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泉湖乡绿色瓜菜配送中心头墩片冷藏保鲜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酒泉市泰文养殖专业合作社编制时间:2012 年9 月22 日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肃州区泉湖乡绿色瓜菜配送中心头墩片冷藏保鲜库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单位酒泉市泰文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乔太文所有制形式: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4、项目主管部门酒泉市商务局5、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地点在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乡政府东酒沙路四公里处南侧,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建设期限: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
(1)新建低温冷藏库、农产品包装车间、超市、交易大厅等设施;(2)新建农产品检验室、信息中心、宾馆、餐厅、停车场、办公区、生活区等辅助设施。
(3)指导建设标准化蔬菜温室1000 座。
(4)新建泰文绿色食品直销超市100 家。
6、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代表项目申报单位:酒泉市泰文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乔太文7、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新建蔬菜恒温保鲜库10500 平方米,农副产品交易大厅1500 平方米,低温冷库、商铺2500 平方米,招待所、饭馆等辅助设施1000 平方米,农产品检验中心200 平方米、直销超市100 家,增加绿色食品加工生产设备、冷藏运输车辆、冷藏系统、化验检测、电子信息系统、地面停车场及地下通风、排水系统等。
项目总投资3000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712 万元乔老二绿色食品直销店100 个,周转资金800 万元;设备购臵费:150 万元;土地转让费:100 万元;前期费用:88 万元;其它费用:150 万元。
7.1 申报单位自筹解决1560万元,占投资总额52%。
7.2 申报单位通过银行贷款解决1440 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8%。
8、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可直接吸纳经营业主500 户,加入到市场经营中来,从而带动全乡11个行政村、46 个自然组广大农户发展农副产品生产,成为肃州区东部地区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
依靠312 国道,酒航路从泉湖乡穿过的交通优势,及连霍高速公路、兰新铁路四通八达的便利条件最大幅度的辐射肃州区、嘉峪关市、四0 四基地、瓜州县、金塔县、航天城、额济纳旗(部分瓜菜还通过额济纳旗海关运送至外蒙)、张掖市及周边省市等地区,逐渐发展成为酒泉市东部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瓜菜保鲜储运基地。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家财政部《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意见》;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3、农业部文件。
农发[2003]15 号《关于在全国创建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出口示范县的通知》;4、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3]14 号《关于批准第九批农业部定点市场的通知》。
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泉湖乡现有9个行政村,86 个村民小组,5301户,19733 人,耕地面积35122 亩,是全区离城区最近的一个乡,也是设施蔬菜种植规模最大的乡镇之一。
泉湖乡是肃州区农林副特产重点产区,其产品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均排在全区各乡镇前列,产品质量好,交易量大,吸引省内外各地客商争相竞购,部分瓜菜还远销到海外成为国外友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项目新建的农副产品冷藏保鲜库依托产地资源优势,利用百年来无人开发利用的荒滩盐碱地,依托周边乡村公路、县市级公路、312 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兰新铁路四通八达的便利条件,和农民联合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储运基地,能够实现有偿服务,合同收购、储运,自愿联合,自主经营。
储运基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撑和储运条件、价格信息、交易场地,配套提供产中、产后服务,建立技术档案,保证产品质量,为商户和加工企业供应优质原材料,储运基地为种植业保驾护航,解决农产品储运的后顾之忧,直接带动2000 多户农民致富,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扩大种植面积,辐射周边地区。
储运行业是种植业和加工业之间的纽带,将两端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依托市场运营,形成地区产业优势。
项目建成后,也可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促进了农副产品产业的长足发展。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要求,建设规模适当,条件完善,货源充足,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是很好的发展项目。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三农问题摆到一切工作的首要位臵。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性措施,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酒泉市政府根据国家和甘肃省委、省政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把农产品生产、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作为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增加农业收入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大投入、优化政策、创新环境、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国家政策的支持,更掀起了农业发展的潮涌之势,泉湖乡党委、乡政府及时抓住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再塑一个河西”、酒泉市委市政府“打造风光电陆上三峡” ,重振酒泉“商品粮基地”雄风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加大领导力度,高瞻远瞩,因势利导,全面规划,整体布局,建立多样化经营模式,多元化产业结构,创新生产方式,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农副产品市场为龙头,促使工、贸、农一体化和产、供、销一条龙,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全面发展,瞄准农业科技领域和国际市场前沿,把现代化农业规模做强做大。
2012 年,泉湖乡党委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服务城市、富裕农民, 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的总体部署和区委区政府“ 全面普及2+2 富民增收工程”的战略思想,提出“发挥城郊优势,培育蔬菜大乡”的思路,为拓宽农民蔬菜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通过招商引资,规划在肃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以东,酒四路以北新建农业物流产业园,建成一个集农产品收购、批发、贮藏、配送和农超对接功能齐全的农产品集散基地。
项目建成后,计划通过“市场+农户带基地”的经营模式,拓展经营领域、创建特色品牌、搭建交易平台,实现蔬菜订单生产和农商对接,带动周边乡镇蔬菜产业的大力发展,对活跃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流通销售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规模化的商品基地,要求规模化的交易市场和储运基地,酒泉市泰文养殖专业合作社乘势而上,决定在新建绿色瓜菜配送中心的同时,配套建设绿色瓜菜储运保鲜基地,以扩大市场储运容量,增加配套服务内容,改变经营模式,在农村建立规模化无公害农产品产、储、销示范基地,解决农副产品在种植、销售和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在服务中创造效益,发展自我,为当地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当前,绿色瓜菜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地区总产量高,上市交易量小,大部是地头交易,农民信息传播不灵,不了解市场行情,交易盲目,缺乏规则,造成利益流失。
种植之前缺乏市场信息指导,带有盲动性,往往是去年啥值钱,今年就种啥,造成部分品种供不应求,部分品种相对过剩。
种植过程中,为追求最高产量和最大收益,不惜使用化肥、农药。
日益抬高的世贸门槛挡住了化学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农产品进入,给下游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外贸出口带来极其严重的制约,影响了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加之农民生产技术指导跟不上、种苗退化、病虫害问题、科学管理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决。
产品收获时,商贩粗放经营,不能进行科学地初加工整理和合理储存,有的甚至有意逃避检测化验,优劣混杂,使一些劣质甚至霉变的农副产品流入市场。
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必须改变观念,创新意识,要求种植业、商业、加工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坚持贯彻农副产品无公害化“关口前移”的指导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进农副产品市场建设,把有形市场载体做大做强,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业优势、经济优势。
肃州区泉湖乡绿色瓜菜配送中心建成后,绿色瓜菜的储运和保鲜便成了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修建规模化的冷储藏库是必需的和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地点条件一.地理条件与场址位置酒泉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境内有世界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嘉峪关、西汉酒泉等名胜古迹和酒泉卫星基地等,东连本省张掖地区,南接青海省,西临新疆,北与内蒙和蒙古共和国交界,东西长680公里,南北宽550 公里,总面积19 万平方公里。
辖区内有肃州、金塔、玉门、安西、敦煌五个农业县(市)、区和肃北、阿克塞两个牧业县,本项目实施区辐射到全市七个农牧业县(市)。
酒泉市有耕地168 万亩,草场6997 万亩,日照时间长、降雨少、温差大,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市内种植业全部为灌溉农业,主要依靠讨来河、疏勒河、党河和黑河四大水系的地表水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特殊的自然条件,保证了农作物和秸秆的产品质量。
本项目场址选择在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乡头墩村酒沙公路南侧,距离市区5 公里的泉湖乡头墩村地界内。
定界于酒沙公路以南,酒航公路以东,头墩蔬菜批发市场以北。
项目建设地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强烈温差大,冬冷夏暖日照长,秋凉春旱风沙多,绝对最高气温38.4 °C,绝对最低气温零下31.6 °C,年平均气温为7.9 °C。
平均日照时数3304.4小时,无霜期130天。
二. 气象条件肃州区泉湖乡深居内陆, 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强烈温差大,冬冷夏暖日照长,秋凉春旱风沙多。
年平均气温变化6.3 °C- 8 C,年平均最高气温14.2 - 16.1 C,年平均最低气温0.3 - 0.7 C。
绝对最高气温38 C,绝对最低气温—31.6 C, 全年日照总时数3225.1 -3305.8 小时,早霜冻初日9月24日-9 月29 日,晚霜冻5 月7 日- 5 月14 日,无霜期140 - 150 天,冻土初日10 月13 日- 10 月21 日,终日4 月6 日- 4 月14 日,初终间数169 - l79 天,平均冻土深度115 厘米,最小冻土深度99 厘米,最大冻土深度141 厘米,年平均风速3- 4.4 米/秒,最大风速28 米/秒;降水量54-77 毫米,年平均自然蒸发量2567 毫米,干旱指数24.96,是温带荒漠气候向暖带荒漠气候过渡的交汇地带,属严重干旱区。
三.土壤与植被酒泉市属干旱荒漠区。
由于沙漠区的沙漠变化过程和人类活动影响,绿洲内部和外围形成明显的区别,以土地结构分为山地、丘凌、平地、滩地、低平地。
土壤分类在绿洲外围以灰棕漠土为主,风沙土、林灌土、内陆草甸土和内陆盐土等六种土类,二十二种亚类,三十五种土属。
植被分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人工植被有二白杨、沙枣、红柳、花棒等灌丛固沙林草;天然植被有耐盐碱、耐干旱的梭梭、泡泡刺等。
四. 水文条件酒泉市年平降水量54-77 毫米,年降水日66-85 天,最长连续日数4-7天,一日最大降水量29.1 -32.8 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151 天,年蒸发量2337.5 -3566.3 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