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知识点的总结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知识点的总结

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知识点的总结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知识点的总结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世界的现象,结构,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更要重视物理学。

下面准备这篇2013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1)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或瞬时感应电动势为零的位置。

中性面的特点:a.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最大,但=0;产生: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与磁场垂直的轴匀速转动。

变化规律e=NBSωsinωt=Emsinωt;i=Imsinωt;(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最大值Em=NBSω四值:①瞬时值②最大值③有效值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对于正弦式交流U==0.707Um④平均值不对称方波:不对称的正弦波求某段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IΔt=εΔt/R=ΔΦ/R我国用的交变电流,周期是0.02s,频率是50Hz,电流方向每秒改变100次。

表达式:e=e=220sin100πt=311sin100πt=311sin314t线圈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电容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变压器两个基本公式:①②P入=P出,输入功率由输出功率决定,远距离输电:一定要画出远距离输电的示意图来,包括发电机、两台变压器、输电线等效电阻和负载电阻。

并按照规范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物理量符号。

一般设两个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1/n2、n2/,相应的电压、电流、功率也应该采用相应的符号来表示。

功率之间的关系是:P1=P1/,P2=P2/,P1/=Pr=P2。

电压之间的关系是:电流之间的关系是:.求输电线上的电流往往是这类问题的突破口。

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分析和计算时都必须用,而不能用特别重要的是要会分析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以上就是2013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延伸阅读:恒定电流公式:2016年高考物理知识点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功率分配P总=P1+P2+P3+P总=P1+P2+P3+10.欧姆表测电阻(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Ig=E/(r+Rg+Ro)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直线传播的例证.(2)影是光被不透光的物体挡住所形成的暗区.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在本影区域内完全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域内只能看到光源的某部分发出的光.点光源只形成本影,非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和半影.本影区域的大小与光源的面积有关,发光面越大,本影区越小.(3)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人可看到月全食.月球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看到的是月偏食.2.光的反射现象---:光线入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其中一部分光线在原介质中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1)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反射定律表明,对于每一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平面镜成像(2.)光路图作法-----------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

(3).充分利用光路可逆-------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

(眼睛在某点A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A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电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

)4.光的折射--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将发生光的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②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sini/sinr=常数.(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折射率---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用n表示,即n=sini/sinr.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之比,即n=c/v,因c>v,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都大于1.两种介质相比较,n较大的介质称为光密介质,n较小的介质称为光疏介质.6.全反射和临界角(1)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或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时,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2)全反射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或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或空气).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用C表示sinC=1/n7.光的色散: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束变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光束,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1)同一种介质对红光折射率小,对紫光折射率大.(2)在同一种介质中,红光的速度最大,紫光的速度最小.(3)由同一种介质射向空气时,红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紫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小.8.全反射棱镜-------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

选择适当的入射点,可以使入射光线经过全反射棱镜的作用在射出后偏转90o(右图1)或180o(右图2)。

要特别注意两种用法中光线在哪个表面发生全反射。

.玻璃砖-----所谓玻璃砖一般指横截面为矩形的棱柱。

当光线从上表面入射,从下表面射出时,其特点是:⑴射出光线和入射光线平行;⑵各种色光在第一次入射后就发生色散;⑶射出光线的侧移和折射率、入射角、玻璃砖的厚度有关;⑷可利用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高中物理必修之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 用Δv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之运动的描述,希望同学们阅读后会对自己有所帮助,祝大家阅读愉快。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匀速圆周运动公式距离2011年高考还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文科的同学要有一个清楚的头脑,总结各科的知识重点并记住。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高中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线速度V=s/t=2πr/T高中地理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中物理实验:万有引力定律高中各科目的学习对同学们提高综合成绩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实验:万有引力定律,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1、万有引力实验仪器:引力常量实验仪(J2158)教师操作:分别用最终变位法、加速度法测量G值。

2、研究等面积定律实验仪器:电火花计时器、长约1米以上的细金属丝、锥形金属摆锤、金属板(30×30cm2)、墨粉纸及白纸(大小与金属板相同)、直尺、绝缘棒(长约0.3m)(1)如图那样装好支架。

把金属丝的一端系在绝缘棒上,另一端系在锥形金属摆锤上。

在金属摆锤平衡位置的正下方铺上金属板,在板上放上墨粉纸,墨粉纸上铺上白纸,四角用金属板压住。

把电火花计时器,高压插接线的“+”线接在金属丝的上端,“-”线接在金属板上。

调节摆锤高度,使摆锤尖在摆动中距纸面约1~2mm。

(2)把锥形金属摆锤拉离平衡位置,并轻轻侧推一下放开,使它在水平面内做椭圆运动。

接通电火花计时器电源,输出电脉冲进行描迹.在锥摆描迹一周时,立即把开关关闭。

找出描迹电源插头,取出描好迹的纸。

定出椭圆的长、短轴、找出椭圆中心。

在椭圆上每隔相等数量的点迹(例如十个或二十个)取一个计数点,连接椭圆中心和这些计数点,得到一系列扇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