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概论课件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课件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
(2)客观性,人人可能遇到,包括短期风险如 疾病;周期风险如失业;长期风险如养老和失能
(3)突发性,如灾难性事件 (4)损害性,危及基本生活安全
3. 社会风险的保障模式
(1)社会保险
国家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等参保和缴费,建立 社会风险储备基金、理赔合同与收支平衡机制,以 保证劳动者及家庭成员基本生活安全的制度安排。
• 从内涵到外延准确给出社会保障的定义和特征,避免将社会保障仅仅 理解为公民权利,忽略公民自我保障和社会互济的义务。
• 瞄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劳动价值剩余与再分配、社会公平与社会 发展”的社会保障思想和理论建树,继而研究后续福利经济学与社会 保障理论的发展;
• 系统归纳从社会风险共识到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与改革的社会背景和主 要问题,如20世纪70-80年代以后的积极老龄化问题与养老金制度改 革实践;
• 文献综述:社会保障是工业化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 早期社会保障思想是重要文献;中外古代的赈济思想 仅为渊源;中国社会保障理论要延申至近期党政文件
• 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功能和本质;各项制度的特征 和内容;保障体系与架构
第一节 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
1. 社会风险及其种类 定义:工业经济的不确定性事件导致人人可能
• 部分排他性,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人是受益 人,对于没有参保缴费的人群具有排他性,也称 “俱乐部”。
(2)非竞争性和竞争性同在 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下,增
加一个人的消费该产品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 加,即消费者人数增加引起的产品边际成本等于零
(3)非拒绝性和拒绝性同在 国家基本保障计划也称法定计划。在法律规定范
(2)社会救助
国家对那些因社会、自然、经济、个人生理和 心理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以致无法正常生存的 公民基于资金或物质帮助,使其克服困难、摆脱困 境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3)社会福利 国家和社会根据需要与可能,通过一定的形式
向人民提供普惠型物质利益的制度安排。
(4)雇主福利
国家依法约束(大棒)和以税优政策(胡罗卜)激 励雇主为其雇员举办福利计划,作为国家基本保障 制度的补充。
(5)自储公助
国家以税优政策激励个人建立养老金、医疗储 蓄账户,作为国家基本保障制度的补充。
其中(4)和(5)均属于有法律约束的合格计划。
第二节 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和特征
基本原则: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102号公约还规定了社会保障 制度建设的评价指标: • 风险覆盖率,即指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覆盖7大社
• 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定量分析、国际比较等
课程设置
绪论【2-4课时】 • 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上篇 社会保障总论【10-16课时】 1.社会保障概述 下篇 社会保障分论【20-28课时】 2.产生及其发展 6. 社会风险与保障 3.社会保障模式 7. 健康风险与保障 4.法治及其管理 8. 职业风险与保障 5. 社会保障水平 9. 老残风险与保障
会风险的情况 • 应保人群覆盖率,即指面临7大风险威胁的人群是
否进入社会保障范围。人的一生均可能遇到疾病 风险,因此医疗保险应当覆盖全体国民 • 最低保障待遇,即指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的待遇,如养老金替代率为退休前工资的45%
本质特征:
1.公共性与准公共性
• 非排他性,是公共产品的特征之一,即指不排斥 任何社会成员享有这种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
上篇
社会保障总论ຫໍສະໝຸດ 主要内容本篇基于社会风险定义与特征给出社会保障制度安 排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架构 • 社会保障概述:国民基本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导致的
损害甚至死亡,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保障的提出
• 社会保障制度 • 社会保障模式 • 社会保障水平 • 社会保障治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 基于社会风险定义与特征给出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架 构。社会保障概述:国民基本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导致的损害甚至 死亡,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和社会保障的提出。
• 适时把握互联网社会的社会保障改革趋势和规律,特别是针对人口流 动、灵活就业、岗位更替的改革。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论
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
• 社会风险:基于国际劳工组织102号《社会保障(最低 标准)公约》及此后的《建议书》提出的7大社会风险 与特征,阐述生有所育、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伤有 所疗、失业有所帮、老残有所养、灾难有所救的社会 保障目标。
围内的公民和外籍就业人员都必须参保和履行缴纳 保险税(费)的义务,即典型的非拒绝性。但是, 通常对个体就业人员说“可以”参保,也可以拒绝 见《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
遇到且危及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可能。 种类: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
标准)公约》和后期《建议书》将社会风险定义为 生育、疾病、伤残、失业、养老、灾难以及后来的 居住,由此形成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及其管理服务 体系。
2. 社会风险的基本特征 (1)不确定性,包括不可预测事件,如疾病;
相对可预测事件,如失业
学科定位与学习方法
• 学科属性:综合性、应用型交叉科学,涉及马恩社会主义 原则、福利经济学、经济社会法治、金融医疗和互联网技 术等,除社会保障院系,相关学科应当研究社会保障问题
• 研究对象:社会风险的定义、类别、特征及其抵御社会风 险的制度安排、服务体系和评价机制
• 授课内容:社会保障学科体系包括保障对象、保障模式与 水平、制度建设与改革、管理与服务、法制与法治等
• 尊重历史客观描述社会保障思想渊源和理论形成过程 ,进而指导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流派和模式
• 按照1952年国际劳动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 约》[102号],以及后期《建议书》就社会风险的共识 ,构建社会保障的课程架构,做到客观、清晰且具有 逻辑性
• 充分发挥课题组专家特长,引入经济、法律、数理分 析的方法论,从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两个维度打造课 程体系,为相关专业研究社会保障问题奠定基础
社会保障概论
绪论
编者语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保 障早期最重要的理论
社会保障是国家抵御工业经济下社会风险 和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与服务体系
社会风险、制度安排、服务体系及其理论 基础和相关方法论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教材编写宗旨
• 尊重马恩关于社会保障的原始文献,避免牵强的嵌入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