对学习没有兴趣 • 19、情绪不稳,常被无端的情绪干扰 • 20、本身能力不够,根本不是学习的材料
• 乙:都怪老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你想,学生没学 好,不怪老师,还能怪谁呢?
• 1他们是如何归因的? • 2他们以后会怎么做?
【问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果相符请画上“√”
我学习、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 • 1、家中没有人指导我解答疑难作业 • 2、我不喜欢任课教师 • 3、学习科目过于枯燥 • 4、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学习 • 5、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 • 6、我没有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 7、父母不关心我的学习 • 8、我学习缺乏恒心和毅力 • 9、班级学习风气不好 • 10、我不会妥善安排学习时间
归因类别
因素来源
内部 外部
可控性
可控 不可控
能力
√
√ √ √ √ √
√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状态、情绪
√
√
√
• 归因时要注意什么? • 1.先找内部原因,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环境。 • 2.尽量找可控的原因,不过多地归因与不能 控制的因素。
归因偏差
• 一、行为者与观察者的归因偏差 • 比如甲向乙借了一千块钱,说好一月后偿 还。但一月后未如期偿还。甲会强调最近 太忙,没时间等外部原因。而乙则更可能 认为是甲生性如此,甚至是个私心重,有 借不愿还的人。
• 统计结果:单数题中,你打“√ ”的有几个?双 数题中,你打“√ ”的有几个?
• ①、如果你更多地选择单数题号的选项,你可能 是一个外部控制的人,也就是说你通常习惯把自 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于外部条件和环境;
• ②、如果你选择的大多是双数题号的选项,那说 明你善于从自己内部寻找原因,你是一个内部控 制的人。 • ③、如果你的单数题和双数题差不多,这说明你 不是典型的内部控制或外部控制的人。
人们会把成功归因 于内部因素。 人们会把失败归因 于外部因素。
观察者却往往从行为 者自身去寻找行为的 原因,进行内归因。
• 二、利已主义归因偏差 •
• 有一对老夫妇,先生担心他的太太在慢慢地丧失 听力,就带太太去看医生,他对医生说:“最近 我太太的听力好像慢慢丧失了,我要怎样才能知 道她是不是真的丧失听力了呢?”
1小优是如何归因的?Leabharlann • 2你如何看待小优的归因?
• 情境二:考试后,两位同学在教室里闲聊: • 甲:唉!这书读得真苦啊! • 乙:喂,这次考试考得怎样?
• 甲:唉,别提了,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
• 乙: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 • 甲:是啊……初中是“希望之星”,高一就成了“流 星”!唉,看来自己真不是学习的材料,再努力也没 用了!——你呢?
• 医生告诉了老先生一个方法,老先生回家后就照 着做了。他到屋子后面大声叫他太太的名字,可 是没人回答,他就到近一点的房间又叫,还是没 人回答,他只好跑到厨房他太太的身边去喊,结 果他太太转过身说:“你要什么?我已经回答你 三次了。”
• 产生利己主义归因偏差一是情感上的需要。因为
成功和良好的行为总是与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而 失败和不良行为总是与痛苦相联系的。为了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