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题型1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题型1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 大禹治水和契被封于商是我国古代许多文献史料中记载的内容,并 不能将其完全归于神话传说而认定其毫无历史价值,故排除 A 项;题意中记载 的内容属于文献史料,但是有待实物的考证,故选 B;《史记》中的记载属于司 马迁二次加工整理的记载,不是一手史料,故排除 C 项;《史记》记载虽然以 信史著称,但大禹治水和契封于商属于没有实物考证的记载,不能就此推断该 则史料就是可信的,故排除 D 项。
答案 D
第18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9.(2019·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二模)有人说,对 1949 年以后中国史的研 究,应“少泡图书馆,多找普通的中国人交谈,他们每个人的嘴边都有一 部生动的中国史”。这里他强调的是,现代史研究中( )
A.应重视口述材料的丰富性和解释历史的多元性 B.相对口述史料,文献、实物史料几乎没有价值 C.图书馆里少有中国当代历史的文献档案等收藏 D.普通老百姓认识当代历史的能力超过史学专家
答案 C
第16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8.(2019·安徽省阜阳市高三一模)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内 这是世界上最早成文法的
A.
容
汇编
B.
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 财政来源
1896 年,梁启超在《变法通
A.新历史考证学丰富了历史研究视野 B.史料是新历史考证学的前提和灵魂 C.新史料运用是对清代考证之学的发展 D.历史观念变革赋予传统史料新价值
第7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解析 材料中“继承传统的新历史考证学”“都置于史料范围之内研 究”说明新的历史考证方法有利于历史研究视野的开阔,A 项正确;B 项强调 史料是新历史考证学的前提和灵魂,这样说过于绝对。因为材料说“新历史考 证学得益于‘四大新史料’相继发现及历史观念的深刻变革”,因此可以看出 新历史考证学与新史料以及历史观念都有关系,不能只说史料是前提与灵魂, B 项错误;新历史考证学是对清代考证之学的发展,而不是新史料运用,C 项 错误;新史学方法的进步并不等同于历史观念的变革,D 项错误。
答案 A
第9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4.(2019·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二模)“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从此西方侵略者纷至沓来,穷凶极恶地发动一次又一次对中国的战争,迫 使清政府妥协就范,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入半殖民地的深渊”。这一认识 ()
A.违逆历史事实 B.符合唯物史观 C.夸大历史影响 D.强调民族抗争
第4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1.(2019·安徽省六安市四模)商朝人多占卜,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 生活,包括祭祀、收成、征伐、天气、祸福、田猎、疾病以至于生育等, 几乎无事不卜;将所卜之事及应验情形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由此留下了珍 贵的甲骨卜辞。这反映出商朝时期( )
A.珍藏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B.形成了完整的史学体系 C.具有贯通古今的历史观点 D.编辑了最初的历史典籍
D.揭示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唯物史观是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政治 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等,根据材料关键词“经 济生产”“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可知这一论断是唯物史观 的集中表述,故 A 项正确;材料是从经济和政治精神的角度论述,没有涉及到 阶级斗争,故 B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制度,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第12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6.(2019·山西省大同市高三模拟)下图是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腕》, 描绘了女性在新式照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的场景,令人看出上海的社会生 活。该图可以视为( )
A.图像史料 B.文字史料 C.历史概念 D.历史结论
第13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第19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高三模拟)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研 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 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 确的是( )
A.史学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C.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 D.导致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
答案 A
第14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7.(2019·湖南省衡阳市高三一模)“古代希腊的经济史研究在这 100 年 的争论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史料的基础扩大了,碑铭、考古与文献等 史料,新的理论与方法被综合运用于历史研究之中,不仅工商业的研究持 续受到重视,而且农业、土地制度、信用、交通、奴隶制等都得到深入研 究,一些老问题被从新的角度加以解释”。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第1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第2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专项微测 第一部分 高考题型突破练
第3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题型1 史观与史学研究方法 时间:15分钟 满分:48分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解析 据材料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腕》和图片中的信息“女性在新式照 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的场景”可判断,A 项正确;据材料“晚清画报”可判断, 不是文字史料,B 项错误;据材料“描绘了女性在新式照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 的场景”可知,它不是历史概念,C 项错误;据材料“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 腕》,……令人看出上海的社会生活”,它不是历史结论,D 项错误。
第5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解析 材料中“所卜之事及应验情形记录在龟甲兽骨上,由此留下了珍贵 的甲骨卜辞”表明商朝时期珍藏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故答案为 A 项。B 项, 材料未体现形成了完整的史学体系,排除;C 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具有贯 通古今的历史观点的结论,排除;D 项,材料只是表明商朝时期“留下了珍贵 的甲骨卜辞”,没有反映编辑历史典籍,排除。
第10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解析 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等 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 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深了;1900 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后,列强通过《辛丑条约》进一 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 廷”。由此可见,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强签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一步地推 入半殖民地的深渊,符合唯物史观,故选 B。上述认识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A 项;上述认识符合历史影响,排除 C 项;上述历史认识,突出列强侵略,没有 强调民族抗争,排除 D 项。
答案 A
第8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3.(2019·河南省六市高三一模)《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
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
的基础”。这一论断( )
A.是对唯物史观的集中表述
B.提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依据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 C
第21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11.(2019·福建省福州市高三模拟)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
不断升温,“国学热”成为历史研究的新热点;新世纪以来,生态环境不
断恶化,环境史又成了历史研究的新宠儿。这一状况说明( )
A.环境史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B.历史学科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
第20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解析 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学术界的繁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改 革开放新时期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并提出了“二为”方向,文学艺术创作再 现勃勃生机。故答案为 C 项。A 项,“完全摆脱”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 项, 材料反映的是史学研究方面,属于学术问题,是“百家争鸣”的表现,不是“百 花齐放”的反映,排除;D 项,材料没有反映史学研究的趋势,排除。
C.
议》中提出“法者天下之公 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制
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D.
1922 年,中共“二大”在宣 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 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 大要素。”
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 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 要地位
第17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世界上最早成文法是《汉 谟拉比法典》,故 A 项错误;海外贸易税是对外贸易繁荣的表现,而史实只是 叙述宋元时期商业繁荣,没有提及海外贸易情况,不能得出该结论,故 B 项错 误;史实中梁启超主张变法,不是主张君主立宪制,故 C 项错误;从史料“中 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说明中共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 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故 D 项正确。
答案 A
第6页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考前顶层设计·历史通史版·教案
2.(2019·江西省红色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清代考证之学高度发达,形 成了“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广参互证,追根求源”的考证方法。继承传 统的新历史考证学得益于 20 世纪初年“四大新史料”(甲骨文、敦煌文书、 汉晋木简、明清档案)相继发现及历史观念的深刻变革,启发历史研究者由 以帝王将相为中心转向以社会生活演进为中心,从以往依靠古代文献资料 到利用“上自穹古之石史,下至昨今之新闻”,都置于史料范围之内研究。 这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