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军部重建

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军部重建

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军部重建
2006-06-22 17:02:24
新华报业网
1940年秋,国民党顽固派以华中为重点,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

国民党政府攻击新四军“游而不击”,限令在大江南北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所有部队——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规定地区、新四军加入八路军序列。

中共中央为顾全大局,确定“对皖南取让步政策,对华中取自卫政策,而在全国则发动人规模的反投降、反内战运动”的墓本政策,一方面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险恶用心,面令皖南新四军部队北移。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在途中遭到预先集结的国民党军7个师8万兵力的包围袭击。

新四军部队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被叛徒杀害,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英勇殉职。

1月17日,国民政府军委会诬蔑新四军是“叛军”,撤销其番号,将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从而将反共高潮推向顶峰。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摧残抗战力量的罪恶行径。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并发表谈话,提出解决皖南事变的12条办法。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之后,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建。

中央军委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新军部以原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建。

新军部成立后,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将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各部,统一整编为七个师和——个独立旅。

第一师由原另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成,师长粟裕、政委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在苏中地区活动;第—二师由原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编成,张云逸兼师长、郑位三仟政委、罗炳辉任副师长、周骏鸣任参谋长、郭述申任政治部主任,在淮南地区活动;第:三师由原八路军第五纵队所属部队编成,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彭雄任参谋长、吴法宪任政治部主任,在苏北地区活动;第四师由原八路军第四叫纵队所属部队编成,彭雪枫任师长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在淮北地区活动;第五师由原豫鄂挺进纵队所属部队编成,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刘少卿任参谋长、任质斌任政治部主任,在鄂豫边区活动;第六师由原四军第二:支队和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合编而成,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罗忠毅任参谋长,在苏南地区活动;第七师由原无为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挺进团及皖南事变突围部队编成,张鼎丞任师长、曾希圣任政委、李志高仟参谋长、何伟任政治部主任,在皖江地区活动;独立旅由原八路军第—一五师教导五旅编成,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

此后,为了加强对地方抗日武装的领导,在淮海、苏中、盐阜、淮北、淮南等根据地还九后成厂军区和军分区。

覃健任淮海军区司令员,金明任政委;粟裕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刘炎兼任政委;洪学智任盐阜军区司令员,刘彬仟政委;赖毅任淮北苏皖边军区司令员,刘子久任政委;杨梅生任淮南苏皖边军区司令员,刘/顶元任政委。

194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成立,刘少奇任书记,陈毅、张云逸、邓子恢、赖传珠为委员。

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华中军分会和新四军新军部的领导—卜,新四军各部队坚持华中敌后抗日斗争,并进行了正规化建设和人发展,为华中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相关主题