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3、打造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标杆工程”。
围绕“完成中心任务、促进业务工作”,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效能建设、文明 创建等活动,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中心工作和重点工程建设,引导党员 走进一线、服务中心、贡献才智。将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机关党组织活动始终,开 展“讲责任、重感情、转作风、强素质”活动,推动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农村、服务农村, 帮助农村加强组织建设,为各行业党员当表率、做榜样。
第一,基层性; 第二,独立性; 第三,自治性。 居民 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通过居(村)民的自 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工作,实行民主选举、民主 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水东镇的地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茂名水东镇2012年基层民主组织建设工作计划
2012年水东镇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要求是:以”基层组织建设年 “为契机,继续围绕建设’工贸强镇、建材大镇、文明新镇”工作目 标,着力强化基层组织功能,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 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推进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广泛开展群众观
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三群”教育,结合“两级书记大走访”活 动,建立领导蹲点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制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结对联系党支部书记,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继续深化村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推进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 区)便民代办点建设,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体系。
含义 基层民主制度主要是指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是 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性 : 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式、方法、程
序的总和,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 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问题
(一)选举秩序混乱。 选举程序有待改进。国家法律没有制定破坏选举处罚措施,公安部门也很 难认定是否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同时选举程序太复杂,时间太长,许 多选举环节也有待进一步规范。 从选举村委会、产生候选人到正式选举都需要 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到了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给了贿选者、 拉帮结派者以可乘之机。 (二)村委会决策不够“透明”。 一些民选的干部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开。在处理村里的重大事项 上,很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造成决策失误,影响了村里的 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
▲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我国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 仅关系农村自身的稳定与发展,也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社会主义社会的 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 契机。它为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有利的发展环境,同时也 对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非公企业等领域党建工作。在深入排查的基础上,集中时间和力量,
强力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通过单独、联合、挂靠的方式,对未组建非 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进行成功组建。
3、党员队伍建设工作。在发展党员中全面落实票决制、公示制、预审制、
责任追究制、农村入党积极分子联名推荐制,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党 员发展质量。建立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入开展“双培双带”、 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党员承诺制、党员中心户、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载体活动, 切实提高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本领。推进电教远教工作,重点抓好站点管理 员按时开机播放电教知识,确保农村党员干部按时收看电教节目。进一步健全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开展“七一”集中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老党员活动, 帮助老党员解决实际困难。
●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依法推进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农村事务议事会、 听证会、矛盾协调会制度,同时规范运作机制,通过多 种形式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二)健全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开展农村社会调查,及 时反映农民们的不同诉求,切实提出解决方案和工作对策。
(三)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民 的文化水平和民主素养,使其学会行使民主权利,保证村民自治规范运 作和健康发展。
(四)选举程序要进一步规范和简化
(五)规范决策监督机制,保证决策的有效性。无论是决策过程 或实施结果,都要采取一定形式进行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
(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调大中专毕业生、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等形 式,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七)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 农村基层民主特别是村 民自治的平稳推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4、打造流动党员“双联工程”。
强化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经常性联系,建立流动党员网络党支部,建 立完善流动党员持证外出制度、信息管理台帐制度、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制度、日 常联络制度和外出流动党员家庭帮扶制度,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掌握流动党 员基本情况,提供及时有效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流动党员自觉与党组 织保持联系,组织流动党员“本地承诺、异地践行”,鼓励流动党员反哺家乡, 促进资金回归、项目回落、人才回引。
(三)村务公开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农村严重缺乏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人才流入城市,使得农村人才匮乏。另 一方面,能成为村主任候选人,敢于竞选村主任的都是素质较高的村民, 竞选村主任失败后,也就没有资格再竞选其他村委成员,这样造成了人 才浪费。 (五)村民 群体存在文化水平低,民主素养差的问题。 目前,有两种倾向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一是自私狭隘,政 治冷漠,缺少对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的热情和关注; 二是不受约束的个 人主义倾向,在追求个人利益时缺乏必要的契约与合作意识,不能正确 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自由与公共权威的关系。 (六)受到传统旧意识的影响,村民自治的社会法治环境差。 由于受长期的转至历史影响,中国农民非常缺乏民主经验和民主 习惯,不善于行使自治的民主权利。
(三)打造“五大工程”,促进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1、打造“红旗工程”。 结合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工作,在全镇大力实施以创建“红旗党组织”、争当 “星级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红旗工程”。组织党员对照星级党员创争标准,分 别就拟达到的目标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在 实施、评议阶段,由党员所在党支部结合党员公开承诺情况,组织全体党员、群众及 服务对象代表对党员进行评议,实行量化评分;镇党委按照红旗党组织标准和下属党 组织承诺情况,结合中心工作,对下属党组织量化评分。以“两个量化”增强各级党 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实现“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目的 2、打造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工程”。 充分发挥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的作用,全面整顿后进村工作。加强党组织书记后 备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培育,进一步充实后备力量。全面落实村干部“一定三 有”激励机制。通过村级党组织书记例会,抓好村级党组织书记学习教育工作,积 极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培训班。
教育系· 文秘班· 第三技能小组制作 成员(学号):
梁妍君(12301120116) 黄淑娴(12301120117) 招丹婷(12301120119) 陈春洁(12302150132) 罗活玲(12301120120) 甘成枝(12301120122) 李 娟 (12301120118)
基层民主制度
★工作措施
(一)建立“三项制度”,确保基层组织建设有序开展 1、建立镇、村党组织“一定两评三公开”制度。进一步健全 完善各村(社区)“一诺双述双评”、党组织书记“双向述职评议” 工作,实行“一定两评三公开”制度。把“一定两评三公开”落实 情况作为村级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一定”,就是基层党 组织年初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目标,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 节点、完成时限及责任人。“两评”,就是镇党委初对下级党组织 所定目标进行评审把关,年终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述职考评。 “三公开”,就是公开工作目标、公开考评方法程序、公开考评结 果。)
5、打造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工程”。
实施以“争创党建示范项目,争创党建示范点,争创党员示范岗”为主要内容 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行动。以示范点规范化建设具体标准,全面打造党建品牌,努 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一地一品”。建立镇级党建示范点,确立党员示范岗,积极 构建覆盖全镇的党建示范网络,形成“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基层党 建工作格局。
3、建立组工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结合“组工干部下基层”
活动,镇、村两级每名组工干部联系帮扶一名困难党员、一名贫困中 小学生。定期到帮扶对象家了解情况,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二)突出“三个重点”,努力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 局 1、农村党建工作。加大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力度,针对后进村党组织的
情况,制定整顿方案,形成有力的推进机制。继续将村(社区)干部教育 培训纳入全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全面提高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进 一步加大对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和指导服务力度,推动选派选 聘工作稳步开展并取得实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