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重点整理1、摄像机的分类与特点A广播级摄像机。
优点:图像信号质量最好,技术指标最优。
缺点:体积笨重、价格昂贵B专业级摄像机。
优点:价格适中,各方面性能比较优良缺点: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级摄像C家用级摄像机。
特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灵敏度指标高2、标准镜头视场角和人的单眼视角(水平30度垂直22度)相接近的光学镜头,我们称之为标准镜头。
摄像机标准镜头的焦距大致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相等。
焦距大于标准镜头的称为长焦距镜头或望远镜头小于标准镜头的称为短焦距镜头或广角镜头3、景深景深是指镜头针对某一被摄物理调焦清晰之后,位于改主体前后方的景物也能形成清晰影像的纵深范围。
4、滤光镜滤光镜是摄像机镜头的附件,光线经过滤光镜后会发生改变,然后通过镜头成像。
5、镜头的主要调节功能A.焦点调节跟焦移焦自动聚焦B.光圈调节自动光圈手动光圈瞬时自动调节常用方法:在自动光圈状态测定光圈值然后调整到手动光圈状态再根据景物亮度分布和主体物亮度修正,按修正后的光圈值拍摄C焦距调节6、不同焦距镜头表现特点及比较长焦距镜头的景深小,短焦距镜头的景深大。
长焦距镜头视角窄短焦距镜头视角宽。
长焦距镜头所拍摄画面景物范围小短焦距拍摄的范围广长短焦距镜头在空间感上有不同的变形。
7、变焦距镜头的特点摄像机镜头一般采用变焦距镜头。
变焦距镜头是相对定焦镜头而言的一种可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由多组正、负透镜组成,除固定镜组外,还有活动镜片组,通过活动镜片组的前后移动,可以连续改变镜头的焦距值。
常见有12.5mm-75mm 10mm-150mm 9.5mm-114mm 9mm-117mm 最长焦距值除以最短焦距值就是变焦倍数8、变焦镜头的优点a.操作简便,节省人力b.在摄像机机位不动的情况下实现画面景别的连续变化。
并且在无法移动机位来实现运动拍摄的环境条件下,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来方便的拍摄变焦推拉镜头c.可以拍摄一种镜头焦距与摄像机机位同时变化的复杂运动镜头,形成新型的综合运动镜头样式,增强画面造型的表现力d.通过电动控制装置调整,相对于机位的移动拍摄,可使画面景别的变化均匀平稳,并且方便拍摄急推急拉的运动画面9、变焦镜头的缺点a.由于镜头制造更复杂,与固定焦距镜头同等焦距的情况下,变焦镜头成像质量要差,但一般能满足电视系统的分辨率要求b.变焦距镜头拍摄的推拉镜头虽然画面景别连续发生变化,但与机位移动拍摄的推拉镜头不同画面的透视效果不变,与实际运动产生的视觉习惯不符c.容易造成变焦距造型表现效果的滥用10、光源光源是指能发光的物体。
光源可以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大类。
不同光源有不同的照明性质:自然光源强度大、使用经济,但受各种自然条件影响变化复杂;人工光源特别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各种电光源,使用方便并可以根据创作需要和客观条件灵活的运用11. 色温标志白光色度的概念,即是色温。
色温原是物理学概念,是电视光源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光源的颜色质量。
它是利用绝对黑体的温度与其辐射光的色度关系来标志白光色度的一种方法。
色温用开尔文温标,以绝对零度(-273c)为基准,以k为符号,它与光源的实际工作温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12、顺光又叫正面光平光。
层次较平淡但能较好的表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构成一种平调照明13、侧光层次感和立体感较强14、逆光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显得突出轮廓形态鲜明但缺乏立体感和只敢表现15、顶光能取得较好的影调效果但是缺乏中间过渡层次,有时会使被摄画面变形16、脚光脚光的光影结构和顶光相反有反常的艺术效果,是丑化人物形象的另一手段。
还可以表现和渲染特定光源特征和环境特点。
17、硬光硬光是指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
有高度方向性,形成界限分明的阴影,可以显示出被摄体表面轮廓和结构。
18、软光是散射在物体表面而不产生明显阴影的照明光线多做副光、底子光和修饰光使用19、辅助光又称副光,是不补充主光所未照到的背光面的光线。
用以减弱主光投射的生硬粗糙的阴影,减低受光面和阴影部分的反差,决定景物阴影部分的质感和层次的表现,帮助20、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
主要任务是勾画和突出被摄对象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形式有较强的装饰性和美化效果,但这种美化表现手法不宜滥用,特别是在纪实性影片和节目中更应慎用否则会给人虚假的感觉21、电视照明光线的作用A照明被摄体,满足摄像机技术要求B表现被摄体外部形态C突出画面主体D烘托环境气氛,突出环境特点E构成画面构图关系F创造画面连贯性G刻画人物形象22、自然光主要光源是太阳。
自然光随着季节、气候、地理条件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23、人工光的特点(1)人工光的优点不受地理位置、季节、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时空限制。
其次,人工光便于调整。
亮度可强可弱,色温可以进行调整和改变灯光照射范围和对象可以人为调整光位、方向、角度进行控制和改变制造丰富造型效果(2)人工光缺点装备复杂技术受限灯具及其附件比较复杂,必须与交、直流电线路连接携带不便。
光线强度、色温不够稳定。
空间照度分布不匀。
受灯管质量,灯管使用时数供电电压制约24、匹配的原则同一场景中若干镜头之间应该具备一致性的要求,我们称之为匹配的原则。
所谓匹配是对同一场景中一组连续镜头之间的一致性要求25、轴线规则当两人的位置确定下来之后,在两人之间可以划定一条无形的“关系线”。
这条关系先以他们相互的视线走向为基础的,我们称之为轴线。
为了满足有关位置匹配的要求,两人谈话镜头的拍摄机会只能安排在两人关系轴线的一侧,即180度范围之内,而不能越过关系先到另一侧去架设机位进行拍摄,否则违背180度轴线规则,我们称之为越轴或跳轴。
26、平行机位:和定位机位呈平行线排列。
双人画面分离为两个独立的单人镜头只有景别变化,由中、全景变为近景或特写。
2号和3号机位彼此是平行,之间构成组接的平行关系。
27、同轴镜头:如果两个镜头方向相同而距离不同,这两个镜头具有共同的视轴,通过光学地或实际的推进或拉开摄像机可获得一组同轴镜头,来等效于某个特定机位。
28、解决越轴的办法A. 当需要越轴拍摄时,应尽量用一个不间断的镜头移动越过轴线,引导观众去直接看到方向或位置的改变B有准备的拍摄些中性镜头备用。
中性镜头即无方向性镜头。
中性镜头插在越轴拍摄的两个镜头之间,可以缓冲屏幕假定位置放心的突然变换给观众视觉产生的不适,使其过渡到新的机位安排C拍摄一些景物空镜头,必要时插入越轴镜头之间来缓冲和过度D重新使用一个定位镜头来确定新的轴线关系29、双轴线问题在以人物为主(近景别)时,以关系轴线为准,在以运动(远景别)为主时,以方向轴线为准。
双轴线中存在一条主导轴线,决定拍摄机位安排。
30、主镜头A.主镜头又称马斯特镜头。
是指镜头在内容上处于镜头段落的核心地位,段落所要表现的时间、空间环境的整体含义是用主镜头表达的,也就是说仅仅通过主镜头就可以了解该段落或场景的主要内容。
B.主镜头往往是全景镜头,起定位镜头作用C.在电视新闻拍摄中,主镜头代表新闻事件的主要线索,是必须优先考虑拍摄的首要环节。
D.“挑、等、抢”三字方针挑选最佳对象,等待最佳拍摄时机,抢拍下新闻事件或场景的主镜头31远景表现悠远的景物,是一种宏观性的镜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景色远景以表现自然景观为主;二是场面场景以表现人群集合为主,有造势作用,从特征上说,远景和全景的区别:全景以环境为背景,完整表现人的行动。
远景是以表现环境和场景为主。
除了造势功能之外,还能通过表现自然来表达宁静、深沉等情绪。
32.全景全景镜头的特点:既有较完全的环境描写,又有较完整的人物行动描写。
特别适合用于环境来烘托、渲染和描绘人物和主题。
全景镜头是突出人物行动和环境因素的整理性镜头。
33.中景特点:以人物为主,兼顾环境。
A.中景镜头宜于揭示两人或一组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表现人物关系的景别。
B.用中景镜头交代环境,要比全景省时、省力、省钱是简洁交代环境的景别C.表现运动时减弱或淡化了环境背景,把运动推到了主要位置中景是强调运动的景别D.由于中景居间特点,以中景支撑全片结构可以形成渐进式编辑的平滑效果;中景是具有主要结构作用的景别。
E.在电视新闻中,中景往往是新闻采访段落的主要景别。
34、近景近景是强调人物的景别A.在电视片或新闻节目中,主要人物是以近景来亮相的。
是人物绘画和摄影长期以来形成的约定俗成的造型庄重典范适合人的阅读习惯。
因此近景是人物的肖像景别。
B.构成两人谈话或新闻采访段落的主要景别之一。
(内反拍和平行机位用近景)C.在以表现人物为主的场景或段落中近景镜头往往替代中景镜头担当结构支撑的作用。
近景因而有时是段落结构的“重音”景别D.在武打片一类的动作片中,有时用近景夸张动作的强度。
近景由于范围小,一般不适宜表现动作。
另一方面,放大了动作幅度,画框对运动的分割则产生对画外动作的联想。
近景可用来对动作进行分解组合处理。
35、特写和大特写特写镜头影视的面相学,大特写属于微相学范畴。
主要功能:特写和大特写主要功能在于它们深刻地揭示细节细貌,戏剧性的展示人物的心理情感,并能通过相似性或联想的作用达到镜头切换或转场的结构安排。
特写镜头实现了艺术的“强制性”,特写镜头对细节和局部的描绘能触发联想、想象和期待。
特写镜头具有时间的自由性和空间的独立性,可以任意随情的进行转场。
36、反拍镜头的角度转换反拍是指一个镜头的拍摄选择在上一个镜头拍摄方向的正反面或侧反面的角度来进行,也称反打。
反拍是电视摄像角度变换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反拍使得电视摄像的角度安排既自由又规范,既灵活又多变,又有章法可循。
在后期编辑时运用动作编辑的一些技巧,选择恰当的反拍镜头的切入点和时值,可以使动作更精练简洁。
37、视点的转换客观镜头:代表中立性视点的镜头。
在电视叙事中起着主要作用,数量绝对的多数。
客观镜头的成立根本上在于观众对电视编导所选择镜头的普遍认可,角度的不断变化实际上也代表了多数人亲临现场旁观所可能采取的观点。
力求平静而无主观痕迹的表现防止怪诞的摄像角度。
主观镜头:代表特殊观点。
狭义:仅仅指的是剧中人的视点镜头。
广义:1.主观视点镜头是电影电视的第一人称,引导观众从剧中人的视点看世界。
2.主观表现性镜头可以是片中人臆想和幻觉的主观感受镜头,也可以是虚构的物件视点镜头。
常常要求对画面作夸张和变形的处理。
3.主观评论性镜头,是让摄像机后面的人主观介入的一种方法,往往让镜头直接与片中人物进行交流对话,出现现场参与的效果。
38、线条和形状线条和形状是构图的基本形式要素之一。
不同的被摄体具有不同的形状,从不同角度拍摄被摄体则可获得不同的形状。
画面中的线条有这样几类A.线状物体,如电线等远距离的铁轨等也以线条状存在B.物体额轮廓线条C.由画面得光影,色块等形成的边界线条,由光学镜头产生的透视线条D.多个物体排列所构成的关系线条39、影调光影所构成的物体形态的明暗程度,在电视画面上表现出深浅层次不同的阶调,我们称之为画面的影调,是摄像构图的形式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