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方法导论(课件)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方法导论(课件)


立的要素来理解事物,而是以质的整体(格
式塔)来理解。这些质在单个部分中是不存
某一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分别适
用于特定科学的专门的研究手段和 技术。
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
(一)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以被试数量来划分 个案研究:选择一个或少量被试或典型案
例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成组研究:包括大样本研究和小样本研究。 大样本研究是指对大量随机选择的被试进行 的研究。 运用随机化程序选取大量被试,? 小样本研究
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
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表
现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零碎的、无组织的知识不是科学;
宗教尽管是系统的知识,但它不是对客观事物的
真理性认识,所以也不能称为科学
(二)科学研究: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
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
解释行为:对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说明
“责任扩散” 心理
预测行为:要有能力准确地预报行为
控制行为:根据预期结果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
(三)科学方法
并非所有追求真理的方法都是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指从事科学研究所采用的手段,具 有客观性、有效性等特性。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建立理论
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寻求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
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过程。 与形而上学是对立的
1、科学研究的特征
(1)继承性
(2)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
(3)系统性:
研究对象的系统性:比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哲学方法论、一般方法 论、具体研究方法 (4)控制性:比如,操作定义—— “智力”
2、科学研究的目的与一般过程
(1)目的
描述对象的状况 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 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
控制对象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描述行为:“记忆有多少类型?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
维有何差异?孤独症儿童对父母的反应是否异常?”
描述行为≠解释行为
“旁观者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不愿出手救人”“当人感 觉烦躁时会更具攻击性”
试有关情况的研究。如观察法、问卷 法、访谈法、社会测量法等等。
(四)发展研究与非发展研究
是否关心心理现象的过程和发展变化
发展研究:主要有纵向研究、横断研究和趋势研究。
纵向研究(追踪研究),在较长的时间内,对人的心理发展
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如对儿童或孩子的追踪。
优点: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被试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二)19世纪西方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解剖生理学——语言中枢
进化论——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物理学——心理物理学方法
韦伯定律:K=ΔI/I 费希纳定律: P=KlogI I指刺激量, P指感觉量。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
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精神状 态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 造的。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在 他们看来,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 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还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比如量的研究、质的研究等
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和假设
设计研究方案
实施研究并收集资料
处理分析资料 检验假设并做出结论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一)19世纪以前对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1、我国古代对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智力、气质
2、西方古代对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方法 唯心的——灵魂的功能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主讲:毕 鸿 燕 中 科 院 心 理 所
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
理论思考
问 题
日常生活观察
重大社会现象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方法导论
第一节
科学方法论与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科学、科学研究、科学方法、科学方法论
(一)科学的含义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
和量变质变的规律。
不足:研究周期长,被试易丢失,反复测量对结果准确 性的影响以及易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实施较困难,实际 研究用的较少。
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组)或几个年龄 (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能够在短期内找出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被试心理 发展的不同水平或特点,并从中分析出发展规律。 趋势研究,又叫预测研究,根据已有的资料或事实建立 预测模型,并在实际发展中通过观测检验模型。
内省法:在实验研究时,研究者控制刺激(例 如,视觉的、听觉的、体觉的等等)使之有系统的 变化,让被试凭着自己的主观判断做出反应(如按电 钮等)或说出感受来,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内省法 (introspection)。
(四)格式塔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韦特墨、苛勒、考夫卡等人
基本假设:生命有机体(人)不是通过孤
(三)实验研究与非实验研究
是否对变量进行控制或操纵
实验研究:对变量进行控制的条件下,
研究心理现象的变化,从而确立变量之间关
系的研究类型。包括前实验、准实验、真实 验三种。 优点:能够较准确地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可以较好地控制无关变量。 不足:因其人为性及实验者效应受到批评。
非实验研究:对变量不加控制而收集被
例如:心理模型理论
(四)科学方法论
关于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哲学方法论:指导该学科研究的最普遍的方法 论。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 一般科学方法论:即现代科学共同适用的科学 方法论,具有跨学科的性质。代表是系统科学的基本 原则。 系统科学:“三论”(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 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突 变理论)。既是现代科学发展、综合的结果,又是现 代科学研究共同的一般方法论。
(二)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
研究进行的背景来划分 实验室研究:在实验室背景下进行的研究。包括实验室实 验、实验室观察和模拟实验等。 现场研究:在实验室以外的自然背景中进行的研究。如自然 观察法、参与观察法等。
优点:避免了实验室研究的人为性、控制性及可能产生的实
验者效应,结论的可推广性较强。 缺点:由于缺乏控制,研究的代表性可能较低,也可能出现 情景效应,因而研究中的因果关系难于确定。所需的人力、财 力和时间一般都更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