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2014年高考一轮资料
化学 必修一复习: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编制人: 审核人:高三化学组 编号:04 领导签字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物质的分类》 学案
最新考纲: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知识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构成的。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
(1)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 )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 )
(3)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

( )
(4)NH 3、SO 2、O 2为电解质。

( )
知识点二 物质的分类 1.分类法:常用的两种是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2.概念: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判断】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
②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
⑤Na 2O 和Na 2O 2均能与H 2O 反应生成NaOH ,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 ) ⑥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 )
3、a 、无机化合物的交叉分类法 ①某些盐的交叉分类
按阴离子分类 按阳离子分类 Na 2CO 3 碳酸盐 Na 2SO 4 钠盐 K 2SO 4 硫酸盐 K 2CO 3 钾盐
②某些碱的交叉分类 弱碱 NaOH KOH 可溶性碱
强碱 Mg(OH)2 一元碱 NH 3·H 2O 不溶性碱 二元碱 Ba(OH)2 ③某些氧化物的交叉分类
CO 2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SiO 2 气体氧化物 SO 2 固体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Al 2O 3
碱性氧化物 CuO 金属氧化物 b 、 无机化合物的树状分类法 单质 纯净物 氧化物
化合物 酸 物质 碱 盐
混合物
2严谨的人,方方面面表现的都是严谨;乐观的人,时时处处看到的都是阳光
第3页,共4页第4页,共4页将落实进行到底
知识点三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分类标准在数轴上填写分散系名称。

2.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_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

(2)分类:按分散剂划分
⎩⎪

⎪⎧
①:如AgI胶体
②:如烟水晶
③:如烟、雾、云
(3)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通过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时,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上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称作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微粒对可见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

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________和________。

②布朗运动:胶粒在胶体中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③电泳:在________的作用下,胶体微粒作________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电泳现象说明________带电荷。

带正电的胶粒有, 带负电的胶粒有。

④聚沉:使胶体发生聚沉的方法有:、和。

(4)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胶体、溶液、浊液三种常见分散系的比较
知识点四分类法的应用:
分别以钙和碳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关系。

Ca CaO Ca(OH)2CaCO3 C CO2H2CO3CaCO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