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2016-2019 年三年发展规划、F . —前言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形成规范办学、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科学引领学校内涵发展、自主发展和创新发展,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学校在认真分析校情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时效、广纳群言、传承历史、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的原则,寻找学校发展变革的突破口,使学校的办学目标更具针对性,使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规划定位更准确,措施更具体,操作与评估更方便,特制订《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2016-2019 年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状况分析(一)学校发展的优势分析1、学校的基本情况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现状: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隶属于蚌埠市蚌山区蚌山小学教育集团,位于蚌埠市城南新区,虎山西侧。
学校占地面积16587 平方米(约合24.88 亩),学校总建设面积9198.84 平方米;运动场总面积9454.02 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图书室、体育馆、舞蹈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美术教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塑胶操场等设施,是一所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园林学校。
在区委区政府关怀支持下,自建校四年来,连续投入500多万元,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和校舍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于2013年9月开始招生办学,截止2016年9月共有四个年级、21 个教学班、960余名学生、42名教师,到2019年将是一所拥有六个年级、33 个教学班的完全小学。
2、悠久的历史底蕴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是蚌山小学教育集团的一个校区,蚌埠市蚌山小是一所有着悠久光荣历史和丰厚文化底蕴的。
学校始建于1917年(民国六年)。
学校原名蚌埠私立勤民小学、凤阳县立模范小学、蚌埠公立示范小学、蚌埠工人子弟二小、蚌山一小。
1979年定名蚌埠市蚌山小学,同年被定为市重点小学。
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应邀为学校题写校名。
因办学成果显著,多次荣获、绿色、、示范、、示范、示范等奖项,是安徽省蚌埠市最著名的小学之一。
2012年建设蚌山小学南山郦都分校,开辟了蚌埠市第一所名校建分校的先河,2015年,蚌山小学南山郦都分校被统称为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
蚌山小学南山郦都校区以蚌山小学老校为依托,以“一校两翼、各具特色、融合发展、比翼齐飞”的精神为指针,本着“高起点办学、高规范管理、高标准运行”的发展思路,在继承和发扬蚌山小学的光荣传统的基础上,朝着打造文明郦都、绿色郦都、特色郦都的目标不断迈进。
3、教师队伍年轻化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连续三年为我校招聘36名年轻教师,占教师队伍85%他们学历高、专业知识扎实,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我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校干部队伍也十分强大,他们都是来自教学第一线骨干教师,他们业务过硬,爱岗敬业,工作作风顽强,是一个充满凝聚力、感召力和正能量的优秀管理团队4、学校管理日趋规范学校加强了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拥有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的干部队伍,干部队伍年龄及业务结构比较理想,富有朝气,整体水平较高,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及管理能力。
中层干部各负其责,部门工作协调统一,年级组同心,教研组合力。
学校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凝聚力强的团队氛围已经形成。
5、德育工作特色鲜明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显著,以习惯养成、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读书活动为主要抓手,落实“读书启智、习惯奠基”的办学理念,同时以“文明班级”、“最美红领巾”评比为抓手积极开展校内外各种主题活动,使学校德育教育有层次推进,不断拓展德育活动空间;形成了“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德育工作模式,学校还不断加强了校内外德育工作网络建设,拓展德育基地、组织研学实践,德育成果日益彰显。
6、校园文化主题突出建校三年来,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着力构建和谐校园,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
积极开展“校园艺术节”、“跳绳节”、“丽都杯羽毛球”比赛等形式,创新活动内容,提升教育质量,逐步形成了优质的物质性文化、制度性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学生创造了一流的成长环境、让教育教学走向规范和开放做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7、体育艺术成果显著。
三年来,学校的体育艺术工作一直是学校的一张名片,三队建设得到健康的发展,且硕果累累;校内体育比赛已经形成体系,业训达到常态化;连续举办五届“跳绳节”和四届“丽都杯羽毛球比赛” ,我校跳绳队先后荣获上海第四届国际交互绳大赛A套路第一名、B套路第三、交互绳“ 8”字比赛第五名和安徽省第二届跳绳锦标赛团体花样冠军及3*40 秒交互绳比赛第三名等多个奖项。
学校羽毛球队先后获得蚌埠市第十四届运动会羽毛球丁组冠军以及少年行动计划- 蚌埠青少年羽毛球比赛和区长杯蚌山区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等多个奖项。
书画、武术、长笛、合唱、舞蹈等十余个艺术社团活动蓬勃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艺术能力逐年上升,精神面貌、意志品质不断提高。
良好的体育艺术工作基础必将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突破口。
(二)学校发展的劣势分析1、师资队伍过于年轻,教师专业知识缺乏。
由于我校大部分教师都是近几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在教学管理、专业发展、敬业精神和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以及年轻教师不稳定等等都为学校的发展和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2、学生生源来源较差,各种习惯较差。
我校生源大多来自蚌埠郊区或三县务工人员子弟,家庭教育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学期教育或接受过不正规的学前教育,学生自律能力和习惯养成较差。
3、家长层次不一,家长教育从零开始。
我校的家长也多来自蚌埠郊区或三县的务工人员,他们学历低、知识浅,为了生计,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以致造成孩子好的习惯没有养成,学校教育不得不从教育家长开始。
4、基础设施尚未完善。
由于学校建设存在设计和施工质量等问题,建校三年来,我校一直处在施工维修建设之中,不完善的教学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学校的发展,阻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校的健康的发展(三)学校发展的机会分析1、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改薄”、“义教均衡”、“国检”、“创强”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学校的硬件建设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等政策的不断出台和完善也为师资的优化与稳定提供保障。
2、和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与重视,给学校带来发展的空间。
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家长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打开校门办教育,会同社会力量谋求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可能。
(四)学校发展的挑战分析1、新学校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挑战。
近几年,上级加大了对周边新学校的建设,一批规格高、施舍完善的学校逐渐建成并投入使用,尤其是几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投入使用,给我校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挑战,出现优质生源外迁的现象。
2、教师队伍的不足和不稳定性,成为学校发展重要困境。
近几年,为了解决学校教师紧缺问题,上级通过招聘区管校用的老师来缓解学校教师不足的压力,但是教师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与教师的工作量大、压力大、责任大不成正比,让不少年轻的教师思想很不稳定,造成每学年开学时的教师慌,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困境。
第二部分学校发展战略定位(一)办学理念习惯奠基,读书启智。
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奠定学生幸福人生。
(二)校风、校训校风:师正学优长智健体校训:勤奋诚实文明博爱(三)育人目标以修身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为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打好基础(四)校树香樟树(五)校花紫藤花(六)校歌《蚌山小学校歌》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目标(一)办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老师享受成功的幸福。
(二)育人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远大理想。
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具有自尊自爱、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经受挫折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明辨是非、控制不良影响的能力。
(三)近期目标完善学校的校舍改造与硬件建设,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终身学习与教学研究的意识,形成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培养师生特长,发展特色项目,创建蚌埠市教育的新优质学校。
(四)中远期目标办学条件与教育质量均达到高标准,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社会认可、人民满意、教师幸福、学生快乐一流学校。
第四部分学校发展项目(一)重点发展项目1、校舍改造与设备更新。
责任部门:总务处指导思想:依法依规,开源节流,质量第一,至上。
工作目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校园改造力度,合理规划、美化校园。
主要措施:多方争取专项资金,节约使用公用经费。
年度目标:2016- 2017 学年:完成功能教室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2017- 2018 学年:完成教学楼外墙改造。
2018- 2019 学年:完成厕所、体育馆等辅助设施的改造,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环境。
(二)基础发展项目1、师资队伍(1)着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
确立“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教育,师德为先”的观念,开展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的师德教育。
(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借助网络晒课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制作等活动,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3)推进校本研修活动,极力打造名师工程。
发挥“一带一路”教师帮教工程的推进作用,在系列活动中实现骨干教师引领、师徒结对、实践反思、循环改进的校本研修,激发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力争多出名师,使我校名师数量达到15%。
(4)实施专业发展奖励机制。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研讨竞赛活动,引导教师在教学研讨中提升业务能力,在教学竞争中促进专业发展。
(5)搭建平台,开展走出去、请进来交流学习活动。
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建立专项研究机制,开展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资源库建设等研究展示平台。
(6)发挥特长教师的优势,为有特长的老师积极搭建教学交流、展示自我、提升品质平台。
2、德育工作责任部门:政教处指导思想:走德育特色之路,就是在德育工作做强做实的基础上做精做细,特色建设的项目是从我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出发,充分考虑我校人文氛围和校园环境,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还要适宜于绝大多数师生参与,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长期坚持与保留,具有延续性。
工作内容上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把握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以“善走自己路”的特色教育理念,开展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