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整合解读一、考前点拨考查内容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双音节的或者是成语。
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
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
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
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主要考题形式有以下几项:题型分析:2010 年全国中考试题中的词语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1、选择题: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或解释不当的一项;选出依次填入句子或语段中的词语或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词语或关联词语或熟语使用有误或不当的一项。
2、填空题或表述题:(1)结合语境给词语写解释;(2)根据解释写词语;(3)分析语境中某个词语的表达作作。
3、修改题:(1)改正成语中写错的字;(2)改正一句话或段语里用错的词语。
(二)相关知识复习(一)词的本意、引申义和比喻义一个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最初的最常用的意义叫做本意。
如:“衣“的本意是衣服。
“制衣”、“穿衣戴帽”用的都是它的本意。
引申义:在本意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意思。
如“焦躁”可引申为“气恼”、“发怒”。
比喻义:通过基本以的比喻用法而固定下来的意义。
它是由本意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意。
如“棘”本意是“针形的刺”,但在“棘手”一词中却是“比喻事情难办”。
(二)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
从内容和形式看,成语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凝固性等基本特点。
成语言简意赅,使用得当,可以使言语简洁,增强修辞效果。
1.成语的构造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也有非“四字格”的,如:莫须有、迅雷不及掩耳、牛头不对马嘴等。
“四字格”成语有以下几种一般类型:(1)并列结构丰功伟绩发号施令切磋琢磨光明磊落语重心长深思熟虑(2)偏正结构谆谆告诫中流砥柱世外桃源后起之秀娓娓动听惴惴不安(3)动宾结构包罗万象饱经风霜顾全大局分我杯羹无所事事还我河山(4)动补结构锐不可当牢不可破无动于衷无济于事(5)主谓结构胸有成竹毛遂自荐、喜形于色、心不在焉、名列前茅、声势浩大(三)同义词辨析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叫同义词。
如:“反映”与“反应”;“起用”与“启用”;“截止”与“截至”等。
同义词辨析的主要方法: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这种类型的还有严实与结实精力与精神武力与暴力充分与充足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
“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
“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这种类型的还有抗争与争夺珍视与重视全力与尽力瓜分与分割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这种类型的还有爱护、保护与庇护强制、逼迫与威逼号令、指使与唆使牺牲、死亡与丧命4.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边疆和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区域。
但“疆”比“境”的范围要大。
“人民和公民”都是指取得一个国家国籍的人。
但人民指对敌人而言,而公民的范围要大的多。
再如:“时代”和“时期”都指“一段时间”,但“时代”所指的范围大,多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段时间。
“时期”所指的范围小,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间。
与上面的词语同类的还有书刊和报刊牲畜和家畜功课和作业食品和食物工具和器具5.从语法特点上辨析。
(1)从词性上辨析。
如“英勇和英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
(2)从构词方法上辨析。
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3)从担任句子成分上辨析。
“必须和必需”。
一个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一个是动词,作谓语。
6、看从搭配习惯的不同辨析。
例如“交流”、“交换”都指双方各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对方,但“交流”习惯上多同“思想”、“经验”等含义比较抽象的词语搭配;“交换”习惯上多同“礼物”、“产品”、“资料”等含义比较具体的词语搭配。
(四)易混词辨析在使用时,容易发生混淆的词语,我们叫做易混词。
词语易混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意义相近,使用时发生混淆。
这种情况的辨析方法在上面已经分析到,所以,在此不便赘述。
2、外形相似,使用时发生混淆。
解答词类试题时要注意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从词义上加以区分,或者运用我们上面分析到的方法加以区分。
如:①沉淀沉积沉淀指溶液中难溶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或指沉淀到溶液底层的物质。
比喻凝聚、积累。
例如:情感需要沉淀,才能写出好诗来。
沉积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后积累起来。
例如:文化沉积。
历史沉积。
两词从本意角度更易理解区分。
②遵循遵守遵循指遵照,按照。
例如: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先模仿后创新的原则。
遵守指不违背,与标准保持一致。
例如:遵守交通规则。
③卑劣恶劣前者指性质严重,恶劣,多指行为。
例如: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卑劣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后者指不道德,无耻,侧重心理描述。
3、同音词的混淆。
有些词语读音相同,如果平时复习的时候不够用心,在运用的时候就会模棱两可,拿不准答案。
这除了要求大家平时用心学习之外,还是要学会联系句子理解词义,从意义上加以区分。
例如:①、暴发爆发两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
“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以及“爆发力”等不能用前者。
②、变换变幻如果变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用后者,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等,不能写成“换”③、扶养抚养都有供养的意思。
但晚辈对长辈,或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只能用“扶养”。
“抚养”除“养活”的意思外还包括教养、爱护的意思。
④、度过渡过过度过渡前者用于指时间,如“度过假期”;后者指由此岸到彼岸。
“过度”和“过渡”,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过渡句”决不能用“度”字。
(五)多义词的辨析1.有的词同时存在着互相联系的几个不同的意义,这些词就叫多义词。
多义词的辨析也离不开语境。
主要应从意义上加以理解区分。
例如“宽”这有以下几种意义。
①横的距离大(跟“窄”相对):“马路很宽。
”②放宽,使松缓:“听了他的话,心就放宽了一半。
”③不严厉,不苛求:“对他要从宽处理。
”④宽裕,宽绰:“生活水平提高了,手头比过去宽多了。
”再如:“步”,原来表示行走、步行。
《说文》:“步,行也。
”现代汉语中,“步”的意义有:①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②阶段;③地步,境地;④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⑤用脚走;⑥踩、踏;⑦用脚步等量地。
它所表示的意义增加了不少。
2.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总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几个意义之间根本没有什么联系,那就不是一词多义现象,而是几个不同的词了。
(六)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态度和感情。
有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之分。
在运用词语的过程中,要结合语境准确判断其感情色彩。
(1)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如优秀、壮丽谦逊、刚强。
(2)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如笨、奸诈、卑劣、渺小。
(3)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如结果、状况、配合、方法。
(4)要特别注意褒词贬作,贬词褒用现象。
(七)新词的理解运用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
新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新造词:比如:网民、扶贫、放心肉、减肥茶。
也有一部分词语的形式是旧的,但在新时期产生了新义,即所谓“旧瓶装新酒”,使得新产生的意义一时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义项。
比如,“下课”,新义指被解职;“内功”,新义指自身的素质、实力;“变脸”,新义比喻事物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黑马”,新义指在体育比赛或其他竞争中出人意料的优胜者。
(2)缩略词:缩略就是将一个多音节词语缩成一个音节较少的词语。
新词语的缩略最常见的是由多音节(多为四音节)缩略成双音节。
因为双音节是汉语词语的主要形式。
如,婚姻介绍→婚介,体育彩票→体彩,卫星电视→卫视,(3)外来词:外来词有音译的,如,克隆、镭射、麦当劳等、有音意兼译的,如迷你、伊妹儿等;也有夹用外文字母或全部使用外文字母的,如,IC卡、等。
(4)“准词缀”式新词例如,“超”:超负荷、超现实、超高压;“零”:零距离、零首付、零风险、;“软”:软广告、软环境、软科学、;“看”:看好、看旺、看涨、看跌、看淡;“吧”:网吧、影吧、冰吧。
这种准词缀从形式上看和以往的词缀(如子、头等)相似。
它固定于词头或词尾,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不断地创造新词。
但它们意义并未虚化,都还有明显实在的意义,是新词词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法技巧点拨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方法1.看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意相符。
导致成语的误用,大都是由于误解成语的语意。
例1.四名共同作案的盗窃分子,正在坐地分赃时,被及时赶到的警察擒获。
“坐地分赃”,如果望文生训,就会以为是“坐在地上分取赃物”,而实际上,它的意思是“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坐在家里分取赃物”,用在这个句子中是不合句意的。
例2.游客正乘车观看一路风景,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游客十分遗憾,个个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误解为“因为不能继续观看风景(观看停止)而叹息”。
怎样准确地记住成语的意思呢?诀窍是记住成语中的关键词语的意思。
比如,“喻之以理”,记住“喻”是“告知”,“不言而喻”,记住“喻”是“了解”,这样也就记住它们的意思了。
同样,揣摩成语的意思,也可从成语中的关键词语入手。
比如,看下面这个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对美国来说,黑海石油储量多寡并不重要,该地区特殊的战略地位才是当务之急。
“当务之急”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急”应当是个名词,“急”通常是“紧急”的意思,作名词的时候,那就应当是“紧急的事情”。
抽出句子的主干一一战略地位是紧急的事情,显然不通。
2.看成语与其它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例3.她想得天花乱坠,仿佛已经征服了砖塔胡同和四牌楼一带。
“天花乱坠”用来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它不能与“想”搭配。
例4.就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崖壁上,爬满了绿阴阴的青苔。
“人迹罕至”意谓“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爬满青苔的崖壁,是没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迹罕至”来修饰。
3.看成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是否恰当。
例5.特别是铁路近旁的河堤,更是牢固严实,固若金汤,简直连个蚂蚁洞的孔隙也没留下。
“固若金汤”是用来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的,这里用来形容“河堤”,适用对象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