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景区总体规划方案目录目录1. 项目概述 (4)1.1 项目名称 (4)1.2 项目背景 (4)1.3 总体规划 (5)1.3.1 建设原则 (5)1.3.2 建设目标 (6)1.3.3 建设内容 (7)1.3.4 建设周期 (9)2. 现状分析 (11)3. 需求分析 (11)3.1 政府需求 (11)3.2 游客需求 (12)(1)个性化 (13)(2)精准性 (13)(3)互动性 (14)(4)分享性 (14)(5)便捷性 (14)(6)品质化 (14)3.3 住客需求 (16)4. 总体架构设计 (16)4.1 体系架构 (16)4.2 系统综合规划 (18)4.2.1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18)4.2.2 建立统一的基础信息 (19)4.2.3 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管理 (19)4.2.4 制定统一的交换接口 (19)4.2.6 建立统一的编码体系 (20)4.2.7 建立统一的用户管理 (20)4.2.8 建立统一的系统管理架构 (20)5. 通讯网络与基础设施 (22)5.1 移动通信信号及宽带覆盖 (22)5.2 无线局域网 (22)5.2.1 设计原则 (22)5.2.2 无线网络架构设计 (24)5.2.3 场景化无线设计 (24)5.2.4 多方位安全设计 (25)5.3 信息发布大屏系统 (27)5.3.1 信息发布系统概述 (27)1、信息传递更加生动高效 (30)2、播放内容丰富 (31)3、画面清晰稳定 (31)4、播放方式灵活 (31)5、运行更有保障 (31)5.4 景区多媒体自助查询系统 (32)5.4.1 软件功能 (32)5.5 电子围栏 (33)5.5.1 系统概述 (33)5.5.2 主要功能 (34)5.6 广播系统 (36)5.6.1 系统概述 (36)5.6.2 功能描述 (36)5.6.3 系统需求 (37)5.6.4 系统功能说明 (38)5.6.5 特色功能 (39)5.7 亮化系统 (41)5.8 机房建设 (43)5.8.1 机房的环境要求 (43)5.8.2 机房设备布置 (43)5.8.3 机房布线 (43)5.8.4 中心机房的防雷及接地 (44)5.8.5 中心机房电源: (44)5.8.6 机房照明 (45)5.8.7 机房消防和安防 (45)6. 数据中心 (45)A)建设的系统功能:主要搭建微网站管理平台以及微网站功能 (153)1、微网站管理平台: (153)2、微网站: (153)B)针对流畅的播放语音导游包要求的设计: (153)C)服务器的选型及考虑 (154)11.4 视频监控报警系统 (154)11.4.1 基于视频识别的客流统计系统 (155)11.4.2 基于视频识别的客流统计系统 (160)11.5 车船指挥调度系统 (165)11.5.1 系统架构 (165)11.5.2 系统组成 (166)11.5.3 系统布局 (168)11.5.4 功能特色 (170)11.6 一卡通 (172)11.6.1 系统概述 (172)11.6.2 系统组成 (172)11.6.3 系统功能 (173)11.6.4 相关设计说明 (174)13. 民宿度假区管理 (182)14. 客房智能控制系统 (194)15. 智能建筑设备综合管理平台 (205)15.1.1 集成能源一体化平台的功能 (206)15.1.2 体系结构 (206)15.1.3 软件架构 (208)15.1.4 集成能源一体化系统功能 (210)1.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某景区信息化规划设计项目1.2项目背景中国旅游历经三十多年发展,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序到规划,从单纯的门票经济到全面的旅游经济,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同时,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
旅游业也已经从外事接待型的事业,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作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在社会经济中高速增长中,旅游行业将成为新的引擎,旅游消费也将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消费侧”。
当前,景区的保护、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景区新一轮的大发展和新超越,必须依靠科技的手段,着力打造智慧旅游,通过智慧景区的建设,实现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的目标,并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智慧景区能够通过智能网络对景区地理事物、自然资源、旅游者行为、景区人员行迹、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全面、透彻、及时的感知;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优化再造景区业务流程和智能化运营管理,提高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实现景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黎川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市东南部,地处武夷山西麓,抚河上游,东与福建省的光泽县、邵武市毗邻,南与福建省的泰宁、建宁二县紧靠,西同本省的南丰县接壤,北同本省的南城、资溪二县相依。
地势南高北低,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较长,具有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均降水量1800.8毫米,是天然的旅游度假胜地。
某度假区作为省级重点工程项目,总规划占地5000亩,投资10亿元,是按4A级文化旅游景区标准规划的度假区,为了响应国家建设智慧旅游的号召,以4A 景区信息化建设标准为指引,同时,对于景区内部管理也有建设完整安防及信息化系统和智慧景区的应用需求,实现视频监控、报警、卡口、停车场、出入口、公寓安防等系统并实现多系统统一管理,结合GIS电子地图、公共广播、自动导览等系统,打造智慧型景区,同时加强对景区的管理力度、提升游客的体验服务,以满足景区游客数量暴涨及随之带来的安全及信息化服务的强烈需求。
1.3总体规划1.3.1建设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
联网监控系统,必须是高性能、可扩展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以便支持今后不断更新和升级的需要,从而保护投资。
同时本方案以满足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设计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可靠性系统可靠性是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石,只有可靠的系统,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本方案从系统设计理念到系统架构的设计,再到产品选型,都将持续秉承系统可靠性原则,均采用成熟的技术,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较强的容错能力、良好的恢复能力及防雷抗强电干扰能力。
➢先进性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系统采用当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方面能反映系统所具有的先进水平,包括先进的传输技术、图像编码压缩技术、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存储技术、控制技术,另一方面使系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设备选型与技术发展相吻合,能保障系统的技术寿命及后期升级的可延续性。
➢扩展性系统应充分考虑扩展性,采用标准化设计,严格遵循相关技术的国际、国内标准,确保系统之间的透明性和互通互联,并充分考虑与其它系统的连接;在设计和设备选型时,科学预测未来扩容需求,进行余量设计,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扩容、升级。
系统加入新建时,只需配置前端系统设备、建立和上级调度的连接,在管理平台做相应配置即可,软硬件无须做大的改动。
➢易管理性、易维护性系统采用全中文、图形化软件实现整个监控系统管理与维护,人机对话界面清晰、简洁、友好,操控简便、灵活,便于监控和配置;采用稳定易用的硬件和软件,完全不需借助任何专用维护工具,既降低了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费用,又节省了日常频繁地维护费用。
➢安全性综合考虑设备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在前端采用完善的安全措施以保障前端设备的物理安全和应用安全,在前端与监控中心之间必须保障通信安全,采取可靠手段杜绝对前端设备的非法访问、入侵或攻击行为。
数据采取前端分布存储、监控中心集中存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数据的访问采用严格的用户权限控制,并做好异常快速应急响应和日志记录。
1.3.2建设目标景区综合安防管理系统建设要求以新一代宽带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视频监控、客流统计、公寓安防系统、停车场管理、卡口系统等各系统的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并支持大量用户并发访问、海量数据的综合应用、多系统之间的综合化管理,在现有景区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风景名胜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综合信息资源利用和应用支撑服务的能力,同时提升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在景区的管理上,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将对各个系统进行综合性管理,整合各系统资源,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同时统一用户操作界面,优化业务管理流程,让用户在系统的管理使用上变得更加的便捷、简单,让景区运营更有秩序更安全。
另一方面,通过系统整合,使业务数据交互更加密切,系统的业务整合能力更加优化从而达到系统1+1大于2的融合效果。
对游客体验上,打造智慧景区,在保障游客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增强与游客的互动,让景区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更好地服务游客,带给游客更舒心、更美好的旅游体验。
在景区营销宣传方面,依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智慧旅游营销系统,拓展和探索新的旅游营销方式,开展精准营销,逐步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
通过智慧景区的建设,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形成“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安防”、“智慧民宿”五位一体的全方面智慧景区运营服务管理,建设“一云一平台”的智慧支撑体系,打造黎川的城市名片,提升黎川的整体形象,为江西省的旅游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1.3.3建设内容围绕“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安防”的核心目标,主要建设以下内容:1.3.4建设周期根据某度假区总体规划,分两期实施,为实现2018年底完成一期建设的目标,智慧化建设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18年:智慧旅游基础构建阶段搭建某度假区智慧旅游建设的基础,对已经完成基建的岛铺设光纤、架设基站,并建设视频系统、广播系统、音响系统、亮化系统、无线WIFI以及中心机房的基础建设,在游聚集点搭建展示宣传大屏;对已建成的民宿安装电子围栏,并对试点民宿安装客房智能控制系统。
初步建立风景区智慧旅游基础支撑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组织架构完整的智慧旅游管理协作体系,提升智慧旅游建设能力,增强资源整合与跨行业部门协作能力;为游客的基本信息获取、票务预订、交通组织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到2018年年底,初步建成某度假区云数据中心、基于GIS的“某度假区旅游资源数据库”;推进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基础网络的建设;开始建设综合门禁票务系统与停车场管理系统;逐步完善面向游客的信息门户、综合信息发布系统、信息主动推送系统;实现混合现实漫游系统、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游客统计分析系统、智能消防安全系统的初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