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密云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北京市密云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北京市密云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5题;共26分)1. (5分)经典诗文默写。

(1) 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一上高楼万里愁,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3)醇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2. (1分)(2018·衢州) 为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我在南孔的圣境里盼着你你在思鲁阁的檐下xīn kuàng shén yí________圣泽的风吹进你的胸怀里儒________(A.rǔ B.rú)学仁爱大义衢州有礼我在烂柯的梦境里和你黑白于局你驻足好火通明的水亭光影bān bò________古城楼在这里历史沧桑悠悠衢州有礼3. (5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就算她被悔愧驱遣着将花送回原处,那花也义无反顾地用凋残抗议她的劫掠。

B . 很不习惯那样的他,明明是个性很内敛的人,忽然就变得絮叨起来。

C . 春日无锡的蠡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流连忘返。

D . 父母发愁、焦虑时,不要掉以轻心,要仔细询问,看看自己能否替他们排忧解难。

4. (5分)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能胡编乱造。

B . 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很熟悉。

C . 北京申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时代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 . 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5. (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材料一】某校针对学生是否在课外经常阅读诗词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表所示:【材料二】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强调把学诗当成中国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因短小精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征,成为中国传统蒙学的三大经典读物。

《唐诗三百首》这样的诗歌精选,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经典的启蒙读本。

【材料三】屈原、范仲淹、岳飞、陆游、文天祥、于谦、秋瑾、谭嗣同等古代先贤的诗词,显示出作者在家国危难、民族危亡之时,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感情,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材料四】学生不爱学古诗词,首先就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且诗歌内容多是根据诗人自身经历有感而发,学生年龄尚轻,人生阅历尚浅,所以难以理解诗歌内涵,看似诗中花草树木,实则都是诗人的情深一片,而学生不能领悟,也不能苛责学生领悟更深。

再就是应试教育逼迫我们必须掌握各种相关知识,老师一着急就容易满堂灌,学生就更加反感。

家长,社会等大环境也都忽视对学生的传统教育,所以促使学生更在乎背英语单词数学概念之类。

(1)观察材料一的图表,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学生阅读经典诗词的必要性。

(3)请结合材料四,为如何在校园推广经典诗词提两条建议。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61分)6. (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字。

①有仙则名②惟吾德馨(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4)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7. (15分)文言文阅读周噚,江宁人,善丹青②。

康熙中,以画龙著名。

尝以所画张于黄鹤楼,标其价日“一百两”。

有臬司③某者,登楼见之,赏玩不置,日:“诚须一百两。

”殍即卷遗之,日:“某非必欲得百金也,聊以觇哩世眼耳!公能识之是某知己也当为知己赠。

”由是遂知名。

其画龙烘染⑤以云雾,几至百遍,浅深远近,隐隐隆隆,诚足悦目。

或谓画龙以云胜固为浔之,而烘染太过,犹非大雅⑥所尚⑦旺耳。

【注释】①周噚(xún):清代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②丹青:借指绘画。

③臬(niè)司:古代负责刑狱和官吏考核的官员。

④觇(chān).观测,窥视。

⑤烘染:烘托渲染。

⑥大雅:高才之士。

⑦尚:欣赏推崇。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诚须一百两诚:________②噚即卷遗之遗:________(2)用“/”为文中的句子断句。

公能识之是某知己也当为知己赠(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人们对周珥绘画作品的不同评价。

8. (15分) (2017九上·兴化月考) 阅读秦媚毳的《爸爸的胳膊长》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第一次在婆婆家吃饭,长方形的餐桌,婆婆把公公的餐具放老远,说,你爸胳膊长,远一点也不妨事。

②我不禁笑了,想起来,自己的爸爸也是胳膊长呢——③小时候,一家人团团围坐,长方形的餐桌旁,爸爸总是坐在最远的地方,什么样的好菜佳肴,都搁置在我们兄妹的眼皮底下。

④我们叭叽叭叽吃得香甜,从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有什么不爽快。

⑤直到有一天,哥哥读了大学,那一年他第一次从省外回家,带了爸爸爱喝的铁观音,他沏好茶,一圈圈的烟雾氤氲,飘向坐在餐桌角落里的爸爸。

爸爸欣慰地笑,哥哥说,爸,你坐中间来吧,这会儿可不用体现你的优势了。

⑥爸爸依然跟平时一样,叨唠一句,爸的胳膊长,坐在那里不移动。

妈妈在一旁看了,推推他,你这老头子,总是仗势胳膊长咋的?!快,往前凑凑。

⑦从此以后,只要哥哥在家,必然要跟爸爸争抢那最遥远的餐位,哥哥的理由很充分,我个儿比爸高,当然胳膊也比爸长,爸的宝座让我也沾沾。

哥哥是不由分说的样子,爸爸也不再争夺,幸福地被他推拥至中间的位置。

想是胳膊总是长,一时缩起来不适应,我们发现爸爸夹菜时总是伸长手臂的样子,不禁笑他,爸爸,菜够得到了,不用总是伸胳膊了。

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习惯了,你们还是把我的宝座还给我吧!⑧其实也就是哥哥上大学那几年,爸爸总被哥哥拥着坐在中间,等后来,哥哥带了女朋友回来——不用说,连我这个小妹也得往边儿靠,妈妈在摆放碗筷的时候,依然把爸爸的位置安排得最远,荤的素的香的甜的,妈妈总是堆在哥哥和他女朋友的眼前头,直到我嫂子进了门,爸爸依然是因为“胳膊长”而坐得离菜们汤们远远的。

⑨等到我也带了男朋友回家,那时又有了小侄儿,爸爸的胳膊变得更长,坐在最远的角落里,任凭谁劝,他也不换地方。

有时,妈妈干脆就专门拿个菜碟,各样菜给他夹一些。

“独享”的时候,他时常停下来笑眯眯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新人”总是不好意思,要跟爸爸交换场地,不等爸爸答话,妈妈总是抢先道:“你爸胳膊长!”爸爸总是笑,点着头,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他在厨房跟正在洗碗的妈妈抱怨:“我的胳膊咋就那么长呢!你总是说我胳膊长——”妈妈数落他:“_________________”看到我进去,他们不争论了,我说:“爸爸,你的胳膊原来是妈妈给你说长的哦!”爸爸像个孩子,竖起他的食指,“嘘——”他制止我,然后学着小品里那个保安的样子,一边走出厨房,一边神气地喊:“爸爸胳膊长,爸爸骄傲!”⑩看着爸爸的样子,我悄悄和妈妈商量,要给侄儿们做个榜样,不能总是因为爸爸胳膊长,就总让他坐边上。

妈妈说,你爸自己也不会乐意坐中间。

⑪后来,爸爸比妈妈先离休了,他天天上早市采购各样食材,烹调各种美味,把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

以神厨自居的爸爸,总是坐着偏席,看着儿孙们饕餮① ,他花白的眉毛里洋溢着喜悦,“幸福的人都是胳膊长,爸这辈子都胳膊长哩!”⑫唉,亲爱的老爸,哪里是您的胳膊长,分明是您和妈妈对我们的爱无边呢!⑬如今,小儿10岁了,婆婆还是在说公公的胳膊长;侄儿都读中学了,妈妈也没改变地说爸爸的胳膊长。

是不是天底下的公公和爸爸,他们的胳膊都长呢——天下的父母,一样的心呀。

【注】①饕餮(tāo tiè):贪吃的意思。

(1)请简要分析题目“爸爸的胳膊长”的作用。

(2)联系具体语境,品味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们叭叽叭叽吃得香甜,从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有什么不爽快。

②然后学着小品里那个保安的样子,一边走出厨房,一边神气地喊:“爸爸胳膊长,爸爸骄傲!”(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唉,亲爱的老爸,哪里是您的胳膊长,分明是您和妈妈对我们的爱无边呢!”这句话能形象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B . 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爸爸看到孩子们其乐融融共享每餐时倍感幸福与快乐的心理。

C . 这篇文章和朱自清的《背影》一样,都写了父爱,切入口都非常巧。

D . “爸爸”是这篇文章刻画的主要人物。

(4)文中空缺的横线上,所填语句恰当的是________项,说说你的理由。

A.你老混了,我为啥说你胳膊长,还不是怕孩子们和你换位吗?B.你这老头子,你胳膊不长,还想让谁的胳膊长?理由:________(5)有同学认为:《爸爸的胳膊长》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里有的内容完全可以删去。

《爸爸的胳膊长》可以删去文章开头一、二两段与结尾一段;《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删去有关二姐婚事的内容。

你不同意这种观点,请你分别说说这些内容不能删去的理由。

《爸爸的胳膊长》内容不能删去的理由:________《我的叔叔于勒》内容不能删去的理由:________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

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

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

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

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

它不像冬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拉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

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

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

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