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雎不辱使命预习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预习学案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作品常识及重点词语,进一步积累文言词汇。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培养文言语感。

3、学习本文的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方法。

4、理解并学习唐雎的不畏强暴,自主自强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 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预习任务设计:
任务一:掌握作品
查阅资料,收集到《战国策》知识和本文背景知识。

任务二:阅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
①唐雎()②怫然()③休祲()
④缟素()⑤徒跣()⑥色挠()
2.解释加粗词语。

(1)请广于君()(2)非士之怒也()
(3)岂直五百里哉?()(4)弗敢易()
(5)休祲降于天()(6)长跪而谢之()
(7)秦王色挠()(8)寡人谕矣()
任务三:熟课文,以读准字音、句读,朗读流畅为目标。

任务四: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预习诊断
1、请为下列句子中的“使”选择正确的义项。

A.使命B.听、讲C.派、遣D.出使E.使臣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唐雎不辱使命()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请为下列句中加粗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或义项。

(1)秦王色挠()A.骚挠 B.屈服
(2)长跪而谢之曰()A.道歉 B.谢意
(3)天下缟素()A.gǎo B.kǎo
(4)弗敢易() A.交换 B.交易
3、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4、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请广.于君()以头抢.地耳
()天小缟素
..()故不错.意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
..怒()徒以有先生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的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方法
2、理解并学习唐雎的不畏强暴,自主自强的精神
3、学习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评价人物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 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预习任务设计
分各色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讨论下列问题:
1、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要求?
2、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唐雎又是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驳,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3、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4、结合内容,分析评价秦王、唐雎这两个人物形象。

预习诊断
(一)按注音填空正确的字
(1)唐睢不rǔ____使命(2)秦王fú___然怒(3)免冠徒xiǎn ____
(4)以头qiāng ____地(5)休jìn ____降于天(6)天下gǎo ___素
(7)秦王色náo ____ (8)huì____星袭月(9)好收吾骨zhàng ___江边
(二)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扑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之怒乎?
D、秦王不悦。

(三)填空。

1、《战国策》是____末年____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

共____篇。

2、唐睢是____国的使臣,他是一位____的谋士,出色地完成了出使奏国的使命。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____;聂政之刺韩傀也,____;要离之刺庆忌也,____。

(四)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限时作业
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 .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C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2.下列句子中表达反问语气的一项是(2分) A.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C.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安陵君其.许寡人
愿终
.守之弗敢易
A B
食之不能尽其.材 未果,寻病终.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否,非若是.也 C 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安能辨我是.
雄雌 4.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 .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 .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 .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5.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 .安陵君识破秦国野心,拒绝了秦王要求后,希望唐雎能去化解秦王的“不悦”。

B .秦王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接受“易安陵”。

C .秦王摆出一副施恩加惠的姿态,并指责唐雎竟敢在他面前“逆寡人”“轻寡人”。

D .唐雎申明“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限时作业
阅读下列两篇短文,思考下列问题: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人恒过.然后能改
B .或异二者之为. 何为.
者也 C. 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之.刺庆忌也 甚矣,汝之.不惠 2.翻译下面句子。

(2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2分) 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2分)
5.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