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普遍性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特点与作用
❖ 社会性是指社会保障的对象、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和使用具有 社会
❖ 强制性一方面是指落实国家制定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是必须的、 具有强制力的,另一方面, 社会保障的强制性体现的是社会保障 的法制性。
❖ 普遍性体现在保障项目的普遍和保障对象的普遍上。 ❖ 公平性指符合保障的对象能够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权
❖ 某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以及留住人才为由,只为企业中层以上干部缴 纳了社会保险费,问该企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 某企业是一家私营企业,于2014年建成投产,招收的均是30岁左右 的年轻劳动力。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求该企业按规定缴纳各类 社会保险费,但该私营企业主以本企业没有退休职工为由,只答应承 担与本企业员工相关的社会保险费用,拒绝缴纳社会统筹的其他社会 保险支出。请问:该企业老板的做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2、国外对社会保障定义的理解
英国:认为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 保护个人及其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 而在收入上所受到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如免 费医疗)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美国:社会保障是安全网,对生老病死、伤残孤 寡、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等方面提供安全性保护。
社会救助
31 保障层次的最低性 2 权利义务的单向性 3 保障对象的特殊性 4 资金来源的单一性 35 保障期限的临时性
社会福利
31 社会福利的普遍性 2 社会福利待遇的公平性 3 社会福利的服务性 4 社会福利层次和筹资渠道的多样性
社会优抚
31 社会优抚和安置的特殊性 2 社会优抚的优惠性 3 社会优抚的双重性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 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后仍能享有基本生 活
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最 低生活
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的 高层次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 会上备受尊敬的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
社会保险
31 保障依据是国家法律 2 保障对象是整个社会劳动者 3 保障原因是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 4 保障资金由国家、企业和个人按比例负担 35 保障的标准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6 保障期限是劳动者丧失劳动收入期间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则社会保障在人类社会发展 史上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
• 构成慈善事业时代 的三大支柱,是宗 教慈善事业、官办 慈善事业和民间慈 善事业。
慈善事业时代
• 国家通过立法的形 式来介入济贫事务, 是社会保障发展史 上的一个重要里程 碑。
会的福利水平。 ❖ 1、经济目的 ❖ 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
的生活条件; ❖ 2、政治目的 ❖ 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
持社会稳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特点与作用
▪社会保障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储蓄性
互助性 公平性
特点
社会性 强制性
2、德国: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 障制度的国家
3、美国:最早颁布《社会保障法》。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生
1、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第一阶段,国家保障模式。建国初期到1966年,为我国 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阶段。
第二阶段,企业保障阶段。1966至1976年十年动乱时期, 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被解体成为企业保险制度,
❖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是我国现代社会保障 制度建立和改革的一个历史性标志。把历来实施的 国家统筹模式,改革成为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强制 劳动者个人也缴费的投保资助模式;
❖ 党的十四大以来,是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阶段。
本章习题
分析
❖ 某市外商投资企业以本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理由,拒绝 参加企业的基本社会保险。问外方老板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德国:认为社会保障是为因生病、残疾、老年等 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而不能参与市场竞 争者及其家人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其目的是通过 保障使之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法国:社会保障是使在竞争中失败的人不致遭受 不预之灾,为那些由于失去劳动能力或遭受意外困 难而不能参加竞争的人,在生活上提供保障。
2、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特征
以计划经济为基础 ;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面 向全体社会成员,无偿提供有关物质援助 ;
单位保障是以单位为责任主体,以本单位职工及其家属 为对象
农村集体保障是以农村集体组织为责任主体,以农民为 对象,进行合作医疗和对五保户等特困人员提供最基本 的生活保障
❖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就作为 国民经济改革的配套措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开始 迈开改革的步伐;
促进社会与经济 的和谐稳定发展
A
稳定功能
B
调节功能
社会保障 功能
C
促进发展功能
D
互助功能
社会保障的调节功 能表现在政治、经 济与社会发展等广 泛领域。
社会保障制度不仅 是一种社会稳定机 制,而且也是一种 社会互助机制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内容和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国 家为保障其社会成 员在经济安全和福 利方面的需要而设 置的相互独立而又 相互联系的各项保 障内容和项目的有 机体系
❖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 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 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 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 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 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济贫制度的发展
•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是工业化的产物, 它以19世纪80年代 德国制定并实施有 关社会保险法令为 起始标志。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世界各国由于保障的项目和内容不同,所以保障模式也不尽相同
▪传统型保障模式 ▪福利国家模式 ▪国家保障型模式 ▪储蓄保障型模式
采用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负担的原则 全民保障,无所不包,保障水平偏高 个人不需要缴费,保障水平较高 保障水平较低,通过强制储蓄方式进行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
第一章 社会保障学概述
31 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含义 2 社会保障的特点和功能 3 社会保障的内容和体系 4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世界人权宣言》: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 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 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种权 利的实现,这种实现是通过国家努力和国际合作并 依照各国的组织和资源情况。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概述
二、社会保障法的特征
三、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和发展
1、英国:世界上第一个颁布社会救助法规,称《济 贫法》。
• 贫民救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俗称 《旧济贫法》),该法具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助的性 质,成为未来社会保障的雏形。
• 社会救济:1834年颁布了新的《济贫法》,新《济 贫法》被看成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
• 概念:社会保障指的是 ,以政府为责任主体, 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 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 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 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 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 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 活的需要。
英国:消除贫困、提高福利
美国:社会安全网
德国:社会公平与社会安全 国际劳工组织:因疾病、失业、年老 以及死亡而中断收入来源、陷入贫困 的公众加以保护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社会保障制 度改革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概述
一、社会保障法的概念 社会保障法是调整以国家、社会和全体社
会成员为主体,为了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 活需要并不断提其生活水平,以及解决某 些特殊社会群体的生活困难而发生的经济扶 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
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性 的政策和措施而追求到的一种社会成果,这些政策 和措施是对因疾病、失业、年老以及死亡而中断收 入来源、陷入贫困的公众(或者是其中的大部分) 加以保护。
我国对社会保障定义的理解: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因年老、疾病、失业、 伤残、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失去劳动能力或 生活遇到障碍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 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含义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保 证和依据是社会立法
社会保障面向社会全体 成员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
保障的范围 和对象
社会保障的一 般对象为全体 社会成员
具体的保障 范围:视保 障的原则及 国情而定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特点与作用
❖ 一、社会保障的目的 ❖ 制度设计的目的:维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高整个社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
❖ 共同点: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提供的维持 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
保障目标: 预防风险 减轻贫困
社会保障
保障水平: 不能超过工
作所得
保障范围: 生老病死
第一节 社会保障的概念与含义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 国家和社会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 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利;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 互助性指社会保障实行互助共济,由多数社会成员分散承担少
数社会成员的损失。 ❖ 储蓄性指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资金是先行扣除、缴纳和储存,
然后分配和使用。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特点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