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语文样题(含答
案)
(80分钟完卷)
亲爱的同学:祝贺你完成了本学期的数学学习,现在是展示你学习成果之时,请认真答卷,尽情的发挥,相信你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选择题
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亦发生了变化。
人类对环境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
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
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遍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上生物的根本性质。
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90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着的草、玉米或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
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害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流神秘地流淌直至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
正如阿尔伯特·施威策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要生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
应、相平衡的状态。
而环境一丝不苟地塑造和引导它所供养的生物,这环境既包含有利生物生长的成分,又包含有害的成分。
某些岩石放射出危险的射线;即便在一切生物从中取得能量的日光中,也包含有伤害力的短波射线。
经过一定的时间──不是过了若干年,而是过了千百年,生物适应了环境,达到了平衡。
时间是最基本的因素。
但在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去适应世界的急速变化。
伴随着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胜过了自然界稳健的步履,事物很快发生变化,新情况急剧不断地产生。
如今辐射已不仅仅是地球上出现生命之前便存在的岩石隐秘射线、宇宙射线以及太阳紫外线,它更是人类拨弄原子的奇异产物。
同样,逼迫生物与之适应的化学物质不再只是从岩石上冲刷出来由河流带入海洋的钙、二氧化硅、铜以及其它矿物质,它们还有人类聪明才智所创造的人工合成物,在实验室里配制而成,在自然界找不到与它们相似的东西。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
B.人类无法适应环境变化
C.人类的急躁轻率使新情况不断产生
D.人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下列词语中括号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旋)(xuán)涡按(捺)(nài) 蜜(饯)(jiàn) 稍纵(即)(jí)逝
B.桑(梓)(zǐ) (鬈)(quán)发 (昭)(zhāo)示图穷(匕)(bǐ)见
C.(混)(hùn)搭盘(桓)(huán) (喷)(pèn)香 (扛)(káng)鼎之作
D.(潜)(qián)伏佝(偻)(lóu) (拙)(zhuó)见 (戛)(jiá)然而止
3、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技盖至此乎?
B.厚币委质事楚。
C.媵人持汤沃灌。
D.守法而弗变则悖。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D)
A.“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就是为了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
B.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C.过去“日啖荔枝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如今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改变过去那种只能供少数人享受的状况了吧!
D.正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讲的: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5、①古诗词中,用“一曲”“一声”“一笛”以抒情写景者很多。
写“一曲”者,如: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刘禹锡《杨柳枝》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欧阳修《玉楼春》
②以上这些诗词,有的抒写怀旧之情,有的写饮酒之乐,有的写离愁别绪,作者不云“数曲”而云“一曲”者,也是“动人春色不须多”之意。
一曲清歌,阳关一曲,这是饱含着感情的乐曲,一曲足矣,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